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 第4册》简介
《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 第4册》这本书是由.吴小如著创作的,《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 第4册》共有219章节
1
台下人语
...
2
第一辑
...
3
怎样看懂京戏
...
4
一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京戏
近百年来,从昆曲衰落以后,在我国古典戏曲艺术中,京戏实在最占优势,它已成为我国权威剧种之一。从清末到现在,京戏的声势一直不衰,而且已由区域性的地方戏变成普及全国...
5
二 京戏的剧本
今天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京戏传统剧目,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历年来民间无名艺术家的集体创作,从题材看,京戏继承了宋元以来古典戏剧的传统,简直称得起巨细无遗,包罗...
6
三 京戏的艺术特点(一)——歌唱音乐部分
中国古典戏剧艺术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是“载歌载舞”的歌舞剧。整个说来,舞的成分在中国戏剧中占更重要的地位;但若就中国戏剧中某一剧种的特殊风格来说,“歌唱...
7
四 京戏的艺术特点(二)——舞蹈动作部分
必须明确,京戏中任何一个动作都是表白性的舞蹈;换言之,每一个舞姿都是根据现实生活提炼出来的,但又经过集中和夸张,使它成为程式,并合乎雕塑美或图案化。同样一出戏,...
8
听戏与看戏
辛亥革命前后,人们把到剧场看戏说成“上馆子(或‘上园子’)听戏”。 我对戏曲发生兴趣,就是以“听”为起点的。童年时代,供我消磨“岁月”的是一架古老的唱机和若干张...
9
戏曲的写实和写意——中央电视台《戏曲常识》讲稿
观众同志们,你们好! 今天我谈一谈中国传统戏曲在表演方面写实和写意的问题。这不光是介绍戏曲常识的问题,而是涉及我们民族艺术的传统特色和发展道路的问题。现在我只能...
10
漫谈所谓“懂戏”
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并非我不爱看戏,无奈我不懂戏。”其实观众懂戏与否乃是相对的:看戏再多,也不能看遍所有的戏;由于观众毕竟是“前台”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后...
11
略论京剧艺术程式的利用、批判和继承
我酷爱京戏。“爱之”当然“欲其生”,希望京戏永远能够活下去。有两种活下去的方式:一种是新生,还有一种是苟延残喘地活下去。而后一种方式实际已是离死不远了。 翻开我...
12
戏曲的艺术处理要按照戏情办事
不少观众对电影《保密局的枪声》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意见:那幢保存机密档案的大楼怎么连个门卫都没有?这是否符合生活真实?我所要谈的“戏情”,主要就是指这类情况。...
13
技巧、程式的善用和滥用
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至少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在积年累月艺术实践的长河里,经过一代代艺人的创造、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一整套有系统有特色的艺术技巧和表演程式。不仅昆曲...
14
识得演员匠心,观众才是知音
1981年3月,北京市各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侯喜瑞先生舞台生活八十年纪念演出,剧目有《牛皋下书》和《战宛城》等。我同一位朋友前往观摩。看完《牛皋下书》,我对朋友说...
15
谈戏曲表演的“细节”
几年以来,我在一些戏曲表演或电影镜头中看到了若干有关“细节”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因为是“细节”,就非常容易被忽视,于是不免影响到整个艺术成品的完整。我认为,忠于...
16
关于孙悟空的舞台形象
照我的体会是,孙悟空是一个已经得道的猴子,而非动物园中猴山上的“凡品”,在他身上应带有相当浓厚的“仙气”;但他毕竟是猴子而不是人,所以在“仙气”之外还有一定程度...
17
第二辑
...
18
梅兰芳青春永葆——看《穆桂英挂帅》
看了梅兰芳国庆献礼节目《穆桂英挂帅》,首先感到的是穆桂英的青春常在。但与其这样说,毋宁说梅兰芳的艺术生命真是“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挂帅》里的穆桂英,前两场是...
19
梅兰芳二三事
原河北大学外文系安寿颐教授是我的父执,在他生前,曾不止一次对我谈起他少年时在北京“戏馆子”里听过梅先生的戏。他说:“那时候梅兰芳还远远没有成名,只唱开场前三出,...
20
马连良唱过的“武”戏
前些时候,马连良的两位弟子王和霖、王金璐同志在北京日报《广场》版发表了一篇《浅谈马派》,文章虽短,写得却很全面,对马派的特点、优点分析得也很准确。文中提到马连良...
21
裘盛戎的舞台艺术
京剧名演员裘盛戎是中国戏曲界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的出色的艺人之一。他所创造的铫期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表演艺术的特点是什么?优点是什么?哪些地方还值...
22
姜妙香先生的德与艺
从《文汇月刊》上拜读了汪曾祺同志记述京剧表演艺术家萧、姜、郝诸位老先生的轶闻琐事,很受感动。我同姜妙香先生在1950年和六十年代初曾两度盘桓,因此也想借《文汇月...
23
从叶盛兰《群英会》的周瑜出场谈起
1980年初,《北京日报·广场》发表了叶盛兰同志的弟子张岚方一篇题为《三神》的大作,引起我许多回忆。这里也想谈点个人看法。 所谓“三神”,指演员自己表演时要全神...
24
小派艺术也要批判地继承——从陈永玲《醉酒》的表演谈起
1980年末,我有机会看到陈永玲演出的《贵妃醉酒》。陈永玲是于连泉先生(小翠花)的弟子,他演《醉酒》,体现了不少小派的表演艺术特点。看了以后,感到小派艺术也应该...
25
关肃霜的《铁弓缘》
关肃霜是当前一位杰出的文武全才的女演员。她演出的全部《铁弓缘》,婀娜刚健,在京剧艺术荒凉冷落了十多年之后,看到她依然英姿飒爽地活跃在舞台之上,丰采全不减当年,真...
26
从宋德珠看武旦三代人
1980年12月中央电视台播放戏曲常识讲座,我有机会在荧屏上看到了阔别四十年的宋德珠。他在讲话中穿插了一个扮演《金山寺》白素贞的镜头,从他的扮相一下子就使我联想...
27
别开生面的《李慧娘》
苏州市京剧团演出的《李慧娘》同北京广大观众见面了,演出很成功,从这里我们看到京戏的前途还是大有希望的。 胡芝风扮演的李慧娘,唱念做舞,十分繁重,而她却举重若轻,...
28
一出火炽精彩的传统戏——看中国戏曲学院教师演出的《蜡庙》
《蜡庙》是武戏《八大拿》之一,是一出有争议的剧目。就主题而论,为民锄霸,除暴安良,本无可非议;但其要害却在于把土豪恶霸与绿林豪杰混为一谈,乱人耳目。如稍加修改,...
29
艺术的魅力——喜看陈素真《梵王宫》
陈素真是豫剧老演员,她的艺术修养足与其他二陈(川剧老演员陈书舫和汉剧老演员陈伯华)媲美,成鼎足之势,不愧为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最近应邀在首都公演她的名作《梵王宫》...
30
第三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