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服装表演活动
随着我国服装业的发展,我国的服装表演艺术也与之同步向前。服装表演是与服装行业紧密相连的,服装行业或相关行业举办的活动也大多由各种类型的服装表演所组成。总的来说,当下我国的服装表演艺术正在我国服装行业高速、蓬勃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着。从我国服装业内举办的较有代表性的活动情况看,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服装表演艺术的发展现状。在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服装表演大多集中在以下几大类的服装活动中。
(一)时装周(服装节)
自20世纪中叶开始,作为“时装之都”的巴黎每年都依照季节的变化分别举办春夏和秋冬时装发布周,组织知名品牌和时装设计师发布其最新作品,以引领国际时尚潮流,拉动衣着消费需求,随后“效仿”巴黎的米兰、伦教、纽约、东京等国际都市也因其时装周的规模和影响而成为世界著名的“时装中心”。“时装周”(服装节)是时装界的盛会,成衣商、零售商、主流设计师、名模、媒体、服装评论家都汇集在此,它不仅是企业及设计师品牌经营、流行发布和时装展示的舞台,也成为国际合作和时尚聚集的中心。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和不断的推广,“时装周”(服装节)聚集的专业人才和专业信息已经成为品牌经营不可缺少的产业资源,服装节品牌和设计师的创意表现,为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发布的时尚信息不仅引导着消费,而且展现了各国文化特色和时代风貌,由它而形成的媒体聚集不仅传播着流行资讯,而且缩短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各地也陆续举办了“时装周”(服装节),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青岛国际时装周、宁波国际服装节、广东国际服装博览会、江苏国际服装节等。其中以1997年创立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影响力最大、发展最迅速,也最具代表性。
我国现在的时装周(服装节)都尽可能地将各种性质的服装表演形式包含了进去,如服装设计大赛、模特儿大赛,各种品牌宣传、厂家的产品发布会、服装设计师设计作品展示、流行趋势发布、高校服装专业汇报表演、大型的开幕和闭幕式的表演等,使得时装周(服装节)整个过程高潮迭起。
在时装周(服装节)中,唱主角的通常还是品牌发布、服装设计师作品发布之类的商业气息较重的服装表演。在我国,这些演出最初形式简单而朴素:模特依次出场,没有刻意的编排,舞台照明大多雷同,目的一方面是让人们看清服装设计、甚至是面料质感和缝制工艺,同时也是受到条件和技术方面的限制,但在服装表演中潜在商机的引导下,服装的表演效果愈来愈受到重视,艺术含量也逐步提高。从其表演空间上看,此类服装表演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展览馆、酒店展厅,其表演内容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走台,而将越来越多的艺术手段运用于服装表演,如舞美、灯光、音响、道具等,这些艺术手段增加了表演的动感和美感,在品牌发布会中,人们了解服装品质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强大的广告推动力,它的展示目的从最直观的推销转变为媒体效应后的间接推销。
(二)服装模特、服装设计大赛
在我国服装业的发展中,各类服装模特、服装设计大赛功不可没。这几年我国的各类模特大赛、服装大赛像雨后春笋般涌现,给参赛选手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大大增加了服装业中的竞争,刺激其向前发展。可简单回顾一下在2004年里举行的各类模特大赛。
2004年度全国范围内较大型和有影响力的时装模特大赛有第四届中国职业时装模特选拔大赛(石狮)、上海国际时装模特儿大赛(上海)、世界最佳模特大赛中国区总决赛(海安)、第16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杭州)、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三亚)、第十届中国模特三星大赛(南宁)、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上海)、第五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北京)。而地方性的各类比赛更是层出不穷。
2004年度较为大型的服装设计大赛有“益鑫泰”第五届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汉帛杯”第12届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威鹏杯”中国牛仔装设计大赛、“浩沙杯”首届中国泳装设计大赛、“爱利奴”中国运动服设计大赛、首届“南海盐步杯”中国内衣设计大赛、第五届CCTV服装设计大赛、年度“中国时尚大奖”中“十佳”设计师、“金顶奖”的评选、“杉杉杯”第十届新人奖、“三利杯”第三届新编织时装设计大赛、“绮丽杯”全国知名院校时装设计邀请赛、“立达星”杯中国青年首届童装设计大赛等。
罗列出的这些只是2004年中举办的影响较大的大赛,其中模特大赛还有许多,类别也很丰富,如形象大使评选,车模大赛,广告模特大赛,儿童模特大赛,内衣模特大赛等,这也就不难看出我国目前的服装设计与模特大赛的发展正是欣欣向荣。中国的服装模特大赛和设计大赛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断“造新秀、推新人”,向服装表演队伍及服装设计师队伍输送新鲜血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以外人士的参与,大赛逐渐从单纯的竞争转变成了一个时尚潮流的发布,从服装本身到服装配饰、化妆造型、背景音乐、场景的选择等等都是时尚的。大赛也成为发布时尚流行最好的载体。将时尚资源有效地整合,蕴藏了无限的商机,吸引了无数商家(包括服装厂家和与服装相关的厂家,也有与服装毫无关系的厂家),大赛从单纯的竞争逐步变成了大众参与的社会活动,大赛在专业和娱乐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和交接点,在不改变大赛的专业性基础上让更多的人接受、喜爱。这些转变都有助于模特业与设计业的发展,更有助于模特与设计师知名度的提高。
大赛可以使更多的选手向全社会展示自我的能力及风采,从而吸引公众更多的关注,赞助商也达到了他们预期的目标,随着无数商家积极参与进入,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大赛自身也就创出了“品牌”。“大赛”这种表演形式的发展正是我国时装表演业现状所决定的,它符合并满足了我国服装表演艺术的发展。
(三)服饰文化展演活动
有的时候服装表演并非把商业回报作为唯一的功利目的,而是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服饰艺术特色为目的,强调表演的艺术欣赏性和娱乐性的。在我国一些大型庆典活动及文艺晚会中现在经常穿插服装表演节目,各类大型娱乐场所也时常组织时装表演助兴,还有一些事业单位职工工会或群众团体也会自行组织服装表演活动,此类以推广宣传服饰文化的表演形式已经很流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南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里的各类大型娱乐场所中通常以服装表演作为助兴节目,并得到观众广泛的喜爱。如今,在全国各大中小型城市中的娱乐餐饮场所服装表演已经司空见惯,大型庆典及文艺晚会中用服装表演来助兴更是不再少见了,人们现在已经开始关注服装表演中的更多的方面,如舞台设计、模特造型化妆、服装风格等。弘扬服饰文化的服装表演,它演出的目的并非直接推销服装,而是以展演服饰文化为特点,观众欣赏此类表演的同时也感受到服饰本身的艺术价值及体现出的时代风情和文化氛围。现阶段,在我国举办的各类服装表演活动中,这类表演活动频繁,影响面广,是适合我国服装业和服装模特业发展的服装表演活动。这些展演活动依旧是强调演出服装的表演性与艺术性,这类表演在舞台设计和节目编排上更加注重艺术化的构思,也更多地加入大量新的艺术形态(装置、影像、多媒体等),有时也并不局限以服装模特走合为单一的表演形式,而适当加入其他的表演形式,如杂技表演、舞蹈表演等,以增加表演的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