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底病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糖尿病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全世界受影响的人数从1980年的1.08亿人增加到2017年的4.25亿人,到2045年这个数字甚至有可能达到6.29亿。糖尿病眼底病是由慢性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损伤,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其中DR是最重要的糖尿病眼底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两大阶段: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一项Meta分析发现,20~79岁糖尿病患者DR、PDR和DME的患病率分别达到35%、7.2%和7.5%。随着糖尿病的流行和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眼底病的患病率逐年提升,有研究发现约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10年后受到糖尿病眼底病的影响。DR将成为许多国家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2015年有260万人因DR而视力受损。
DR的发病是多因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慢性毛细血管无灌注和视网膜缺血。从临床上看,发生这些病理改变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失控,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失控和血脂成分异常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据202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20~70周岁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亿2 000万。面对庞大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患者的管理也存在着很大的可提升空间。传统的糖尿病管理存在公众知晓率低、技术手段单薄、管理人员匮乏、管理手段低效等弊端,迫切需要借助更多力量、更多高效技术手段、更规范化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来改善这一现状。
DR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风险,但部分糖尿病患者患DR或DME的早期可能无症状,因此必须重视且积极开展DR筛查并及时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计划,旨在对DR进行早期诊断、监测和及时治疗。此类计划主要基于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对眼底照片的分析,通常是通过远程医疗。但目前的DR筛查计划需要手动对DR进行分级,诊断的准确性还有待提升。由于资源、基础设施和训练有素的眼科专业人员(包括眼科医生和验光师)的缺乏,社区对定期DR筛查的遵守率低,许多国家缺乏DR筛查计划或DR筛查计划不一致。
尽管来自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表明,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和糖尿病管理的改善,高收入国家中威胁视力的DR患者率正在下降,但这种趋势被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趋势抵消,且没有在中低收入国家体现。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推荐内分泌科医生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筛查DR,同时建议内分泌科医生和有经验的眼科医生共同阅片。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1~2年行一次眼底摄片筛查,以便及早发现DR并进行干预。然而,我国注册眼科医生4.48万人,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却高达1.298亿人,DR筛查面临眼科医生不足的困境。人工阅片具有耗时较长、主观性较强、对医生要求较高的特点。此外,眼底摄片不能完全替代全面的眼科检查,微动脉瘤等轻度病变仅通过眼底摄片难以辨别,部分DME患者即便进行散瞳眼底检查,仍无法有效筛查出来,加上部分糖尿病患者瞳孔过小和(或)患有白内障,免散瞳眼底照片的拍摄质量常不达标,导致DR筛查的效率不高、诊断治疗延误、人力物力的浪费等问题,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DR和DME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虽有诸多治疗方法来防止糖尿病眼底病导致的视力丧失,如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切除手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制剂和皮质类固醇。但是,这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糖尿病眼底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并且这些治疗的费用,尤其是多次玻璃体内注射,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