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表演的特征

一、我国服装表演的特征

我国的服装表演艺术起步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文化、对服饰的关注越来越多,我国的服装表演业也在这个大好的环境中迅速地发展起来,速度惊人。由于我国的地域文化和经济的特点,在沿袭和模仿服装表演发达国家成功有效的表演模式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服装表演特有的一些风格特点。

(一)我国服装表演的民族文化特征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灿烂文明的古国,其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服装服饰文化不但是支撑中国服装原创设计的基石,还是世界时装界不可忽视的一个灵感源泉,民族文化是我国服装表演中相当重要的特色,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服饰文化类的服装表演因而也更显其独特的魅力,服饰文化类服装表演的形式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被关注,并出现了一些经典性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盛世中华——流动的紫禁城”的服饰展演活动。首次表演是由150名模特身着“紫禁城服饰”,在经过特别装饰的彩车上进行,服装以故宫的建筑为创意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在一起,气势磅礴,华贵壮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传统和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文化风采,“表演”的路径绵延于数公里的宽阔大道,“流动”的意义回味悠长,精彩之处是它不是静止、分割的画面,更不是一个有限空间的平台,而是流动的、连续的大空间,大道两侧所有的景观都融入表演的宏大场面。“紫禁城服饰”将故宫变成了流动的景观,行进中的展演则是将模特和紫禁城服饰置身于天地一体的舞台,让观众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壮观和震撼,这是设计师胡晓丹花费了三年时间的精心创作。演出之后非常轰动,又受邀为北京2008申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等国家重要活动演出,也曾多次远赴国外参加国际著名的服装博览会展演。著名的杜塞尔多夫国际服装博览会为表示对“紫禁城服饰”作品的敬重,升起了五星红旗,设计师胡晓丹因此成为最早步入欧洲时装中心的设计师,更为中国服装和中国文化在欧洲赢得颇为珍贵的美誉。

在2003—2005年的中法文化年活动中,服饰文化类服装表演几乎成了我国服装表演活动中唯一的选择。“2003年凡尔赛宫中国文化之夜活动”是在法国的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的铺垫,于当年2月3日在法国巴黎最高规格的文化艺术场所——凡尔赛宫内举行。在大型宫廷晚宴开始时,中国的服装模特进行了“流动的紫禁城”的表演。当晚8点,服饰表演在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大厅中,与法国传世名画相映成趣,形成跨越时空的艺术震撼力,成为中法文化交流中的一个绚烂的亮点。2004年3月16日晚,法国马赛体育馆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中国历代民族服饰表演。中国的模特们以不同时代的艺术神韵,展示了中国从春秋、战国、秦、汉,到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不同阶层和不同身份的中华服饰,包括各朝的朝服、礼服、常服、舞服以及戎装与各种不同类型的服装,展演团还通过中国民族舞蹈《金孔雀》以及民族器乐联奏、杂技表演等活泼形式,展示了中国56个民族服饰千姿百态的文化特色,也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在中国文化年里的服装表演活动大多都选择了服饰文化类服装表演的形式,除了前面介绍的两场展演,还有2003年10月13日的“时尚中华——当代中国优秀时装设计师巴黎展示会”,2004年1月24日“北京风情舞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盛装游行中的服饰展演,这些服装表演无一不是选择了中国民族文化元素为设计的出发点。

在中国服装表演快速发展的今天,服饰文化类服装表演已成为推动我国时装表演进步的重要表演形式。中国的民族文化滋养了我国的服装业、服装表演业的成长与繁荣。当服装表演逐步成为一项产业,成为一种艺术时,能够抓住人们的眼光,并给人以心灵的陶冶和享受,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我国服装表演艺术应让民族文化的精粹为更多的中国人甚至全世界的关注。在我国服装表演业还是刚刚起步,民族众多历史远久的民族文化为我国服装表演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二)我国的服装表演艺术的群众性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改善生活质量,丰富娱乐生活正是我国现在大多数人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服装表演艺术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但作为传播、展示美的一种艺术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接受和喜爱。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节庆娱乐类服装表演形式就在我国各地风行起来。

在一些大型的庆典活动、文艺晚会、大型娱乐场所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服装表演。许多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工会及服装表演爱好者也常自行组织表演,“服装表演”从一个对于我国百姓来说是不了解甚至不接受的事情,到了今天成为大家喜爱的一门艺术,其中节庆娱乐类服装表演所起的作用当然功不可没。此类表演增强了我国服装表演的群众基础,吸引了更多的人欣赏服装表演艺术,支持和投身于其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服装表演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服装表演艺术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广。

节庆娱乐类服装表演最先由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及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中发展起来,而后逐步蔓延到了全国各大中小型城市中,当然,随着人们对服装表演的认识度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对这类表演水平的要求也是逐步提高,对表演的形式、表演的服装及表演的模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服装表演业的发展。节庆娱乐类服装表演的风行是由我国目前经济情况、服装表演艺术发展情况所影响形成的,群众性广泛也就逐渐成为我国目前服装表演艺术的又一大特点。

(三)我国服装表演艺术商业性功能软弱

在服装业发达的国家里,发挥服装表演最大的商业性功能通常是服装表演的最终目的之所在,所以商业促销类的服装表演是最常见的形式,这样的服装表演主要是为了宣传品牌,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推销产品,对设计师和服装品牌来说,表演的成功与观众的积极反馈可能都是日后创造高额销售业绩的开始,商业促销类的服装表演的永恒价值在于提升品牌形象,其不变的使命就是沟通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心灵,最终达到丰厚的商业回报。

在服装业发达国家中,商业促销是服装表演的主要功能和目标,但我国的服装表演中的商业性功能却是软弱的,这是由于我国的服装表演业是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人们对服装表演的认知度还不高,对服装表演的商业运行方式也还并不熟知和掌握,另外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起步晚,没有国际知名服装设计师与国际知名服装品牌,服装企业也大多停留在服装加工上,这也是造成我国服装表演中商业性功能软弱的重要原因,由于以上这种种因素,我国服装表演中的商业性功能还未得到全面的发挥。

近年来我国的服装表演正逐步正规化成熟化,目标市场的细分也渐渐地全面和细致起来,此外内衣时装表演、男装表演、泳装表演等特定目标市场的表演也在近几年里陆续出现并快速地发展起来,随着一些大型时装周由原来的一年一次改为一年两次,各种品牌的成衣厂家或服装生产商也纷纷加入一年两季展演的队伍。尽管如此,我国服装表演中的商业性功能的发挥还远远不及那些服装业发达的国家。生产商组织的表演,目的是向零售商和新闻媒体介绍新一季的产品,时间通常安排在市场周期间,每一次“市场周”都是为某类服装的生产商而设,在“市场周”上生产商开始销售新一季的产品。比如,为女装设置的“市场周”一般每年就举办5次,包括秋季、节假日、旅游季节、春季和夏季,表演通常是新产品到达零售店前2—6个月时举行,这是为了让生产商有时间生产服装以满足零售商新一季的销售需要。为购买服装及服饰的最终消费者举行的表演一般是由零售商店举办。零售商们根据目标消费者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类型展演,以针对特定顾客和特定市场,划分细且针对性强,如校服服装表演、新娘装服装表演、职业装服装表演、青少年服装表演、内衣时装表演、男装表演、泳装表演、假日服装表演、特殊尺码服装表演等,表演的形式也并非仅仅是模特走秀,而常以各种主题聚会形式出现,如假日聚会、睡眠聚会、比萨饼聚会、校友聚会等等,相关的服务也是非常周到,各类的展示与表演的主题本身紧密相连。

相比之下,就不难发现,我国的大多数商业促销类的服装表演对目标市场、目标消费者的划分还不细致,针对性不强,表演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与表演相关的服务做得还远远不够。在现阶段,我国的商业促销类的服装表演远非服装表演业发达的国家那样,在各类服装表演形式中占据绝对优势的位置,也没有发挥到它最大的商业性功能。服装表演的最重要目的是推动销售,我国的商业促销类服装表演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