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眼部并发症之一,病变程度与糖尿病发病年限、血糖控制程度有关。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长期高血糖造成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及基底膜损伤,即视网膜内屏障被破坏,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继发改变。

(二)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常见表现是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也有患者因玻璃体积血而视野中暗影飘动,严重者可突然视物不见。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微动脉瘤、出血、棉絮斑、视网膜水肿、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等改变,还可见玻璃体积血。根据眼底病变程度不同分为非增生性及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及分级标准

①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眼底仅有微动脉瘤。②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仅有微动脉瘤重,但比重度者轻。③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符合“421原则”中任何一项,即4个象限每个都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内出血或微动脉瘤;2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静脉串珠样改变;1个以上象限有显著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ntraretinal microvascular abnormality,IRMA)。④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视盘或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

(四)诊断

诊断要点如下。①症状:视力进行性下降或视野中暗影飘动。②眼底检查:裂隙灯检查时特别注意虹膜有无新生血管及周边前房深度。对糖尿病患者均应充分散瞳后进行眼底检查;对有解剖性窄房角表现者先行虹膜周边切除术,之后散瞳进行检查。对暂时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要求其定期查眼底(可半年一次)。③FFA:对初次就诊、眼底镜检查表现为重度及以上NPDR或病程超过10年、眼底镜检查仅表现为轻中度NPDR者均应进行FFA检查(有禁忌证者除外)。FFA表现为强荧光点、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遮蔽荧光、无灌注区等。有新生血管者见强荧光片。黄斑水肿者可见黄斑强荧光,甚至花瓣状荧光积存。FFA可准确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分期,指导视网膜光凝、随访治疗效果、评价视网膜光凝是否完善,因此全视网膜光凝术后4周应再次行FFA检查。④OCT:主要用于评估黄斑水肿程度及有无黄斑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视网膜内低反射腔隙。黄斑视网膜前膜表现为内界膜反射条带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