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铺就基业长青之路

10.3 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铺就基业长青之路

案例10-3-1

新鸿基地产由已故知名港商郭得胜创办,为防止三个儿子分家争产,郭得胜生前与妻子邝肖卿设立信托基金,受托人为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受益人为邝肖卿和三个儿子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

1990年10月,郭得胜因心脏病复发去世,新鸿基地产掌舵人由郭家第二代接手。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则出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接班初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老大郭炳湘掌舵17年,湾仔新鸿基中心、中环广场、IFC等四处开花,到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当时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地产巨无霸。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2月家族纷争,郭氏兄弟因为权力内斗和家产分配不和的新闻见诸报端。两个弟弟连成统一战线企图罢免长兄郭炳湘的职务,郭炳湘则向法院控告两名弟弟郭炳江及郭炳联诽谤。最终这场闹剧以郭氏家族中郭得胜夫人邝肖卿及郭炳江、郭炳联站在同一战线,罢免郭炳湘主席及行政总裁职务,邝肖卿出任主席一职而告终。

2010年,邝肖卿进行家族信托重组,受益人变为邝肖卿、郭炳湘的家人、郭炳江及其家人、郭炳联及其家人,剔除长子郭炳湘。

2014年初,长子郭炳湘正式离开新鸿基地产,但仍持有公司7.21%的股权。

2014年中,郭炳湘与家人达成“和平协议”,继续成为家族信托受益人,这场家族内斗风波终得以平息。

郭氏家族最终以三兄弟分家、反目成仇为结局,老母亲邝肖卿晚年也不得安宁,想必也不是郭得胜生前设立家族信托的初衷,其初衷应该是为了三个儿子能够兄弟齐心、共同进退。但为什么在其过世之后,家族财富的传承以及家族成员的利益关系会受到严峻的挑战呢?从郭氏家族的案例值得我们反思:

1.创始人设立信托基金可能隐含“股份不能卖”即限制或禁止受益人转让受益权的制约条款,这就导致郭氏三兄弟一旦发生矛盾,无法像李锦记一样,以一方收购另一方/几方股权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只能直面矛盾,并将战火蔓延到企业控制权等方面,使得矛盾持续激化,无法调解。尽管三兄弟未分家,但内讧却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祸及公司的后果。

2.郭氏家族虽然设立家族信托,但是从郭氏家族的内斗过程来看,其应该是缺乏有效的家族治理机制。导致家族成员出现矛盾的时候,没有一个有效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3.单一的信托基金并不能安全的传承家族财富,传统法律工具与金融工具等组合的顶层设计,加上精神与文化层面的传承,才能为财富的传承保驾护航。[7]

一、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在海外,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沃尔玛·沃顿家族等名门望族,即便是在数百年动荡中,也依然能实现家族财富的传承。但是在国内,资产有效管理以及财富有序传承却是一个大难题。为什么中国的富豪家族就难以实现其家族财富以及家族企业的稳定、持续的传承呢?

2017年《胡润百富榜》数据显示,中国上榜企业家平均年龄54岁,他们子女的年龄基本在24、25岁左右,刚刚进入社会,这充分说明中国企业家们已慢慢步入财富交接期。据统计86.2%的企业家已开始考虑或着手准备家族传承事宜。

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做过的一项调查表明,“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4年,其中大约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延续到二代,而传至第三代的比例少于13%,只有5%能在三代以后还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更要大幅降低。随着家族企业核心创始人的离去,家族企业控制权旁落、陷入家族纷争泥淖而最终走向破产的案例不胜枚举。当然,绝大多数企业在创始人手中就已陷入绝境。

毋庸置疑,法治环境不畅以及税负过重,导致私有财产权保护不力、社会矛盾激化、营商环境差,给家族企业在中国的生存发展和财富传承带来极大的困扰。但造成家族财富和企业不能稳定、持续传承的更主要原因是家企不分,缺乏良好的家族治理与传承规划。家族后代接班意愿低、无能力接班、多子女难以确定接班人、接班人理念与企业文化或企业价值取向冲突等现象广泛存在,导致中国企业家的家族传承规划面临不小的挑战,也导致中国企业常常陷入“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二、铺就基业长青之路

财富保障与传承意识应是高净值人士日常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并非是隐退或去世前才予以考虑的事情,应将风险控制渗入日常生活中。

案例10-3-2

2006年,比李嘉诚大6岁的霍英东去世,到2011年底,因为争夺家产,三子霍震宇将二哥霍震寰告上法庭。[8]

在澳门打造起博彩帝国的何鸿燊,只是病重入院,妻女子眷就为家产打得不可开交。

老友郭得胜(新鸿基地产创始人)的三个儿子为了争产,兄弟相残,最后竟闹到廉政公署。2012年3月底,甚至有媒体报道,大哥郭炳湘将由被告转为特赦证人,指证自己的两个亲弟弟。[9]

这一切,李嘉诚看在眼里,又怎能置身度外?

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开始陆续抛售内地投资性物业套现,到了2014年更是加快了减持进程。近6年,长和系已经出售逾2000亿港元内地和香港资产。

2013年11月下旬,短短一周时间,李嘉诚两度出售香港楼产,“长和系”抛售中国内地和香港资产的新闻频频曝光:减持长园集团、出售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和广州西城都荟广场、计划拆分港灯和屈臣氏上市……大洋彼岸,长和系在过去几年间对负债累累的欧洲投资了100余亿美元。2015年,李嘉诚的长和系就已控制英国天然气近30%的市场、电力分销25%的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甚至被英国媒体评价为“买下了英国”。

2015年初,李嘉诚宣布长江将与和记黄埔重组,这被称为“香港回归17年以来最重大的企业事件”之长和系世纪大重组。在一系列剥离和重组背后,李嘉诚将公司的注册地从香港迁至英属开曼群岛。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李嘉诚讲他的投资逻辑:“在决定优先考虑的地点时,有几个标准对我很重要:保证投资的法律和法规政治稳定,轻松的商业环境和良好的税制结构等。”[10]

《福布斯》杂志2018年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数据,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总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受惠于2017年港股及香港楼市向好,净资产较上年的303亿美元增长了18.81%。[11]

2018年3月16日,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长实集团、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在同一天发布业绩。业绩会开始不久,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李嘉诚宣布,将在2018年5月10日股东大会后正式退休。

已跟随他在长和系工作逾30年的长子李泽钜将担任主席,接掌长和系上市王国,旗下上市公司包括长和、长实地产、长江基建以及电能实业及系内的产业信托等。李泽楷则将获得父亲现金支持,收购其他产业以发展自己的业务,李嘉诚当时称现金支持的金额“比你们知道的生意资产会数以倍计”!退休后李嘉诚将继续担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并担任长江集团资深顾问。

李嘉诚是在分家,更是在配置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李嘉诚实际上是运用资源配置的手段,把家族企业的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分配给具有不同传承人格的两个儿子,从而把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矛盾、争执甚至官司,在尚未演变为不可收拾的冲突前妥善解决,完成和平分家。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李泽钜与李泽楷两兄弟尽管年纪接近(一人生于1964年,一人生于1966年),但无论性格、志趣,乃至人生目标与处事作风等,皆颇为不同。长子李泽钜老成持重、有责任感,乐意接受适当的投资额与回报率,进行合理的创新,同时也很在意父亲对自己的看法,不愿辜负父辈的托付。次子李泽楷则更多地表现出敢于冒险开拓和勇于尝试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其特点是:不愿遵从家族规矩和父辈权威,具有强烈的自主精神,同时又非常乐意接受父亲的资助来拓展自己的事业。

基于两个儿子“水火之别”,从李泽钜21岁加入长江实业开始,一直到如今接手整个实业帝国的历程,实际上就是李嘉诚进行的接班人的培养与部署过程,让长子继承父业。而次子则按其志趣顺水推舟,让其另起炉灶、自行创业。

李嘉诚把家族企业当作投资控股公司,两个儿子则是人格特点相反、投资风格不同的投资基金经理——李泽钜倾向于低风险,李泽楷对风险的承受力更高。李嘉诚把两个儿子分开,令每个人的潜能尽可能多地发挥出来,把家族资产的潜在价值充分释放出来。

“用分家来传承,而不是在自己去世后,下一代用诉讼来分家。”李嘉诚曾公开说,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两个儿子“可以有兄弟做”。[12]

除了将大部分身家分配给两个儿子,李嘉诚早在1980年就让“第三个儿子”——家族信托基金会为李氏家族担当家族财富的防火墙,解决其家族资产管理问题。2016年,在长和系完成重组约一个月后,主席李嘉诚便开始逐步将私人财产转移至李嘉诚家族信托基金,使用家族信托作为家族财富传承的屏障。

在“李嘉诚基金会”的家族信托体系中可以发现,李嘉诚设立了多个信托基金,分别持有旗下公司的股份,并对每个信托基金指定了受益人。

首先,李嘉诚将财产授予两个全权信托和一个房产信托,并成立一间控股公司作为整个家族信托控股架构基础。

其次,再分别以这两个全权信托作为出托人,成立两个子信托机构,作为全权信托的受托人。这两个子信托机构分别持有两个母信托机构所没有的房产信托若干物业。

最后,在对家族信托的控制上,两个子信托和房产信托的全部已发行股份由控股公司拥有。而这间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由李嘉诚、李泽钜及李泽楷各自拥有1/3(设立时)。

一组完整的家族信托,为李嘉诚家族的财富传承与分配构建了总体的框架。在各个公开场合,李嘉诚都宣布家族信托是其心中的“第三个儿子”,足见其保护企业和财富传承的效力。在信托的架构下公平分家,可以说这一招数相当智慧,面对性格迥异的两个儿子,公平且几乎无争议的财产分配方案为李嘉诚家族财富的延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3]

在全球家族企业史上,成功传承从来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毕竟像“超人”李嘉诚这样拥有如此的远见与魄力,能够针对“三个儿子”的特征与优势做出合理缜密的传承部署,实现和平分家、防止家斗的,确实少有。

如果说李嘉诚家族财富传承的案例太过于高山仰止,那更多的高净值家庭又该如何面对财富保障与传承呢?结合我们经办的一起案例,做一个总结和梳理。

案例10-3-3

杨总家有二个孩子,一儿一女,杨总妻子去世较早。杨总家族经营电子科技行业,企业有上市潜力。杨总儿子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帮助父亲处理企业事务,杨总正逐步把企业的管理权交给儿子。

杨总的儿子还没有结婚,女儿已经结婚。杨总特别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完满的人生,但又不想让子女过度依赖自己的家族财富,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勇气。

杨总经商多年,多少知道传承的风险,便提前立了一份遗嘱:将家族企业的股权分配给儿子80%,女儿20%。一套价值2000万的别墅归女儿继承。此外,还通过赠与方式将1000万元现金资产赠与给儿子。

在一次海外旅行中,杨总发生意外不幸去世。过世后,儿子、女儿依照遗嘱分别继承了家族企业股权和资产。杨总女儿因丈夫行为不端,屡次出轨,决意离婚。杨总女婿开出条件,要求分走杨总女儿一半身家。

那么,杨总家族企业和家族财富在其过世后,究竟会怎样传承和分配呢?

第一,女儿离婚,存在赠与女儿的财富外流风险。离婚只分共有财产,不分个人财产。而杨总在女儿婚前赠送的了大笔的现金嫁妆,虽然理论上属于女儿的婚前个人财产,但几年的夫妻共同生活,现金资产已大概率发生混同,如果未有效隔离,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第二,杨总去世前,虽然对财富传承的风险有一定认识,但所立遗嘱中,未指定该股权、房产和现金等属于子女独自所有,所以无论是子女继承的股权,还是现金等,都有可能因子女的继承,转化为子女的夫妻共同财产。

第三,杨总现金赠送给儿子的1000万,如果发生混同,同样会变成儿子未来婚后的夫妻共同财产。

第四,儿子获得企业80%股权,女儿获得20%股权,如前所述,因错误规划和没有正确使用法律工具,会变成子女的夫妻共同财产。

虽然企业有上市潜力,但杨总的意外离世,女儿的离婚,也使企业的上市进程遭到重大阻碍。

第五,儿子仓促接班,与企业的元老和高管是否能团结一致,带领企业向前发展是未知数。女儿自小娇生惯养,离婚后,身家被分割不说,是否有能力让自己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甚至将来如果再结婚生子,能否吸取教训,免受感情与财富的双重损失,都是未知数。

第六,杨总女儿因离婚,使家族财富外流。一旦将来儿子再发生婚姻风险,杨总家族财富面临的不仅仅是财富外流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和管理权等也会受到重大冲击。更何况,一旦发生争产诉讼,将产生诉讼费、执行费、财产保全费、财产保全担保费、评估费和律师费等意想不到的诉讼成本和税费,默默耗减财富存量、影响财富流转和家族企业的发展。

那么,杨总的家族企业和家族财富该如何提前规划才能防范和降低这些风险和损失呢?遗嘱、赠与、夫妻财产协议、保险、信托和基金会等等,都是财富管理和传承的重要的规划工具。

1.制定家族愿景和使命

杨总的家族本不算复杂,但是杨总虽然事业成功,但单亲家庭,自己忙于生意,对子女的真实想法和愿景并不了解。对女儿的婚姻风险和儿子的未来潜在的婚姻风险预判不足,缺乏全面和多方的沟通。笔者认为,在财富规划和传承之前,一定要真正了解家族成员的各自想法,不能搞一言堂、一刀切,要确定传承的意愿与方向。

2.聘请专业人士,正确订立遗嘱

就杨总遗嘱给儿子1000万元的现金、给女儿2000万的房产而言,如果杨总能够聘请专业的财富传承律师,帮助杨总起草一份有效的定向传承遗嘱,完全可以避免子女因发生婚姻风险而造成的财产分割。

遗嘱还可以和家族企业章程、股东协议相结合,事先确定接班人,顺利培养成家族企业管理者,为接班企业扫清制度障碍。

3.签订赠与协议并公证

财富定向分配。这是指定给儿子和女儿个人的专属财产,既与儿媳无关,也与女婿无关,不属于夫妻共有,不被分割。这样,女儿离婚,女婿也分不到任何财产。

当然杨总赠送给儿子的现金资产,存在儿子的个人金融账户,儿子尚未结婚,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未来儿子婚姻风险造成的财产损失。但是,现金特别容易在婚后生活中发生混同。如果杨总更换一种方式,完全可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这种尴尬。比如说,杨总自己作为投保人,让儿子作为年金保险的被保险人和生存金受益人,将1000万资产放入保单中,就可以解决杨总对身后财富的种种担忧和遗憾。

4.夫妻财产协议

杨总期盼儿子婚姻幸福可以理解,但儿子仓促的结婚,导致企业45%的股权面临外流的风险,如果儿子能够和准儿媳在婚前签订夫妻财产协议,约定股权归属于杨总家族,则会给家族企业的股权带来稳定性的保障与传承。

当然,传统的中国家庭对于夫妻赠与协议的签订比较排斥,觉得“伤感情”。那么,如果夫妻财产协议不能签订,有什么替代办法呢?我们认为,大额保单配置和设立家族信托能够解决这个烦恼。

5.保险规划

杨总作为家族企业的创富者,早年就应当配置高端医疗险和终身寿险,利用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实现高额赔付和高身价的高杠杆规划。虽然杨总的家族财富不少,但是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家族领导者来说,用尽量小的代价为家族成员带来足够大的保障,本来就是家族财富管理的应有之意。

杨总还可以利用大额年金保单,让儿子和女儿在婚前配置,作为保单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锁定个人独立性财产。在法律上,这张保单中无论是现金价值、年金返还、分红还是利息,都确定是儿女的婚前个人财产,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6.家族信托

女儿是婚姻风险的承受者,杨总非常担心女儿未来的生活。所以赠送了大笔的资金和一套别墅,但最后却反而被女婿分走一半。如果杨总能采用家族信托给女儿传承财富,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和隐患。杨总赠送给女儿的现金和价值2000万的别墅,完全可以定制个性化的家族信托。

将传承给女儿的资产通过专业的信托公司打理,可以对抗长周期的经济金融风险,收益稳定,持续增长。而女儿作为家族信托的受益人,每年固定领取信托受益金,这笔受益金不但不受女儿婚姻风险的影响,而且完全可以完成个性化定制,对女儿未来的婚姻和生活进行全方位保护。

无论是大额保单还是家族信托的传承,都可以确保财产法律权属清晰,儿子、女儿不需要通过诉讼、公证等附加程序,儿媳、女婿也无权主张权利,后人也不需要支付诉讼费、律师费、公证费、所得税等各种成本,属于无争议、零损耗的财富传承。

7.家族办公室

尽管如此安排似乎已经尽善尽美,如果杨总仍然担心一大笔现金提前给子女,他们未来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控制和使用这笔财产?是否会面临挥霍、损失、混同和分割的风险?是否能够持续传给后代?

杨总的家族财富体量,其实可以设立家族办公室,将家族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家族投资、家族事务处理等,通过家族办公室进行打理。家族办公室按照杨总的愿望,助力杨总的儿子、女儿、未来的孙子女们创业、持家、教育、传承等事宜。这就解决了在未来几十年中财富的定向传承、富过三代,实现心有所想、愿有所成。

我们说,真正的财富传承,一定是将物质的财富与无形的财富一并保障与传承,才有可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提前规划合理的传承方式和渠道,对财富、家业、医疗、生活、税务、风控和慈善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设立家族治理框架,构建完善家族宪法,妥善处理家族内部成员和外部利益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预防及化解家族潜在矛盾,维护家族和企业的团结和永续,实现富过三代和基业长青的目标。


[1] 和讯名家.请忘记白手起家的财富童话,看看华人家族财富的传承密码[R/OL].(2017-05-27)[2018-04-26].http://news.hexun.com/2017-05-27/189391152.html.

[2] 今日头条.甘德安:沃尔玛缔造者沃尔玛家族如何传承三代?[R/OL].(2015-09-08)[2018-04-26].https://www.toutiao.com/i6192029560092459521/.

[3] 郑锦桥.家族办公室的秘密[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6.

[4] 郑锦桥.家族办公室的秘密[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6.

[5] 绿专资本.新资本三对论 安利、爱彼两个家族的另一种传承方式...[R/OL].(2018-02-08)[2018-04-26].东方头条.https://mini.eastday.com/a/180208145312519.html.

[6] 绿专资本.新资本三对论:安利、爱彼两个家族的另一种传承方式...[R/OL].(2018-02-08)[2018-04-26].东方头条https://mini.eastday.com/a/180208145312519-2.html.

[7] 韩良.家族信托法理与案例精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17-150.

[8] 搜狐财经.霍英东去世10年了,子女的遗产官司还没打够[R/OL].(2017-08-24)[2018-07-11].http://www.sohu.com/a/166843072_534683.

[9] 联商•资讯中心.新鸿基地产“争产案”尘埃落定,三兄弟均分股权[R/OL].(2014-01-30)[2018-07-11].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279280.shtml.

[10] 房天下.李嘉诚内地物业:“仅剩21个足球场大小”大小[R/OL].(2016-11-23)[2018-07-11].http://news.taizhou.fang.com/2016-11-23/23601591.htm.

[11] 中国新闻网.李嘉诚连续20年蝉联《福布斯》香港首富[R/OL].(2018-01-18)[2018-07-12].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8427834&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

[12] 北京时间.李嘉诚:家族企业真正传承的是什么?[R/OL].(2018-05-11)[2018-07-11].https://item.btime.com/m_9523f94dd6d60a823.

[13] 界面新闻.李嘉诚退休:史上最和平分家,秘诀在筹谋30年的教科书级传承?[J/OL].(2018-03-16)[2018-04-26].http://www.jiemian.com/article/1995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