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予倩早年演京戏,青衣花旦兼擅,而偏于做工表情,与梅兰芳齐名,一时有南欧北梅之誉,《馒头庵》(欧阳予倩演智能)和《宝蟾送酒》(欧阳予倩演宝蟾)都是他早年经常上演的剧目。由于欧阳予倩长期在上海、武汉等地演出,这两出戏在南方流行较广,北方很少有人注意。《馒头庵》写女尼智能与秦钟相爱,前半虽不免落偷期密约的窠臼,在当时却具有反封建的意义。最后的悲剧结局,更是对腐朽的封建礼教的控诉。欧阳予倩后来投身于戏曲改革运动,不再上演这些戏,但南方的旦行演员还是把《馒头庵》作为保留剧目,不断演出。如久居上海的旦行演员小杨月楼(小杨月楼也演过老生,基本上宗汪派),就以此戏享誉,并在百代公司录制过此戏的钻针唱片。到二十年代以后,此戏才渐渐绝迹。

《宝蟾送酒》一剧,有一些露骨的色情表演,被称为“粉戏”之一。但它演出的时间则较《馒头庵》为长久,流行的地区也不限于上海等大城市,能演此戏的旦行男女演员也比较多,且不限于南方各省。只是由于此戏表演内容太不健康,早已绝迹于舞台了。

据梅兰芳同志《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二集第三章第六节所述,欧阳予倩演过的“红楼”戏,至少有九出,计:《黛玉葬花》[3]、《晴雯补裘》、《鸳鸯剪发》、《鸳鸯剑》(小如按,即尤三姐故事)、《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小如按,即尤二姐故事;后来荀慧生的《红楼二尤》,是把有关尤三姐和尤二姐的两段故事合在一出戏里了,但剧本则各不相同)、《宝蟾送酒》、《馒头庵》、《黛玉焚稿》、《摔玉请罪》。可见欧阳予倩在这方面的功绩是不可泯没的。其中《鸳鸯剪发》《鸳鸯剑》两剧目,《京剧剧目初探》并未著录,《摔玉请罪》的情节当与《初探》所著录的《摔玉负荆》相同。而其他如《葬花》《补裘》《大闹宁国府》《焚稿》诸剧,《初探》也没有一一注明是欧阳予倩所编演的。可能陶君起在写定此书时由于“文献无征”的缘故而付诸阙如。这不能不说是《初探》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