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后服装的变革
2025年10月30日
一、1911年后服装的变革
社会革命带来的社会制度,使得服装有了加速变化。
社会秩序缺乏稳定,各个阶层男子服装所选择的服装样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这一时期男子服饰有几种配套形式:中年便装:上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或呢帽,下身为中式裤子,足蹬布鞋或棉鞋。与之相类的女装,则是旧式旗袍、短袄长裙。青年便装。西服、革履、礼帽。礼帽是圆顶、宽阔帽檐、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即是欧洲流行的帽式。与之相配的女服,则是连衣裙、运动式便装。学生装:头戴鸭舌帽或白色帆布阔边帽,身穿制服式学生服。一般为社会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服用。中山装:这是一种根据学生装加以改进的国产服装样式,因孙中山率先穿用而得名。其式样为九粒纽扣,胖裥袋。又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耻)确定前身设四袋。又依据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而确定前襟为五粒纽扣。又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确定袖口三粒纽扣。很显然,中山装的形式既吸取西装式样,又糅合中国传统意识。新式男装:这是中西结合的男装样式,长袍、西长裤、礼帽、皮鞋为民国中后期较为时兴的一种装束。它具有民族风韵,增添潇洒英俊的气魄。与之相配的女服,则是新式旗袍,紧身马甲,西式女外套、大衣等。军警服:这是北洋军阀时期,直、皖、奉三系穿用的英式军装。胸前佩章,文官为嘉禾,寓五谷丰登,武官为斑纹猛虎,寓势不可挡。头戴叠羽冠,为少将以上武官戴用。军服颜色,将官以上为海蓝色,校官以下为绿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