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语自主学习

三、英语自主学习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法国语言学家亨利·霍勒克正式提出了英语自主学习的概念。他认为,英语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即学生能够就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做出决策。这一思想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来自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总结了自主学习的几个方面:一是动机;二是学习策略;三是时间管理;四是物理环境;五是社会环境和学习成果。加拿大哥伦比亚州道格拉斯大学的教授李(Lee)和利特尔伍德认为,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自愿性(英语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自主管理(英语自主学习的精髓)、学习过程(英语自主学习的具体表现,体现了英语自主学习的程度)、学生相互帮助、学习材料。

根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现状,英语自主学习具有以下表现:具有持久强劲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能有效地运用元认知策略,并能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监控英语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能独立学习,而且具有合作学习的精神。由此可见,英语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依靠独立的学习方式、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能力确定英语学习目标,并通过个人活动和与他人合作的方式来实施、完成、评估自己的英语学习,最终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具体来说,英语自主学习是学生所选择的一种英语学习方式,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自我评估,通过信息反馈,确定英语学习目标,制订英语学习计划,采取相应的英语学习策略,监控英语学习进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评价和信息反馈的再次循环。这种循环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其次,对实际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监控、评价和反馈;最后,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进行调整、修正和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