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这二十个剧目,我根据自己的印象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我本人认为有案可查的,另一类则不知其渊源所自。先说后一类。
上述剧目中的《风月宝鉴》《归省大观园》《太虚幻境》《栊翠庵》《藕官化纸》《醉眠芍药裀》《宝玉出家》等,在我的印象中根本不知京剧剧种里有这些戏,甚至我怀疑其中某些戏是否曾经以京剧的艺术形式正式演出过。[2]有些剧目根据原书情节来看,很难想象演出时能有吸引观众的戏剧冲突和艺术效果,如《栊翠庵》《芍药裀》等,希望戏曲界的专家们能就《初探》一书的线索,追踪出原来剧本的作者或演出者。
关于朱琴心编演的全本《王熙凤》,我只见过报纸广告和戏单,却没有读过剧本,看过演出。朱琴心早年一度自挑大梁,也同马连良、郝寿臣等著名演员合作过。像《王熙凤》《陈圆圆》这类本戏,就是在他头角峥嵘的时候编演的。我还从长期与朱配戏的花旦演员任凤侣(任于六十年代病逝于天津)处得知朱演传统剧目《采花赶府》的表演艺术,其他就不详了。六十年代前期,即纪念曹雪芹卒年二百周年那个阶段,我曾读过南开大学中文系华粹深教授编写的一出题为《元春省亲》的京戏剧本。听说此戏原拟由丁至云排演,后因故事情节缺乏戏剧性而中辍。这也是本文应该记录的一件事。
此外,我于二十年代末,曾在哈尔滨见过一种油纸石印的京戏剧本汇录,装帧接近十六开本,书名已忘。全书一大厚册,每页分为上中下三栏,内收京戏传统剧本数十出,其中有关“红楼”故事的剧本有《黛玉葬花》《千金一笑》《贾政训子》《宝蟾送酒》数种。每个剧本前有简单提要和评介,在前两出戏的提要中明确指出是梅兰芳独有的剧目。《贾政训子》一剧基本上与原书情节相符,但在舞台上我却从未见人演出过。
属于有案可查的,又可分为三部分,即曾由欧阳予倩、梅兰芳和荀慧生这三位著名艺术大师早年各自上演过的剧目。现分别简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