医院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结构

二、医院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结构

(一)特点

医院图书馆的收藏能力都是很有限的,虽然经费有的多些,有的少些,但一般都不可能独立地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而且检索手段越先进,原始文献保障率就会越加明显不足。特别是医疗实践中的应急需要频频发生,如果原始文献不足往往可能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二)基本要求

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与其他多学科、多种知识门类息息相关。医院图书馆要做到应有尽有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为了做到大体适应客观需求,要在掌握馆藏建设原则基础上,严格掌握收藏标准与协调各种比例关系。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藏书成分

基础藏书是根据医院类型、任务、各项工作需要所必须具备的藏书,包括各有关专业学科的各种文别、各种内容和各种出版形式的书刊资料。这种收藏是多读者、高利用率的藏书。

重点藏书包括为本院重点任务、重点建设学科、重点服务对象配备的专门用书,以及根据馆际协调分工所承担的某种(类)藏书。同时还包括某些特种文献,如孤本书、绝版书、高密级资料、少量特许进口的外文原版书和为重大科研课题所收集的系列文献资料等。这类藏书通常称为特藏,有特定的需要和特定的读者对象。[1]

一般藏书是指上述两类藏书以外的其他藏书,包括科普读物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用书等。这类藏书在某种意义上有特定的功能,并非无关紧要。例如,构建学习医院、学习图书馆,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水平等,都是现代图书馆在社会教育、实现以传播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职责所在。

2.主要藏书内容及其主从关系

医学专业学科与相关学科,以医学专业学科文献为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以临床学科为主。现实需要与未来需要,以现实需要为主。中外文医学文献,以中文医学文献为主。专著与期刊的经费占用,以期刊为主。权威性经典专著与一般专著,以经典专著为主。重点藏书与馆际分工藏书,务求专深、系统、全面和中外同蓄。印本文献与光盘版文献及网上免费可下载的文献及通过网上查询经重组形成的专题文献数据库一体作为馆藏建设内容。其中全文光盘与印本文献之间尽量避免重复。

在馆际分工、协调收藏、共享资源前提下,应对分工收藏的文献同样视为馆藏建设内容,而且要注重深度和广度,不仅特色鲜明,同时还要做到系统全面。

建立健全的工具书体系,包括各种载体的检索工具和各种文别的字典、词典、年鉴、手册、全书、丛书以及医院常用的各种药典、正常值与有关标准、专利文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