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视盘(optic disc,OD)是视网膜的主要生理结构之一,视神经和血管从该结构延伸到周围区域。在视网膜眼底图像中,视盘为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亮黄色区域,包含较粗的主血管以及部分小血管。眼部疾病多种多样,许多眼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视盘及其相关区域的病变,因而眼底视盘区域的信息在眼疾病的分析诊断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眼疾病及视盘区域对相应疾病分析诊断的作用。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并发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偏高,导致视网膜血管阻塞而产生视觉损伤,视网膜的长期供血不足甚至会造成患者的永久失明。由于DR引起的视觉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延缓DR的恶化极其重要。DR的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表层损伤,相关的损伤可以分为红损伤(如微动脉瘤、出血等)和亮损伤(如硬性渗出、棉絮状斑点等),医生可以在眼底图像中观测到这些损伤从而分析诊断疾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往往先于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视盘旁神经纤维层的改变,因而有效分析视盘区域对DR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主要表现为黄斑区域的结构性改变,AMD会导致视野中心区域的视觉损失和周边区域的模糊与形变。根据是否存在渗出物,AMD可以分为干性(非渗出)和湿性(渗出)两种。干性AMD是由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萎缩、视网膜中心部分的感光细胞缺失导致的视觉损伤,主要表现为黄斑区域的玻璃膜疣和代谢物沉积。湿性AMD是由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异常血管增生导致的黄斑区域下血液与蛋白质渗出,这些血管的出血、渗出和结疤最终导致感光细胞的不可逆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将造成快速的视觉丧失。通过眼底图像检测黄斑区域的病变损伤是诊断AMD的主要方式,但由于黄斑区域的病变存在导致黄斑区域的结构性变化,直接定位黄斑区域相对困难,因此常先定位视盘区域,再根据视盘与黄斑的相对位置关系定位黄斑区域以进行后续的损伤检测。由此可见,视盘区域的准确定位有助于AMD的分析诊断。

(三)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致盲眼病。青光眼前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眼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当出现较大的视野损伤时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因此,青光眼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延缓疾病发展的重要方法。大多数青光眼的视神经损伤是因眼球内的房水循环受阻引起眼内压升高,眼内压超过了视神经所能耐受的眼压限度,造成了视神经缓慢的进行性损伤,青光眼的具体形成见图6-15a。青光眼主要表现为视盘的中心亮区域(视杯)扩增,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诊断指标是视杯视盘垂直比(CDR),简称杯盘比,越大的杯盘比预示着越大的青光眼患病风险。图6-15b展示了眼底图像的视盘、视杯结构。在杯盘比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获得视盘与视杯的垂直高度,因此视盘与视杯区域的准确分割对青光眼的分析诊断十分重要。

图6-15 青光眼的形成原理及视杯、视盘结构图

综上所述,视盘区域的相关信息是眼疾病分析诊断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