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学基础

一、哲学基础

哲学是英语自主学习的发展基础。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将哲学观点应用于学习领域的科研探索,逐步形成了英语自主学习的思想。随着哲学研究的深入,英语自主学习思想也逐步成熟,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人类的认识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也就是说,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同时,认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指导实践活动更好地开展。正是基于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人类的认识能力才得以不断提高。

学习实际上也是人类认识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认识未知世界的过程。同时,学习也是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认识世界,进而促进自身发展的实践活动。英语自主学习作为理论界和教学界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质也是认识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过程,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英语自主学习强调的自立、自为和自律,是学生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相互统一、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的基础。[3]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对课堂的掌控,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方,处于听讲、记笔记、做作业的被动学习状态,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将认识与实践分离,使本应主动、能动的认识过程变得僵化和被动,从而导致教学氛围沉闷且压抑,教学情景单调乏味,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反而扼杀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英语自主学习的教育家认为,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他们不仅需要受教育,而且喜欢受教育;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只是闻道在先,其职责在于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帮助学生增加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可见,英语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主张学生将自身的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主体性哲学

在传统社会中,人类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对客观规律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对自然产生了恐惧、膜拜等思想。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逐步掌握了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逐渐形成了主体性思想。伴随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主体性思维逐步成为哲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主体性思维是现代化的人对自然的积极支配性和个体独立性在思想观念中的体现,简言之,就是现代化的人类活动方式之观念体现。主体性思维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了神学教条对人的束缚,提高了人的地位,促进了人的发展。主体性相对客体性而言,是人作为社会主体参与一切对象活动的本质属性,意味着人对自身活动具有支配和选择的权力。

学习活动本质上是学生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从主体性思维出发,学生在客观世界中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当本着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原则,从主观能动性出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不断促进自身发展,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主体地位。英语自主学习就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英语学习模式。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充分利用一切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自主制定学习目标。传统的学习模式则恰恰相反,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知识这种客体置于学生这种主体之上,从而导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被权威化,知识被神化,而学生却被忽视。长此以往,培养出的学生必然是呆滞的、缺乏创造性的。

主体性哲学认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善于思维,能够不断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纵观英语自主学习的有关论述,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就是自主性,体现为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设定学习计划、反馈学习成果,最终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主体性哲学也是英语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据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勇于承担学习责任。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的内在因素,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构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