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服装的功能
说服装功能,应从人类穿衣的原因着手,由此可概括为以下几类:保护身体——保护功能;遮羞——遮羞功能;显示身份——标志功能;显示个性——表达功能;审美——审美功能。
就现代服装而言,上述服装功能的结合方式和程度是很不同的,有的甚至很难同时具备这五大功能。现在的时尚之装,它融合着保护、表达、遮羞和审美等功能,但其保护和遮着两功能程度最小、最低,而表达和审美两功能,特别是后者审美功能则占主导成分。又如制服,是保护、遮羞、审美和标志这四大功能的结合体,而它的标志功能显然占主导成分,其他功能则处次要地位。
在服装中,保护功能和遮羞功能作为服装的自然功能已大为降低,远不如标志功能、表达功能和审美功能为显要了。这表明,现代服装主要是社会功能在发挥作用,标志功能、表达功能和审美功能占主导地位,而这三者之中,审美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即精神层面的越来越强化。
(一)精神功能
物质丰富而产生的精神需求,物质性追求之后精神上的需求提升,是现代生活在服装上的充分体现,即要求服装作为表现手段,以取得精神的满足为前提。这是现代民众对服装的普遍要求,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即视服装为一种标志物,体现职业、身份、地位,以物质之装,求心理之愉悦。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点:
1.容仪
“容”,一指相貌,有容貌、容颜、仪容、姿容等,二是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如军容、市容;“仪”,指仪容、仪表,这是《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讲的是人与衣结合产生的形象。它是指以修饰、衬托、突出着装者个人真实人格为最终目的,意在传达群体在审美方面的着装意志,受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的约束或社会流行的影响。容仪有日常和礼仪之分。
现代社会人们对礼仪有较多的要求。如迎宾,开闭幕式、庆典等仪式活动,都离不开礼仪服装,端庄显眼、整齐划一为其特征。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时的各类礼仪服,就成功地显示出我国深厚文化底蕴与国际时尚的和谐统一。即使企业自身的活动,也会在仪容上用心,以体现企业文化的礼仪装束来展示。
2.装身
相貌堂堂、衣冠楚楚、冠冕堂皇,指的是一个人的外貌,包括相貌、衣冠装束。这是服装的装身作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此与民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人靠衣服马靠鞍”等俗语,实为一个道理。这里说的“装”,如做动词,应为穿衣,如为形容词那就是装饰、打扮的意思,辞书上也有如此表述。“装”有修饰、打扮、化装的意思;“身”,自然为人之个体,就是以服装修饰、打扮、化装身体。这是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人在交往中以显示身份和地位之需,满足心理之愉悦,此乃装身之要义。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服装具有装饰性、象征性和审美的艺术性至于如何装身、用什么修饰自身,那得受所处社会之经济、文化、科技、时尚诸因素的影响。每个时代自有装身之特点。这种覆盖式的装身功能,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且社会越进步,其装饰性、象征性就越显著,且更具艺术性。这是社会外因和着装个体之内因互为作用的产物。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就越具装饰性和象征性。而现代社会,其作为审美特征的艺术性,则大大超越任何一个时代,即艺术性已成为装身功能的特性。服装是集立体、雕塑等艺术特点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以“人”为中心的造型艺术。因此,服装的装身功能,实际上就是服装造型艺术的实现。
(二)物理功能
人们的衣着形式受气候环境的制约。皮肤在自然环境中,亦有冷暖感知的不同。冬夏穿同一衣装,非生理病态,即为精神病患者。这是生活之常理。若要穿出健康来,除加强对服装材料的研究,穿着时肢体的舒适及卫生等方面,还得进行必要的、足够的重视。
1.保健
对服装的保健要求,是社会物质和生活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现代社会人们讲究生活质量的体现。所以,服装的保健功能也日益提高,受到社会的重视,人们的穿着要求更多这方面的期待,乃至选择的要求亦更多。
针对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长寿的愿望,纺织科研机构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使新品问世颇多(含预防医学的科研成果)。这些对纺织材料进行处理所产生的保健服装,其功能可概括为或各种防辐射服装,或药物织物内衣、寝服,或以嗅觉感觉见长的芳香织物,具有优化环境、突出形象的作用,或远红外纺织品,这在实践中较为广泛。多为贴身穿着,以吸收人体的热量而引发远红外辐射。其波长一般可与人体的波长范围相匹配,形成最佳吸收率,即远红外的热效应所引发的生理效应,从而使人体局部温度升高,达到辅助治疗和预防保健的目的,为家庭保健和自我保健之所需。诸如内科、外科、皮肤科等病,都不同程度地在使(试)用远红外功能服装,不少效果还较为理想,颇受社会欢迎。简言之,保健类服装是社会的需要,是百姓生活的需要,是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其市场前景亦很诱人。这是为最广大的社会民众造福,更是社会不断发展给民众带来的福音。
2.舒适
生活中的不少人,其穿衣总离不开对天气的关心,否则总会觉得缺点什么。其实,这就是气温、湿度、风和太阳辐射热所组成环境气候的四项基本要素,衣着适当,就会舒适。这是人之常识和经验,掌握这四项要素,衣服的增添、厚薄的选择,皆能应付,因而也就能穿得舒适。
所以,舒适是服装穿着的基本要义,它指人们无论在哪个季节、身处何种环境,衣装都能给人以轻松、自然的感觉。服装运动自如、抵御不利气候等基本属性,主要包括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对活动的适应性、对皮肤的良好的触感,以及防御外界对皮肤的危害。它涉及服装穿着的物理性、生理性、心理性、人体活动和气候环境等众多学科,所以,其研究领域较为宽广。
服装卫生舒适性与应用这门新兴交叉性学科的建立,还因两次世界大战逾百万士兵冻伤冻僵者教训之所致。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时间还很短。它视人体—服装—环境这三者为一个综合系统,全面研究服装及其材料的使用性能,评价服装的舒适性,进而为人们选择服装提供科学的依据。
3.卫生
人们生活的环境存在各种细菌、真菌、霉菌,会黏附于服装并在人体上繁殖,其繁殖过多会给人体造成危害;而皮肤汗液、皮脂及表面之落屑,被服装纤维吸收,若处置不当,也会引发细菌繁殖,以致引发红肿、浮肿等皮肤炎症或传染病。说所穿之衣装处在各种细菌的包围之中,或衣衫不整、清洁欠佳,会有碍健康,甚至遭遇疾病,一般人很难接受,学界已形成服装卫生这门学科,开展专门化的研究,以使人们的衣着更加卫生,以利健康,从服装穿着上造福民众。而服装上的静电,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当静电压高到一定程度时,便能产生静电火花,若身处可燃气体场所,可能会引发火灾,严重时还会爆炸。这不仅是服装卫生学的要求,而且更是关乎服装穿着安全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三)传播功能
服装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最频繁、最密切、最受重视的消费品之一,也是最富于变化且最具实用功能的商品。这些大家都能明白。然而,如称其为可以传达某种意义的媒介,即把服装看成如同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那样媒体的话,那人们的认同度可就不怎么高了。服装怎么会具有媒体那样的传播功能呢?
服装穿着可为人们的情感、素养、职业、时尚等信息之传达提供相当的裨益。实践中不乏这样的实例,且每个人都是身体力行者,仅是传述方式的差异而已。
1.表达情感
服装穿着是人们心理状态的反映。或愉悦,或伤悲,即喜怒哀乐之情感,都可在服装上得以体现,且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出席亲朋间的喜宴、庆典等活动,人们的衣装总是一身整齐,有的着新装亮相。女性更是色彩艳丽,喜气逼人,表示对宴请主人的敬贺。否则,将会招致或善意,或讥讽的批评,即着装的失仪,被认为是对活动的不重视,对主人的不敬重,而影响双方关系。其实,人们都按实际需要来安排着装,以显示情感倾向,乃至获得所期待的效果。有时衣着上很小的变化(含饰品),就会具有较大的暗示作为,或许成为整个事件逆转的关键。
2.显示素养
素养,是指个人内在的文化、学识,即修习之涵养。从衣着打扮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即衣着品位,有高雅粗俗之分,有齐整邋遢之别也可看成个人的着装风格。有用心修饰的,亦有随意而为的。这种外观效果的取得,是长年修炼的结果,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个人审美的主观外化。刻意装扮还是随意为之,这得看场合和时间,以及个人着装的倾向,参考流行诸因素,并以显示自己惯常的着装素养为准。这是颇需留心的,它是自身素养的显示。至于同样的衣装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显示不同的观感,则还与气质有关,即与个性相关联。穿衣虽是个人的事,然而传达出的信息却是修养的真实反映。
3.体现职业
大而言之,职业服装为特殊服装,如军人、公安、医护人员及海关、税务、工商等从业者穿着的制服,观着装者外在形象,就可知其职业。这里的讨论仅从生活着手,看百姓的平时着装,从衣着判断职业,应该说这是件不容易的事。虽有各职业装领衔,如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其制式服装一看就知其归为哪个行业。职业服装大多数应该是平时服装的区分。服装企业有一现象可引起注意,同样划为技术部门的设计师和打板师,一般都可以明确分辨。道理很浅显,前者倾向时尚,且以随性为主;后者严谨为上,流行元素较少,不苟言笑,似版型之势,中规中矩。另据法国一项研究显示,国外餐馆服务生的着装,其颜色不同,小费还会有多寡的区别。女服务生若穿红色工作服,则可从男性顾客那儿多得26%的小费。职业装与个人的效益直接挂钩了。
4.表现时尚
时尚是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也有称风尚或习尚的。时尚是国际交往、商业氛围、消费环境等因素的综合,是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检验的尺度之一,即社会尊重个人意愿、情趣的一种真实的反映。它是百姓追求高素质、讲究意趣的审美表现。服装、语言、饮食、艺术等方面,时尚表现较为突出。其中,又以服装最为显著。服装作为表现时尚的最直接的载体,是人们最乐于选择的,因为它美化了自己的外部,又透过它显示了自己的内心旨趣。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穿着“布拉吉”,表现的是对“苏联老大哥”的崇敬心理,及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20世纪80年代几乎每人一款西装,表现的则是衣着禁锢废止后心情放飞的自由,那是开放的象征。20世纪90年代妇孺人皆一条踏脚裤,那是女性爱美的显著标志。时尚是人们生活轻松快乐、富有变化美的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也是生活水平提升的象征。进入21世纪,服装的时尚倾向则更为强烈,且呈现为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倾向,成为现代社会一个强烈的物质文化符号。此外,影视、戏剧等的角色扮演,都须借助服装的衬托,强化所扮人物的形象,以达到深化剧情的目的,即以服装塑造角色、演化故事。
服装的传达功能,有时可以像语言一样提出某些陈述,有时又能像艺术一样激起情感,或两者兼而有之,显示了较多的美学与艺术之成分。这表明服装的媒介功能的确存在,只是我们普通人没那么深切的感受。这可就用得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老话了。其实,服装的传播职能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运用着,是下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外化,个人并不能很清楚地觉察到。随着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衣装传播信息的功能,必会运用得更为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