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gardt病
患者表现为双侧中心视力丧失,包括色盲和中央暗点,伴有特征性黄斑萎缩和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水平的黄白色斑点。发病最常见于儿童时期,下一个高峰是成年早期。以后发病较少,预后较好。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功能和结构会缓慢进行性丧失。然而,家族内部和家族之间存在显著的变异性,这表明有其他重要因素影响表型,包括遗传修饰和环境。
尽管目前还没有经过验证的治疗方法,但正在探索3种主要的干预途径,即干细胞疗法、基因替代疗法和药理学方法,希望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影像学检查如下。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发病与潜在ABCA 4基因变异的严重程度有关。检眼镜可以显示正常眼底或轻度视网膜异常(包括中央凹反射丧失或轻度视网膜色素上皮障碍),伴或不伴视力丧失。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和电生理学评估(包括模式、全视野和多焦视网膜电图)进行视网膜成像,有利于早期诊断。SD-OCT显示从中央黄斑开始的正常结构丧失,相对保留周边黄斑。中央自发荧光减少,周围环绕的荧光增加或见牛眼征。多达1/3的儿童在眼底镜检查或FAF中可能没有视网膜斑点(这些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与黄斑萎缩的增加有关)。这是疾病无法被早期诊断的一个原因。在早期发病的视力相对保留的儿童中,可能在黄斑中央看到对称的黄白色细点(图1-18)。
图1-18 A—Stargardt病眼底彩照图;B—Stargardt病眼底自发荧光图
图片来自:Br J Ophthalmol 2017 Jan;101(1):25-30.doi:10.1136/bjophthalmol-2016-308823.Epub 2016 Aug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