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图书馆员的考核
随着现代管理学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考核已不再局限于工作效果的评估,而强调把图书馆组织的目标融入日常工作中,建立整个图书馆组织管理的考核与激励体系,同时也逐渐把考核重点放在对医院图书馆工作过程的全程监督、指导与调节上。因此,有的学者把这种考核与激励体系称之为绩效管理。
(一)医院图书馆员考核的作用
科学的人力资源考核系统具有以下作用。
考核是员工聘用的依据。图书馆员的聘用标准应该是德才兼备,很大程度上应遵循考核得出的结论,不应该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考核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只有通过全面的考核,才能合理地判定每位员工是否具有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或者及时觉察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变化,并及时予以调整。
考核为人员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人员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医院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增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员的培训也逐渐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核心,而要确定人员的培养方向,就必须通过对员工的考核来获得。
考核是措施激励的前提。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员考核,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它有助于馆员之间开展公平竞争,充分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工作作风。
但是,我国的医院图书馆员考核工作还存在一些误区:偏重评价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忽视结合图书馆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去考核图书馆员的个人能力、发展倾向和特长等;偏重事后监督功能,忽视过程指导作用;偏重考核工作的完成,忽视反馈工作的继续。
(二)医院图书馆员考核的内容
医院图书馆的岗位性质不尽相同,因此不能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应根据岗位职责及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制订出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也应根据岗位要求而定。关于图书馆员的考核内容,应分为政治素质考核和业务水平考核两大方面。
政治素质考核应从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两方面进行。
业务水平的考核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独立工作能力的考核,它是指图书馆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根据图书馆对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工作量、工作质量、差错率的考核;知识更新情况的考核。由于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新的工作要求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技术、外语水平及信息组织能力的考核、科研成果的考核。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与优质的服务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具体考核内容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年中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文章的情况及完成科研课题情况。[4]
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医院图书馆考核领导小组应在对各部门进行考察的前提下,对图书馆员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考核。
(1)能力。能力是指图书馆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综合素质,它是图书馆员完成工作任务的有效保证。图书馆员的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基础能力、业务能力和素质能力三项内容。
(2)业绩。业绩是指对图书馆员工作成绩的评定,它既是对图书馆员行为结果的评价认定,也是考核图书馆员在一定期间内对本单位的贡献和价值。工作业绩的考核可以从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数量两方面进行评定。
(3)态度。态度包括图书馆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协调性和责任感的规律性表现。对这个项目的内容的评定,宜采取定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分析,一般采取主观性评价的方法。
(三)考核的程序及方法
量化考核:为使考核达到全面、公正、高效,图书馆员的量化考核部分可制定一份考核表,对各个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认真的分解,并按优劣程度进行程度的分级,然后根据个人的表现来进行打分考评。
定性评议:为了使考核更科学、全面,在进行量化考核的同时,不应忽视全体馆员和广大读者的评议性意见。
确定考核结果:考核小组成员将考核人员量化考核、定性评议的得分综合,并将考核结果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