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软件绘图学习的重点——点、线、面的绘制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掌握软件绘图的重点。
GTJ2018主要通过绘图建立模型的方式来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构件图元的绘制是软件使用中的重要部分。对绘图方式的了解是学习软件算量的基础,下面概括地介绍软件中构件的图元形式和常用的绘制方法。
1)构件图元的分类
工程实际中的构件按照图元形状可以分为点状构件、线状构件和面状构件。
①点状构件,包括柱、门窗洞口、独立基础、桩、桩承台等。
②线状构件,包括梁、墙、条基等。
③面状构件,包括现浇板、筏板等。
不同形状的构件,有不同的绘制方法。对于点状构件,主要使用“点”画法;对于线状构件,可以使用“直线”画法和“弧线”画法,也可以使用“矩形”画法在封闭区域绘制;对于面状构件,可以使用以“直线”绘制边围成面状图元的画法,也可以使用“弧线”画法及“点”画法。
下面主要介绍一些最常用的“点”画法和“直线”画法。
2)“点”画法和“直线”画法
(1)“点”画法
“点”画法适用于点状构件(如柱)和部分面状构件(如封闭区域的现浇板),其操作方法如下:
①在“构件工具条”选择一种已经定义的构件,如KZ-1,如图1.4所示。
图1.4
②在“建模”选项卡下的“绘图”面板中选择“点”,如图1.5所示。
图1.5
③在绘图区,用鼠标左键单击一点作为构件的插入点,完成绘制。
【说明】
①选择了适用点的构件之后,软件会默认为点,直接在绘图区域绘制即可。例如,在构件工具条中选择了“框架柱”之后,可跳过绘图步骤的第二步直接绘制。
②面状构件(如房间、板、雨篷)的点,必须要在由其他构件(如梁和墙)围成的封闭空间内进行点式绘制。
③面式垫层的点可以选中集水坑、下柱墩、后浇带图元进行垫层布置。
④对于柱、板洞、独立基础、桩、桩承台等构件,在插入之前,按“F3”键可以进行左镜像翻转,按“Shift+F3”键可以进行上下镜像翻转,按“F4”键可以改变插入点;按下“Shift”键,单击鼠标左键可弹出如图1.6所示的界面。
图1.6
输入偏移值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输入X、Y偏移值时可以输入四则运算表达式。
(2)“直线”画法
“直线”画法主要用于线状构件(如梁、墙和栏板),当需要绘制一条或多条连续直线时,可以采用绘制“直线”的方式,其操作方法如下:
①在“构件工具条”中选择一种已经定义好的构件,如墙QTQ-1。
②在“建模”选项卡下的“绘图”面板中选择“直线”,如图1.7所示。
图1.7
③用鼠标点取第一点,再点取第二点即可画出一道墙,再点取第三点,就可以在第二点和第三点之间画出第二道墙,以此类推。这种画法是系统默认的画法。当需要在连续画的中间从一点直接跳到一个不连续的地方时,请单击鼠标右键临时中断,然后再到新的轴线交点上继续点取第一点开始连续画图,如图1.8所示。
【说明】
①梁构件通过直线连续绘制,绘制后软件自动合并为折梁。
②其他构件类型连续绘制后软件不会自动合并,如砌体墙。
图1.8
直线绘制现浇板等面状图元时,采用和直线绘制墙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是要连续绘制,使绘制的线围成一个封闭的区域,形成一块面状图元。绘制结果如图1.9所示。
图1.9
其他绘制方法可参考软件内置的“帮助文档”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了软件中构件的形状分类,学会了主要的绘制方法,就可以快速地通过绘图进行构件的建模,进而完成构件的计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