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黄斑裂孔

七、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是指累及黄斑中央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部分或全层缺损。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见于老年人、眼外伤者、高度近视者等。黄斑裂孔可因外伤、变性、长期囊样改变、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引起。老年人相对健康的眼若无其他病因而发生黄斑裂孔,称为特发性黄斑裂孔。

(二)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患者可有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视物变形,视野中央暗点。检眼镜下黄斑呈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孔内可有黄色颗粒。高度近视者的黄斑裂孔易引起视网膜脱离。Gass将特发性黄斑裂孔分为4期:Ⅰ期,黄斑裂孔前期,中央凹变平,视力可较好;Ⅱ期,中央凹或其周围逐渐形成裂孔,通常<400μm,视力明显下降;Ⅲ期,裂孔变大,>400μm,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斑粘连;Ⅳ期,玻璃体后皮质完全脱离,伴较大的全层黄斑裂孔。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如下。①病史:应询问既往外伤史、眼部疾病史及手术史、屈光状态、年龄等。②检查:裂隙灯、眼底镜检查可见裂孔。③特殊检查:OCT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有助于鉴别诊断,见图1-10。

鉴别诊断:应与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劈裂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