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视网膜前膜
2025年08月10日
八、黄斑视网膜前膜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明,目前认为内界膜缺损是引起黄斑视网膜前膜的先决条件。玻璃体后脱离时对黄斑的牵引、感染、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血液成分的降解产物等因素使内界膜缺损,神经胶质细胞通过内界膜缺损处迁移到视网膜表面,增殖并形成膜。
(二)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早期常无自觉症状,随病情进展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一般检眼镜下不易发现,用无赤光线较易辨认。用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可见视网膜表面有一层透明薄膜。薄膜收缩,内层视网膜可形成放射状或不规则皱褶,视网膜血管被拉向中心。有时薄膜围绕黄斑中央凹生长,类似黄斑裂孔,称为假性黄斑裂孔(图1-11)。薄膜可增厚而呈灰白色。此外尚可见黄斑水肿。
图1-10 OCT显示的板层黄斑裂孔和内界膜填塞术后的黄斑裂孔闭合
图1-11 OCT显示的假性黄斑裂孔
(三)诊断
诊断要点如下。①病史: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需询问既往眼部疾病史及手术史。②检查:裂隙灯、检眼镜下散瞳检查。③特殊检查:OCT检查可见黄斑视网膜前膜及黄斑水肿(图1-12~图1-14)。FFA可以协助诊断,并排除其他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异常。
图1-12 OCT显示的黄斑视网膜前膜伴黄斑板层裂孔
图1-13 OCT显示的黄斑视网膜前膜牵拉黄斑造成局部中央凹形态消失
图1-14 OCT显示的不同形态的黄斑视网膜前膜
(四)治疗
对于视力正常者,可观察,无须特殊治疗。对于视力明显下降,低于0.4,伴视物变形,黄斑视网膜前膜诊断明确者可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视网膜前膜剥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