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指光线射入眼内后,在人的视网膜之前聚集,造成视觉的模糊。患者可以正常识别近处的东西,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部分患者伴有头痛和眼睛疲劳等症状。

近视的程度通常按屈光度D的大小来划分,分为轻度近视(-3D或以下)、中度近视(-3D到-6D)和高度近视(-6D或以上)。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概率更大,患青光眼的概率也更高。许多高度近视患者的视野里会出现漂浮物和阴影。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常出现伴视盘萎缩(PPA)病变。伴视盘萎缩的大小和位置不固定,若扩张到黄斑区,将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极大的损害,使患者连近处的物体也难以看清。一般根据伴视盘萎缩的边缘来判定其是否仍在扩张,清晰的边缘意味着伴视盘萎缩很可能已经停止扩张;边缘模糊不规则,则表明伴视盘萎缩还在扩张(图6-34)。

图6-34 眼底彩照图

伴视盘萎缩区域又称近视弧,其宽度与近视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对伴视盘萎缩进行分割,并研究其形态,进行早期的辅助诊断。目前有关伴视盘萎缩分割的研究不多,公开数据集较少,人工标注费时费力,且不能保证标注精度。此外,如图6-35所示,早期的伴视盘萎缩呈月牙形,生长在视盘(OD)附近,面积较小,与视盘的亮度差异不明显,分割时容易受到视盘的干扰。同时,高度近视患者常伴有豹纹状眼底,这是视网膜被拉伸的结果,暂时无法通过手术或者特效药治疗。可透见的血管会影响病灶区域的识别和分割,降低分割精度。伴视盘萎缩的扩张没有明显的规律,不同患者眼底伴视盘萎缩的形状、大小差异大。伴视盘萎缩内有明显的色素沉积,当其扩张到一定程度时,会改变眼底形态。当伴视盘萎缩还在扩张时,其边界是模糊不清的,难以提取相关的轮廓信息。由此可见,多种因素限制着伴视盘萎缩分割网络的研究。

图6-35 伴视盘萎缩(PPA)与视盘(OD)位置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