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时期
宋代(960—1279年),中国又恢复了统一。当时的少数民族——辽、夏、金政权并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局面。此时,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服装间接影响着宋代服装。这一时期,由于程朱理学盛行,强调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倡俭朴,尤其是妇女服装更是受到种种约束。从此以后女服不再有裸露形式。这对以后封建时代有着极大的影响。辽、金、元(907—1368年)这三个时期分别是契丹、女真、蒙古等各族地主阶级的统治政权。这时期的礼服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既沿袭汉唐宋代服制,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直至元代(公元1206年至公元1368年),统治阶层是西北游牧的蒙古族。在服装上,保存了本民族的特点,显得简朴而实用。元代汉族男服为唐宋以来的延续,并有与蒙古族相影响的服装,但基本上是袍服,下穿裤。在元代女服上,蒙古族妇女在自己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崇尚简朴实用,并有罩裙及套裙的习俗。元代汉族女服则是汉唐以来的样式延续,以袍裙服为主。总之,这一时期的服装变化不大。
(一)宋代服饰
1.宋代男服形制
幞头:宋代男服大体沿袭唐制,袍衫仍宽大,裙裤较肥阔。宋代官服,长袍大袖,幞头的两个角平直向两旁伸开。称为平脚幞头。官僚、士大夫多着宽衣大袖,肥裤长裙,皮靴或丝履,纱帽高巾。隋唐时期的幞头,发展到宋代,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上自帝王,下至百官,除祭拜典礼,隆重朝会需服冠冕之外,一般都戴幞头。宋代幞头已脱离了巾帕的形式,变成一种帽子。宋朝幞头与隋唐幞头不同。隋唐一般都用黑纱罗制成,宋朝不限于黑色,尤其在喜庆宴会时,也用鲜艳的色彩。有的在幞头上簪以金银、罗绢制成的花朵,或是用金色丝线在幞头上盘制成各种花样,称为“生色销金花样幞头”。由于幞头变成了帽子,成为文武百官的规定服饰,所以一般文人又恢复古代的幅巾制度。相传苏东坡所戴之巾,以乌纱制成双层,前后左右各折一角,其状如桶。人们以为新奇,群起仿效,美其名曰“东坡巾”。
襕袍:与幞头相配的是袍衫,官者以袍衫的纹样、质料、颜色分别等差,其他官吏亦以袍上颜色来区分等级。如三品以上,袍色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用绿,九品以上用青等。袍的样式为圆领大袖,下长过膝。领内还衬有寸许高的护领。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喉头,脚穿靴。宋代因袭五代遗制,以着衫为尚,出现了紫衫、凉衫、帽衫及襕衫等名目。神衫也属于袍衫范围,故又称“襕袍”。宋代男服的襕衫形制,即在衫的下摆加按一幅横襕的就是“襕衫”,是进士、周子生、州县生、不做官的文人们常穿的一种衣服。
2.宋代女服形制
宋代女服比较复杂,贵族妇女的礼服仍是宽大袖、长裙,头梳高髻,妆饰华丽。一般平民女子则穿窄袖衫襦,颜色以白色为主,并有浅绛、浅青等。裙裤较瘦短,颜色以青白居多。宋代妇女服饰,大多仿照周代制度。后妃命妇服饰有袆衣、褕翟、鞠衣、朱衣、礼衣及常服。
袆衣:袆衣是皇后在受册、朝谒、朝会等场合穿着的礼服数种。其色深青,上织成五彩雉纹,穿袆衣时内衬素纱中单、蔽膝、大带。腰间系以白玉双珮及大小组绶。足着青袜青舄。褕翟:皇后及皇太后受册、朝会的礼服,青罗为主,上绣翟纹。其余与褕衣大致相似。鞠衣:后妃参加亲蚕礼时之服,颜色用黄,象征桑叶初生。其余与袆衣相同。朱衣:后妃朝谒圣客(皇帝)时之服,以绯罗为之。礼衣:后妃宫宴见宾客之服,通用杂色。常服:内外命妇常朝礼见均穿着,通常由真红大袖衣、红罗长裙、红霞帔、红背子等服饰组成。宋代妇女服装比较时尚,常用的有大袖与背子。大袖:是宋代贵妇最常用的一种服装,因两袖宽博肥大而得名。背子:背子又作“禙子”,唐时多指短袖上衣。宋代背子有几种含义:一是指贵族男子着在祭服、朝服内的衬里之衣,其制如古代中单、盘领、长袖,两腋开衩,下长至足。二是指武士、仪卫的圆领制服,对襟、短袖,下长至膝。还有一种即指妇女常用之服,对襟、直领、两腋开衩,下长过膝。衣袖有宽窄两式,着时罩在襦袄之外。上自后妃,下及百姓以至妓妾均可穿用。整个两宋时期十分流行。
(二)辽、金、元代服饰
辽以契丹族为主,金以女真族为主,元以蒙古族为主这些民族崛起之后,在政治上、生活上包括衣冠服饰上对汉族限制很大。因此,这个时期的服饰,虽保持了一部分汉制,但大多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
1.辽代服饰
以长袍为主,男女、上下同制。国服即契丹本族的服饰,汉服即五代后晋时期的服制。国服有祭报、朝服、公服、常服等区别。祭服:有大祭服、小祭服之异,大祭服用金文金冠、白绫袍、红带、佩鱼、乌靴。小祀则戴硬帽、服红绛丝龟纹袍。朝服:戴祭冠,着红袍,犀玉带、缝靴。公服:戴紫头巾,穿紫色窄袍,或穿红袄,腰束玉带。常服:多用绿花窄袍。
2.金代服饰
金代服饰和辽代服饰有相似之处。但男子的发式不尽相同,男子一般都剃去头发,将脑后发留下,编成辫子,垂搭于肩背。
3.元代服饰
元代男子服装以长袍为主。其式样比辽制宽大。元代公服多从汉俗。以绫罗为之,大袖盘领,下长过膝。官职等差,以颜色及纹样表示:如一到五品,袍用紫色;六到七品,袍用绯色;八到九品袍用绿色。所绣纹样,一品用大独朵花,花径5寸;二品用小独朵花,花径3寸;三品用散花,花径2寸,无枝叶;四到五品用小朵花,花径1寸5分;六到七品用小朵花,花径1寸;八品以下则不用纹饰。元代男女冠巾。男子巾帽:公服多用幞头,其形制为戴朝天幞头士庶所戴的幞头,一般多如唐巾,脑后下垂2弯头长脚,呈“八”字式。平民百姓多喜用扎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