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 述
视网膜是视觉形成的初始部位,也是多种致盲性眼病的病变部位,在防盲治盲中具有重要作用。视网膜还是全身唯一可在活体情况下观察神经和血管组织的地方,成为了解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的重要窗口。
视网膜由视泡内陷形成的视杯发育而来,其中视杯的外层形成视网膜的色素上皮层,视杯的内层演变为由多层细胞组成的视网膜感觉层,又称神经上皮层,二者共同组成视网膜。
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特点如下。
视网膜包括外层的色素上皮层和内层的神经上皮层。其中,神经上皮层由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组成。它们与色素上皮层共同构成了视网膜的10层结构。
视网膜的感光功能主要在神经上皮层内实现。视网膜的光感受器为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它们将所接受的光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经突触联系双极细胞、水平细胞,到神经节细胞,再经神经节细胞的轴突至神经纤维层和视神经,传递至外侧膝状体,最终到达枕叶视皮质,经大脑加工、翻译形成视觉。
视网膜作为眼部和大脑之间的屏障,有内外两层屏障系统。其中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构成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的外屏障,又称血视网膜外屏障,阻挡脉络膜来源的异常成分进入视网膜。内屏障为视网膜毛细血管管壁的内皮细胞之间的闭锁小带和周细胞,又称血视网膜内屏障,阻挡血液异常成分进入视网膜。
视网膜本身的功能特性包括透明性和高代谢性。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除血管分布外,基本为透明组织,为高质量的视觉形成提供基础。视网膜的透明性由视网膜内多种细胞的规则排列方式、视网膜内外屏障的完整和视网膜中部分细胞具有水转运功能等因素来保证。视网膜的高代谢性表现为光感受器细胞的外节不断脱落,需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持续吞噬代谢。视网膜的高代谢性还由其丰富的血液供应体现,视网膜需要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血管系统所形成的4层毛细血管网供应血液,分别是神经纤维层表面的视盘周围放射状血管网、内核层浅层毛细血管网和深层毛细血管网,以及脉络膜毛细血管网。
黄斑为视盘颞侧上下血管弓之间直径5.5mm的视网膜特殊区域。此处含有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等黄色色素,外观呈黄色。在组织学上含有2层以上的节细胞层。黄斑中心1.5 mm的区域为中央凹,形态恰如凹形,凹形底部光感受器细胞均为视锥细胞,中央凹存在的缺乏视网膜血管的区域称为中央凹无血管区,以上结构特征使得黄斑中央凹处视网膜具有特别高的空间视力和色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