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内容
医院图书馆管理的内容包括人员管理、经费管理、设备管理、馆藏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知识管理、服务管理和业务技术管理等。
(一)人员管理
从人本思想出发,在注重馆内人员合理配备前提下,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使之成为“四有人才”和能良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优秀医院图书馆工作者。同时,要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并建立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和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
(二)经费管理
根据额定经费合理地进行计划、分配,使有限的经费充分发挥其效能。此外,促进馆际合作、共享资源,尽量减少馆际间重复收藏和重复劳动,是节约经费的重要举措。
(三)设备管理
医院图书馆的设备既要做到物尽其用,又要注意维修、保养。特别是某些现代光电设备,更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操作规程和及时检修、维护。
(四)馆藏管理
馆藏内容包括本馆收订的印本文献、电子文献和馆际可共享文献资源及经过下载、建库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不同载体、不同存储方式的馆藏,既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又要防止自然损害与人为地丢失、损坏。此外,定期清点、修复与补缺,以及严格掌握借还制度、赔偿制度都是很必要而又重要的管理措施。更重要的则是把不同载体文献经过技术加工进行整合,实现物质实体文献资源与虚拟资源形成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共同成为馆藏所有,为读者提供利用。
(五)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包括开放时间的管理、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限和如何节约读者时间等。时间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时间就是形象,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效益。
(六)环境管理
医院图书馆是特殊形式的课堂,是读者求知、治学与解决疑难及进行科研创造的场所,需要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宁静幽雅、秩序井然、服务周到且能够获得充足的知识、信息的人文环境。
(七)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包括知识信息的有序化、单元化、易得化和广源化。为此,要做到广辟信息渠道,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注重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信息服务。
(八)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包括直接面向读者的服务管理和间接面向读者的服务管理。服务内容应包括政治文明服务、精神文明服务和物质文明服务。同时,读者服务是第一线工作,要讲求效率和服务质量,注重服务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服务工作。
(九)业务技术管理
业务技术管理是医院图书馆管理的核心。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服务功能与效果的高低。业务技术管理强调关联性、均衡性。所谓关联性是指医院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项薄弱环节,都会影响整个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并有损于图书馆的整体协调;均衡性是指医院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必须保持平衡运转,通过协调互补,促进共同提高。同时,业务技术管理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