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表演艺术的性质
“服装表演有时也被称为时装表演,英文为Fashion show,是把新设计的服装产品公布于世的一种发表形式,一般采用让时装模特按照设计师的创作意图穿戴好所设计的服装样品在特定的场所向观众展示(表演)的方式进行”。服装表演最初起源于商品推销,其目的是争取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以促进新产品的畅销,或为了获得厂家或商家更多的订单及提高设计师或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设计师或企业的社会形象等。早期的服装表演没有舞台,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服装表演在形式上引用了舞台、灯光、音响等艺术手段,甚至把电脑控制的幻灯、激光和影视效果也都派上用场、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表演艺术。服装表演艺术是最接近于生活的舞台艺术,这样讲不仅仅是指服装对人们生活中着装、服饰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最主要的还是指服装表演中的动作取之于生活,源之于生活。生活中,当人们穿上一套新装时,不仅自己要对着镜子上下打量,还会请他人帮助参谋,走一走,转一转,看是否得体、合适、好看,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试装动作,应该就是时装表演的动作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必须高于生活,才会更具魅力,服装表演中的动作就是将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提炼、改造、修饰、美化,再将它们自然顺畅地演示出来,使动作富有艺术的美感,舞蹈表演艺术中手、眼、身、步的训练,对服装表演艺术中的模特训练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但服装表演在动作上绝不等同于舞蹈。服装表演艺术与戏剧、影视、舞蹈等其他表演艺术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表演技能是为展现服装的艺术效果服务的,并非为剧情故事或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演动作的创意和分寸的把握,都是以表现服装内涵为前提的,带有明显的展示服装的意识特征。服装表演既是以展示服装为目的,那么服装模特的表演也就必然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的表演,其他表演艺术大多都是以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内心世界的表现,来设计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情和动作,而服装模特则不同,无论在台上还是镜头前,模特都是陪衬服装衬托产品的,是服装产品的一个传递的媒介。由于模特处于从属位置,因此,她(他)的每一个眼神、表情、形体动作的设计都是为了让观众注意她所展示的服装产品,而并非模特本身,更不能为模特做过多的性格刻画,不论模特本身有多么美丽,多么光彩夺目,她也只能衬托产品的雍容华贵、青春活泼、古朴神秘或清新自然。人们从模特的表演中感受产品的风格、特点,形成对产品的追求欲望,因此,模特是服装动态展示的一个载体,同时又是服装表演的主体,没有模特也就没有服装表演,所以模特又成了服装表演的核心,服装的展示效果依托于模特的艺术表现。时装模特的职业使命就是要“以气质风度为根本,以服装为中心,通过展示的技巧:穿衣、步法,形体语言、定位亮相等来最大限度地表现服装的艺术魅力和穿着效果,展现服装的灵魂,并把其独特的生命力与优雅的风情传达给观众,使观众被服装表演的内涵所感染、陶醉,产生共鸣与震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