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服装表演造型形式的基本要素
(一)表演的队形
如同绘画造型形式要素点、线、面中的线一样,队形是主题性服装表演中一条连接表演和观众的线,贯穿始终。队形是主题性服装表演中模特展示的行走路径,所有秀场座位席中自觉留出的,空白明亮如一仗温软的流水贯彻整条秀场的就是供队形展示的秀道。模特由后台走出至台前,将一件件惊喜通过队形的方式流露出来,引领着观众目光的方向。
对于不同主题下的服装表演,队形也会有相应不同的编排方式。为更清晰地表达展示每样服饰的细节,传统商业型服装表演下的队形主要以单溜(单人出场)为主,按服装系列顺序逐个出场,模特前后间隔一定的视觉距离(根据音乐节奏决定),在秀道的中心位置定点造型,沿秀道轨迹下台,完成表演。
与商业性服装表演相比,创意设计型服装表演的队形形式较为丰富,这是由创意设计型服装表演多样的形式和树立个性的表现目的所决定的。在模特大寨的秀场编排中,基于竞赛类型具有对比的特点,一般会在一个表演主题开始或结束的时候编排所有参赛选手同时出现的舞台上,这时需要合理的编排队形,如正倒三角形、交错的平行线型、利用舞台高低随机站位的类型等,目的是使所有参赛选手可以同时出现在评委的视野里,在集体亮相之前或随后编排选手采用单溜的队形形式进行个人展示,为考验选手的组合表现能力在晚装或其他环节也可以安排两两结合以双溜(双人出场)的队形表演。队形的变换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秀场观看的愉悦性和观赏性,在娱乐性服装表演的秀场中应用广泛,如同类型服装可采用平推的队形同时上台展示,另外还有三角形队形,三人以三角形形状出场,到台前以三角形形状造型,后三人交替分别在中心点进行造型,同理还有菱形队形、斜线队形、扇形队形等,可以根据展示的服饰类型选择最为合适的队形。
谢幕是无论任何一个主题下的类型服装表演都必需的最终展示,谢幕的队形编排力求在有限较短的时间内展示所有秀场演绎过的主要服装,有这样几种常见的类型:几字形谢幕,模特排成一条队,由一名模特带领绕舞台外围灯光边缘从出场口到下场口轨迹行走,这种谢幕形式是最为常用于商业性服装表演中的,清晰、有次序地带领观众视线再一次回顾秀场;翻花,后台排成一条队后由一名模特领出沿秀道中间行走,至舞台中心依次向两侧转弯下台,翻花是由几字形谢幕发展形成的,实则是两个小几字形组成的谢幕路线,在正前方视觉上感觉是一个人在行走,到了舞台前方分别左右打开,欲扬先抑的将精彩在瞬间绽放;交错式谢幕,由两名模特带领分别从舞台的上台口和下台口同时出场,沿几字形路线到前台交错穿插行走,交错式谢幕时几字形谢幕和翻花谢幕的结合,模特两侧上台在视觉上较于前两种给予观众更丰富的视觉,前台的交错将所有服装打乱,看似无序实则有序地让看客产生一种百花齐放的视觉观感;人海型谢幕,即所有模特由多名模特带领(数量视舞台大小确定)同时从台口上台到前台后再原路返回,编排上给人感觉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适合创意型或特定主题的服装表演,模特们一涌上台,给观众留下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量,深化主题。
(二)表演的动作
主题性服装表演中的动作主要包括模特行走的台步、定点造型以及转体。动作是任何一种表演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
台步作为一个专业模特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模特在服装表演的舞台上行走演绎的方式。一位模特的台步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到服装展示效果的好坏程度,一位模特台步的风格也会间接影响到整场演出的风格诠释。所以无论商业型服装表演还是创意设计型服装表演,其中对于台步都是同一种标准要求。学习台步最先要开始的是站姿练习,保持身体完全的直立,想象自己是一棵大树紧紧地用脚吸附地面向上拔起,收腹夹臀全身收紧提气一条线的感觉,随后保持姿态向前迈步行走,目光平视前方,脚跟脚心脚掌的顺序着地,膝盖自然弯曲,迈步时向上提胯后左右送胯,手臂随身体规律摆动,连贯所有加以练习就是标准化台步的基本,台步是运输服装展示美的工具。
主题性表演中的定点造型是模特向观众向媒体静态展示服装的动作。定点造型的位置最常见的一般是在T型台中,跟随队形的编排,出场时在底台中心造型,后向前行走至T型台最前方的中心点造型,后返回到底台中心点再次造型,下场。现在大多的服装表演都省略了底台的两次造型,只在最前方中心点造型,以寻求简洁连贯的效果。另还有较特殊的如秀道较长的,向前行走的过程中在秀道中间向观众方向造型,返回时再向另一方向观众造型,或沿中线行走返回时在舞台中心点造型,都是为了丰富表演效果。商业性服装表演中模特造型时,应突出服装重点,如腰部有修饰可以做掐腰动作等,突出重点的同时不应影响到服装的廓形,也应尽量全面地向观众展示服装细节。创意设计型服装表演中,定位造型的形态是比较自由的,如一场创意妆容的发布秀,造型就可以夸张立体,张扬表达,衬托面部妆容。定点造型的位置是根据秀道长度形状、观众座位置的设置、服装造型、服装表演风格等因素综合确定的。转体是模特在定点造型后到下一段行走前的连贯性动作,转体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表演中美的连贯性。常见的转体有两种类型,上步转身和侧身转体。
主题性服装表演中的台步,定点造型和转体是展示服装表达主题的最主要方式。在贯穿的秀道中以动或静的方式将服装将主题的故事娓娓道来,只有利用台步走上舞台才算是一场服装表演的开始,定点造型和转体则是对服装、模特最完整的美状态的表达。
(三)表演的舞台
主题性服装表演的舞台是发生一切表演可能性的必需品。
舞台的设计是依据不同服装表演主题再配合灯光、音乐和编排形式体现秀导的设计思路,最大化展示服装整体形象,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视觉效果,形成观众与模特的距离与接触关系的空间条件。
一般服装表演中常见的舞台形状有T型台、倒T型台、U型台、十字型台等。T型台是最为简单最常利用的舞台,正前方是媒体席或评委等,两侧为观众席;倒T型台观众设置方式和T型台一样,但前台相较宽阔,适宜群体造型或交叉变换造型;十字型台层次感强,结构比较复杂,行走线路可以交错相叉,使观众从视觉上有眼花缭乱的效果;U型台进行服装表演的空间较大,会增加观众的视觉点。除一些正常搭建的舞台外,还有一些非正式的舞台,如仓库、酒吧、商场中庭、旅游景点、都市建筑物前表演等等。非正式的舞台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自然,拉近和观众的距离。结合展示主题选择最为合适的舞台表演,更加完整地表达出服装表演的意义。
主题性服装表演的舞台还包括场景布置和背景板设计。一场完整的服装表演,在舞台的设计上只有T台形状是不足够的,需要从整体氛围入手打造表演主题环境。真正演出开始后已经进入状态的观众可以更好地接受展示,营造现场氛围同时烘托表演主题。背景板的设置与舞台设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类似目前大多的商业性服装表演还是保持利用投影在背板打上LOGO的传统形式,有些风格独立的秀场甚至不需要背板设计,随科技不断发展,LED背板也已逐步融入现代服装表演中,简单方便,动静皆宜。关于背板是需要根据相应主题设计的舞台来配合展示的。
(四)表演的模特
很难清晰地界定模特在主题性服装表演中的真实属性,在服装表演中,模特就如同变色龙一般,在不同主题性的服装表演下切换自我的角色,在主客体间自由转换。在商业性服装表演和一部分创意设计型服装表演中,模特是展示服装的工具,是作为衣架的存在,是为达到更好效果的展示方式。而在以模特为主体的主题性服装表演中,如模特大赛秀场、娱乐性服装表演秀场等,模特成了表演中的主角,是为展示自我而存在。但无论何种表演下的模特,都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外在条件。作为一名模特外貌不宜太过漂亮,长相有些个性能够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更佳。比于长相最严苛的是对模特身材比例的要求,男模身高需在178—192cm之间,女模身高需在168—182cm之间;从大椎骨到臀线的距离为上体长度,从臀线到脚底的距离为下体长度,作为模特要求长下体长度差10cm以上;若从肚脐至脚底的长度占整个身高的0.618左右,则是“黄金分割”比例身材。外在条件是成为一名模特的最基本要求。
文化基础、艺术修养。服装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模特作为其中参与展示的重点角色同样需要具备综合的表演实力。在表演中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主题风格的阐释,对于服装的展演效果等不是单有身高漂亮身材脸蛋就可以做到的。需要进行服装设计、舞台灯光、摄影艺术、音乐知识、形体舞蹈知识的专业学习。
模特应是具备给予服装第二次生命的演绎能力,必须强大到可以随时改变,演绎不同的设计理念,演绎不同的设计师作品。目前国内有许多专业的模特培训机构,多所高校也开设了服装表演专业的本科课程,系统专业的教育教学为服装表演艺术输送更加高质优秀的模特人才。一位有文化基础有艺术修养的模特,对于不同主题的表演不同风格的服装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准确地把握表演的步态、神态,表现出不同的个性韵味。在主题性服装表演中,模特的演绎过程其实是对于服装表演艺术的二次创造。一件服装或模特本人也好,在表演之前,是沉寂的,是等待的,由模特走出台口的那一刻开始,这过程让服装,让人“活了”,披戴着所有造型形式要素的光亮,熠熠生辉。
(五)其他表现性要素在主题性服装表演中的应用
为丰富主题性服装表演效果,配合主题性风格需求,多样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地与主题性服装表演相结合。最早将其他艺术形式与服装表演相结合的是将音乐艺术与服装表演联系在一起,第一次为服装表演配上音乐伴奏的是在1908年的伦敦汉诺佛广场上一场女装服装表演中,模特根据音乐的乐点行走,不仅调动了观众的兴趣,更增强了表演的整体氛围,自那时起,音乐艺术与服装表演艺术就再也未曾分割。
主题性服装表演与舞蹈艺术相结合有两种形式,一是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专业的舞蹈表演;另一种结合方式是模特在表演中加入舞蹈动作。另与主题性服装表演相结合的还有戏剧、小品等艺术形式。基于艺术的相通性,不仅在主题性服装表演中加入多元艺术形式的表演,在更多的艺术表演中也经常看到服装表演的客串。娱乐性服装表演秀场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最为频繁和广泛的,与多种演绎方式相融合更加提升表演的效果,吸引观众,增强观赏的特性。主题性服装表演中的造型形式要素是相辅相成,共融存在的,缺少其中任何都无法完成一场完整的服装表演。
【注释】
[1]吕诚.论服装表演的传播形式及社会价值[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7):31.
[2]孙悦.服装表演社会价值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8.
[3]李静思.浅析艺术文化性时装表演中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