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家族基金会的设立与管理模式

7.3 家族基金会的设立与管理模式

中国传统的家族慈善观点主要是宗亲互助的思想,即优先帮扶同祖同宗的族人,之后再考虑救助邻里乡亲。中国的传统慈善更多带有裙带慈善的色彩,但这种观念已不符合现代慈善的理念,也与现行的政策法规相抵触。

中国的家族基金会作为一个慈善类的基金会,首先要受到《慈善法》的诸多制约和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40条就明确规定“捐赠人与慈善组织约定捐赠财产的用途和受益人时,不得指定捐赠人的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这就点出了家族基金会在家族成员救助中的固有缺陷,即来源于家族捐赠的家族基金会无法捐资救助困难的家族成员。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家族成员出现贫困等影响生活发展的问题时,将不能通过家族基金会来救助。

一、信托结构下的慈善基金

根据性质不同,慈善基金会分为两种形式:公募和非公募,比如“红十字”基金会,青少年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可以向不特定人群募捐资金,它们是公募基金会。企业的慈善基金会形式属于后者,即基金会没有向社会筹集捐款的权利。

按照国务院2004年6月1日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第8条,企业慈善基金会成立的条件如下: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有固定的住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慈善基金会有多种设立方式,可以以现金方式设立,也可以以资产(如股票)方式设立。并且慈善基金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在信托结构下存在。在信托结构下的家族慈善基金可以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受托人作为监督机构行使职责,使慈善基金的管理更加透明、规范。

将慈善基金放在信托结构下,更加有利于慈善基金与信托架构之间功能的互补,便于家族更好地管理与控制慈善基金。

案例7-3-1

1889年,将近天命之年的卡内基相信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解决方案”。当年6月,他颇为自得地把自己的思想写入《财富的福音》(原题《财富》),并发表在《北美评论》上。他在文中说,财富的处理方式不外乎三种,一是留给家族后代,二是遗赠给公共事业,三是由财富所有人在生前妥善安排。

“第一种最不明智,对后代和国家都不利。财产不能造福后代,家族荣耀才是激励他们有所作为的财富。”紧随其后,他指出,“第二种方式太遥远”,即使顺利完成遗赠,遗赠人预定的公共事业目标也往往难以实现。而且,他相信,不论财富拥有者带不走的那些钱财最终被作何用处,公众对他们的结论都将是:“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10]

卡内基认为最佳财富处理方式,是把巨额剩余财产在生前妥善地用于慈善事业,承担起管理职责,依据自己的判断将钱财用于对社会最有益的事业。

基金会与信托在法律架构上有着一定的区别,基金会具有法人资格,没有股东。它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并独立承担责任。而信托不具有法人资格。

捐赠人捐出资金成立基金会,并由基金会用这些资金去开展慈善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 在英、美法律体系下,基金会用这些资金做慈善的同时,也可以给捐赠人孩子和配偶进行定期的资金分配。同时,捐赠人可以把其他的财产用信托的方式交给基金会持有,从而保证家族的资产不被孩子将来的配偶或债权人拿走。

案例7-3-2

1982年,宜家的创始人瑞典亿万富翁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在荷兰创立了斯帝廷·英格卡(Stichting Ingka)基金会,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非营利组织。基金会章程中申明基金会“致力于提升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内的创新”。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拥有设立在荷兰莱顿的英格卡控股公司(Ingka Holding),旗下拥有三百多家宜家品牌折扣店。据报道,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章程规定基金会的资金只能用于两个目的:一是用于宜家的投资运营,二是用于慈善。

2006年,国际权威媒体——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文章认为,斯帝廷·英格卡基金大约拥有360亿美金价值的财产,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慈善机构。

2011年,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宣布将提高捐赠金额至每年1亿欧元,其中将在三年时间内每年捐赠4000万欧元给肯尼亚的达达布地区,其余资金将分别用于联合国机构和救助儿童的项目。[11]

二、慈善基金的成立时间

做慈善的时间其实就是转变的时刻,是资源被释放出来重新进行配置的时候。通常,创业一代着手建立私人基金会做慈善常在其55岁(或者更晚的年龄)以后。过去十年,世界范围内慈善事业的发展主要受益于企业资产的配置。私人基金会一直伴着家族企业而存在,家族企业通常会将每年产生的利润捐赠给私人基金会。近年来这种细水长流式的捐赠正在被一种新的方式所取代:财富所有人通常在获得最大的资产收入时(比如出售企业)向慈善机构进行一次较大金额的捐赠。[12]

三、关于家族基金会的问题清单

(超)高净值人士在打算设立家族基金会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有哪些?以下清单可用来评估审视一个成功的家族基金会的关键要素,以及基金会创设人着手从事慈善的准备程度。

● 设立私人基金会问题清单

1.您有已经想好或正在打算的慈善目标吗?

2.您会将年净收入的5%或者更多部分用于慈善捐赠吗?

3.您想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吗?

4.您的基金会最终能够达到资产价值400万美元的级别吗?

5.您想亲身参与到您支持的慈善活动中吗?

6.您想让自己的家庭成员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吗?

7.您的私人基金会会存续/活跃25年吗?

8.您拥有开展一项慈善事业的技巧、天赋和爱好吗?

9.您享受身处组织有序的状态中吗?

10.您认为慈善组织应该对资金捐助者负责吗?

关于这份问题清单,只需回答“是”或者“否”就可以。如果十个答案中有七个或者更多的“是”,则说明私人基金会对于这个人或家庭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配置。如果低于六个“是”,说明还要再好好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