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卷中
长生阴真人注
乾刚坤柔,配合相包。
乾,阳也,故刚直。坤,阴也,故柔顺。柔顺喻水,刚直比金。刚柔相包,以为配偶也。
阳禀阴受,雌雄相须。须以造化,精气乃舒。
阴阳配合,若雌雄相须。相须之时,精气为物,即是金水合体,禀气成真也。
坎离冠首,光耀垂敷。玄冥难测,不可画图。
坎为水,离为火。火在下,水在上,居器之端。端者,首也。炎赫炉内,故云垂敷。玄冥谓道之幽微,言说莫契,况乎图画而测其源也。
圣人揆度,参序元基。
圣人,谓伏羲。元基,道之本。圣人仰观俯察,而知道根。
四者混沌,径入虚无。
四者,谓乾、坤、坎、离,即金、木、水、火之谓。四者浑合,自然生成。虚无,无心为喻。
六十卦用,张布为舆。
阴阳之用,如人之用车舆,运转循环,无穷极也。
龙马就驾,明君御持。和则随从,路平不邪。邪遇险阻,倾危国家。
龙者,乾也。马者,坤也。君者,火也。国家者,炉器也。火气调通,则金水循常而不飞。火气不和,则金水淫溢而流荡。流荡之际,坏器败炉。以龙喻乾,以马明坤也。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者,千里之外应之。喻金公处神室,为万乘之主,处九重之室,发号出政,顺阴阳节令,藏器俟时,勿违卦日。
《系辞》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以喻金也。二至之日,阴阳俱复,先王以是日闭关,商旅不行。人君顺阴阳以开阖。金木居器中,喻九重室也。发号出政,用水火也。顺寒暑生成,候也。屯、蒙以日用,则不违卦体,而合卦爻辞也。
屯以申子,蒙用寅戌。
《乙巳占》曰:同类异位者,寅、午、戌为火,申、子、辰为水。申、子、辰属阴,寅、午、戌属阳。平明至日中为阳,日中至黄昏为阴,即当朔旦屯直事,其暮蒙当受。
余六十卦,各自有日。
即谓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复卦建始萌之类也。
聊陈两象,未能究悉。当仁施德,立义刑设。逆之者凶,顺之者吉。
两象,谓水火。水有仁而好惠,火有义而多刑。顺之,则金水调和。逆之,则金水逃逸。
按历法令,至诚专密。谨候日月,审察消息。纤介不正,悔吝为贼。
《系辞》曰:吉、凶、悔、吝,生乎动。动,有火也。火气既动,审明消息。消息无方,悔吝生矣。若日辰过刻,纤介有差,则金水不凝,而生灾害也。
二至改度,乖错委曲。隆冬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纵横,不应漏刻。风雨不节,水旱相伐。虫蝗涌沸,天见其怪。山崩地圮,群异旁出。
《乙巳占》曰:二至、二分之日,阴阳分至。先之一辰为离,辰至此之位皆在四仲之月。八月、二月,阴阳分位。五月、十一月,阴阳俱至。二月,阳气始出,阴气始入,为阴离。八月,阴气始出,阳气始入,为阳离。阳生于子,阴生于午。五月,阴气始至,阳气始屈,故分至。先之一辰为离,言阴阳以此辰分离也。上数事者,盖谓阴阳不调,即有如此之应也。若水火不节,金水亦斯变也。
孝子用心,感动皇极。近起于口,远流殊域。
孝子者,水也。皇极者,金也。即是水感于金,流转不停,适于异域,处他方也。
或以招祸,或以致福。或兴太平,或造兵革。四者之中,由乎胸臆。
四者,谓乾、坤、坎、离,谓甲、冑、兵、戈。阴阳不调则祸起,阴阳调则福来。福来之时,自太平也。二者之中,由于火。火之猛烈,有若兵戈。
动静有常,奉其绳墨。
火动水静,以顺阴阳,不移如绳墨之准的。
四时顺宜,与气相得。
水火之气,以顺四时。
刚柔断矣,不相涉入。
昼则阳刚,夜则阴柔。昼夜自分,不相凌铄。
五行守界,不妄盈缩。
五方之神,各守本界,以卫金水,不使亏盈也。
《易》行周流,诎伸反覆。
变易之道,周流而行。阴屈阳伸,阳屈阴伸,反覆其位,循环无穷也。
晦朔之间,合符行中。
晦朔之间,日月交会。既以受符,复行金水。以此时亦相结媾,将毕还游器中。符,谓直符,言朔及旦用震为直符,屯为直事,暮及月晦用巽为直符,蒙为直事。
溷闷蒙鸿,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化流通。天地神灵,不可度量。
溷闷蒙鸿,混沌之貌。水为牝,金为牡。金水合会,相从不违,遂能润泽肌肤,流通施化,难测何异神灵?
利用安身,隐形而藏。
《乾·文言》曰:利者,义之和也。既以物和,身自安也。谓金水利用,隐于器中也。
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
日月右转,五星左旋,起于斗中,而合于午。当是时也,月呕其轮,物吐其萌,金吐其液,水呕其光。
潜潭见象,发散精光。
潜潭,谓水。精光,谓金。金王可以发辉,水清可以见象。
毕昴之上,震出为证。
毕昴,西方宿。月三日魄生,而见于毕昴之上。起火三日,气方达于器中。水得火气而震动也,故以月为证验。
阳气造端,初九潜龙。阳以三立,阴以八通。故三日震动,八日兑行。
九者,阳之极数,龙能变化,故以喻乾。二月仲春,枝叶成立。八月仲秋,根核始成。火之三日而水动,八而金行。金象日,行迟。水象月,行疾。三三相应,八八相通,谓阴阳感之,相须成物,潜龙勿用,正当建子之月,金水初入之时,故以潜龙为喻也。
九二见龙,和平有明。三五德就,乾体乃成。
《乾·文言》曰:九二,见龙在田,君德也。德博而化。三五,十五日,月满之时,即金体渐渐成就,正当九二之时。
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终还其初。巽继其统,固际操持。
巽为长女,长女者,水也。兑上离下,曰革。水火相战,而后生变者也。《易》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也。九三非龙德也,故以君子喻之。九三之时,阳气盛,盛而必衰,阴阳终始也。阳气既盛,阴气则衰,阴阳相战,所以革也。是以火在器下,水在器上,长女居中,外水火气交,金水自变,即乾乾夕惕,而后变生。
九四或跃,进退道危。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
《乾·文言》曰: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进退无常,非离群也。《艮·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艮其止,止其所也。九四或跃在渊之时,即当金水沸涌,居其器之中,或进或退,不离其居,顺时候也。复当二十三日,下弦之际也。
九五飞龙,天位加喜。
九五飞龙在天,即是君王之位。君既当位,能无喜乎?纯阳之时,金正用事也。
六五坤极,结括终始。温养众子,世为类母。
《坤·象》曰:六五,黄裳元吉。王辅嗣曰:黄,巾之色;裳,下之饰。垂黄裳以获元吉,非用武也。极阴之盛,不至疑阳,以文在中,美之至也。坤卦六五之位,乃是纯阳之时,阴极阳生,相承变化。坤为万物之母,故韫养众子。阴为终,阳为始。当是之时,水亦全盛,而代于金也。
阳数已讫,终则复始。推情合性,转而相与。
阳生于子,终于巳。阴生于午,终于亥。阳生则阴复,阴生则阳复。虽性自然,而有如禅位。
上九亢龙,战德于野。
亢,极也。阳极阴生,故战于野。金水之道,与此无殊也。
用九翩翩,为道规矩。
九者,阳也。阳,刚直之物,唯乾体取用之。乾金,阳火也。金能用火,是以成其真也。
循据璇玑,升降上下。
璇玑,北斗星也。北斗左转,日月右璇。璇主金,玑主水。升降轮回,无常也。
周章六爻,难可察睹,故无常位,为《易》宗祖。
谓乾、坤六爻变化,循环无常位。乾、坤立,而变易生焉。是以称其宗祖也。
朔旦为复,阳气始通。出入无疾,立表为刚。黄钟建子,兆乃滋亨。播施柔暖,黎蒸得常。
十一月一日,阳气始复。复者,入也。阳气初生。生者,出也。各禀自然,俱无疾病。冬至之日,律中黄钟,阳气始生于子,万物方动,萌芽渐滋,黎众蒸进播布也。谓天布其阳气,众庶进其常道。常道,火道也。是时,金水初复器中,俱禀阴阳,亦无疾病。
临炉施条,开云正光。光耀浸进,日以益长。
《晋·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天。《益·彖》曰: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进。明为阳火,地上为炉。下火者,器也。言火进炉下,而着于器。金象于天,水象于地。金水施生,自然相合也。
丑之大吕,结正低昂。
建丑之月,律中大吕。吕,申也。阳气火申之时,金水正低昂也。低昂者,高下无恒之貌。
仰以承泰,刚柔并隆。阴阳交接,小往大来。
《泰·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刚柔者,金水也。阴阳者,水火也。金水变而水火通,水火通而其志同。盖取象于六十四卦也。
辐凑于寅,运移趋时。
建寅之月,阳气大申。当此之际,金水辐凑运转,顺时也。
渐历大壮,侠列卯门。
《大壮·彖》曰:刚以动也,故大壮。刚者,金也。即是金初化液,渐至大壮。壮者,坚冰之貌也。
榆荚坠落,还归本根。
立春木王,甲往召乙,乙怀金气,以还应甲,故仲春杀榆荚。荚,白象,金色也。榆荚归根,金以还本。
刑德相负,昼夜始分。
《遁甲经》云:天地之道,阴为刑,阳为德。出则万物犯刑,入则万物存德。故曰:刑德集聚,俱会于门,天地解离,不可复合。二月、八月,阴阳分位。二月,阳气始出,阴气始入,为阴离。八月,阴气始出,阳气始入,为阳离。金水、水火,亦顺于此也。
夬阴以退,阳升而先。洗濯羽翮,振索宿尘。
《夬·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柔乘五刚也。刚,金;柔,水也。金化于水,欲至无刑。五刚一柔,决无难也。
乾健盛明,广被四邻。
乾,健也。阳气刚健,盛于四月,故曰广被四邻。当此之时,金亦如是。
阳终于巳,中而相干。
阳生于子,终于巳。阴生于午,终于亥。一年之中,阴阳各半。相干,谓阴相干犯也。阴附于阳,故战于野,即相干之义。金水亦时相干。
姤始端绪,履霜最先。
《彖》曰:姤,遇也。天地相遇,品物咸亨。《坤·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天地相遇,即是金水相亲。履霜坚冰,金水变化之貌。《参同契》取象至深,研之唯深也。
井底寒泉,午主蕤宾。宾服于阴,阴为主人。
《井·象》曰: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以刚处中,故能定居其所。器以象金,以喻刚。刚处器中,不离其处。夏至之日,律中蕤宾,阳也。宾服于阴,建午之月,阴生阳,复于阴,阴者为主。当是时,金方用事,金复水中,则水为主。
遁去世位,收敛其精。怀德俟时,栖迟昧冥。
遁之为义,以阳附阴,阴道欲浸而长,正道亦未全灭。夏至已后,阴长阳消,阴为主人,阳附阴也。即是金附于水,水道盈,阳敛其精,待时而动。建子之月,即是其时。栖迟,犹隐遁,潜龙勿用,晦迹于昧暗之中,遁身于幽冥之内也。
否闭不通,萌者不生。阴伸阳屈,没阳姓名。
《否·彖》曰: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天地不交,以象金水未合。金水未合,复由水火不通。阴气既伸,阳气自没。金水象日月。十二月合而成真。
观其权量,察仲秋情。
北斗第四星,权。权为伐。伐者,阴也。仲秋阴盛,以此相应。此时以其凝结也。
任畜微稚,老枯复荣。
微稚,为姹女。老枯,为耆妪。耆妪成真人,真人既成,荣枯自无也。
荠麦芽孽,因冒以生。
卯,冒也,言物生长,覆地因以为冒。建酉之月,万物死,荠麦生,当六三含章可贞之位。阴之月,阳气盗生。水盛之时,金亦盗变于水也。
剥烂肢体,消灭其形。
《彖》曰:剥,剥柔变刚也。谓阳气剥尽其形也。此时金体散尽,水能变金,剥之象。
化气既竭,亡失至神。
言阳气变易,八月而竭。阴阳不测之谓神。阳气既衰,神将亡矣。
道穷则反,归乎坤元。
阳道既伏,归长于坤。金德既衰,水其用事。
恒知地理,承天布宣。
地为阴,天为阳。阳宣而阴闭。阴非永闭,要待阳而始生。阳虽育之,必借阴而成物。
玄幽远眇,隔阂相连。
天玄地黄,相去玄远,云雾隔阂,不可得而亲之。至于日月著明,山泽通气,雷风恒若,寒暑运行,则如循环相连,不知穷极,况乎金水近,而感之不难也。
应度育种,阴阳之源。
育养众类,皆应度数。而生度数之源,即是阴阳之本,还丹之根也。
寥廓恍惚,莫知其端。
言寥廓之内,恍惚之中,阴阳潜运,莫测端倪。寥廓,谓炉。恍惚,谓器。金水流转,循环其中。
先迷失轨,后为主君。
《坤·彖》曰: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谓阴也。《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得方。后得主而有常。水柔动,渐成坚冰,是其刚也。金为水主,水之得金,得常道也。
无平不陂,道之自然。
《泰卦》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九三,阳之极位,阳极则陂。陂者,坦荡之貌。复者,反本之谓。阴阳通泰之时,荡荡而无疾病,自然之理,非是有为。金水交通之时,与此无异也。
变易盛衰,消息相因。
阴阳变易,更为盛衰,消息其原,皆相因也。阳育而阴成,阴杀而阳生。金水之道相因,愈深矣。
终坤始复,如循连环。
乾为阳,阳生万物,故言初。坤为阴,阴成万物,故言终。阳生则阴复,阴生则阳复,阴阳生复无穷,如环之无端也。金水、水火展转以如此。
帝王永御,千秋常存。
九五飞龙在天,则是帝王之位,乘六龙以御天。复是永御之义。常存者,不灭之貌,谓乾道不息,千秋常存,以乾象金常存也。
将欲养性,延年却期。审思始末,当虑其先。人所禀躯,体本一无。
人欲延其性命,悟道归真,则必思虑其躯从何禀受。禀受知已,道即可为。苟慢于斯,徒劳竭力。亦由还丹之道,须识其源。未晓端倪,虚为好火也。
元精云布,因气托物。
元精者,元气也。元气生于阴阳。阴阳,精为万物,人则天地之中一物耳。有金水之体,用水火而成还丹。
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阴神月魄,阳神日魂。魂之与魄,互为室宅。
室宅者,炉器也。阴阳尚相配偶,况乎金水而不相须?《上经》曰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求是也。
性主处内,立置鄞鄂。
诸葛武侯曰:性者,命也。性能与命通。谓金水处于器中,金水凝形,成其鄞鄂。鄞鄂者,坚冰之貌也。
情主营外,筑垣城郭。城郭完全,人民乃生。
情者,意之主。此言器居于炉,如城郭。人民,谓金水。炉坚密,则金水化生。炉器不坚,则金水逃逸。喻人无城郭,则何所依投也。
当斯之时,由乎乾坤。
乾为金,坤为水。还丹之用,只在乾、坤,非自为之,由人情之所致也。
乾动而直,精布能流。
《系辞》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乾为金,金能流通,布其精液也。
坤静而辟,为道舍庐。
《系辞》曰: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坤为水,水居金上,故曰舍庐。
刚施而退,柔化以滋。
刚,阳;柔,阴也。阳极自退,阴生自滋。阴阳循环,谁使为也。是以金入于水,变化为真也。
九还七返,八归六居。
一、三、五、七、九,阳之数也。二、四、六、八、十,阴之数也。共五十有五,即是天地之数。九当乾卦亢龙之位,七当乾卦飞龙在天。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故从九位而反六。八当坤卦龙战于野,六当坤卦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故从八位而居六焉。取此阴阳天用之时,衰极之际。正用者,金水和合。元极者,水火道穷也。
男白女赤,金火相拘。拘即水定,水五行初。
金为男,金色白。离为女,离色赤。金得火气,留水不逸。水数一,为五行之首。变化还丹者,其在于水乎?
上善若水,清而无瑕。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清而净,净无瑕秽。至道之源,与此同,即还丹也。
道之形象,真其难图。
至道无形,非图画之所测。还丹之道,岂是凡俗之能知也?
变而分布,各自独居。
金水初变之时,各自居于一处。
类如鸡子,白黑相扶。
金白水黑,相会器中,未化之时,状如鸡子。
纵横一寸,形为始初。
金体至重,方圆一寸即一斤。金水入时,各有八两。及成真时,不减于初。
四肢五脏,筋骨乃俱。
岁月欲终,冰乃凝结。四肢之内,一体之中,俱化为金,秋毫无失也。
弥历十月,脱出其胞。
十一月起火至十月,则一岁之事毕矣。岁终后,还丹乃成。出离器中,如婴儿之出胞胎也。
骨弱可卷,肉滑若铅。
还丹既成,美丽柔软,至于细滑,不减于铅。
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
以火镜向日,以艾承之。须臾之间,火自生矣。
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
以水镜取水,镜承月下,以碗承之。片时,盈碗。
二气虽悬远,化感而相通。
二气,谓日月在天,水火在地,相去三十余万里。感化咫尺之间,即明阴阳相通,非远近能隔也。
何况近存身,切在于心胸。
《系辞》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近取者,金水之道。远取者,日月之精。虽阴阳出微,而不脱于人意也。
阴阳配日月,水火为效证。
积阳之精为火,火之精为日。积阴之精为水,水之精为月。不信阴阳感通,水火从何而至?还丹之道,本自阴阳。既有证明,还丹岂无神验也?
耳目己之宝,固塞勿发扬。
《说卦》曰:坎为耳,离为目。言水火为金水之耳目。闭塞耳目,无妄发扬。
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真人,谓真宝。真宝,谓还丹。还丹,谓金水。金水潜于泉内游泳,守其规模。深泉,谓器中也。
旋曲以视览,开阖皆合同。
炉中器内旋曲,徘徊之间,不离金水、水火,合同其精也。
为己之轴辖,动静不竭穷。
为金水之毂轴,唯水火之最先。火炎而动,水清而静,二气感化,不竭不穷,己为金水也。
离气内营卫,坎亦不用聪。兑合不用谈,希言顺以鸿。
离为目,坎为耳,兑为口。火气营卫于内,水形沉静于外,口乃三缄于中。口既缄之,自无谈也。耳既寂默,自无听也。顺彼鸿鹄,希其音声。此谓火既发动,水助飞升,同际不坚,恐其逃逸也。
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
三者,水火、器、口也。合有关键,非钥不开,则金水宽缓其形。处此空房,谓器中也。
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
金水在于器中,寂然无所为也,即与虚无合体,无念为常。无念虚无,是其常道也。
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
谓金水随水火之气推移于器中,专一而居,不复有纵横。纵横,谓逃逸也。
寝寐神相抱,觉寤候存亡。
为道之人,守一无杂,则睡梦之内,仿佛神来。神,谓太一。存亡,谓水火也。
颜容浸以润,骨节益坚强。
金得水而颜容浸润,水得金而形体坚强。非独阴阳感之,亦由水火之用焉。
排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
众阴谓二水,正阳谓一金。水变为金,邪气自消。
修之不辍休,蒸气云雨行。
云行雨施,乾道变化。变化金水,却成于乾。
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
言金水得水火之气,流液状如冰之释也。
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
谓金水合和,升为真人。真人谓真宝,真宝是还丹也。
往来洞无极,怫怫被器中。
怫怫者,怫静之貌。言金水得水火之气,往来怫郁于器中也。
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
阴阳反本,即道之验。反本者,归之于器。器者,大道之体。弱者,谓水。水有志德,能成于金也。
耘锄宿污秽,细微得调畅。
细微,谓金。秽污,谓水。芟夷水体,而变成金,则细微之间,皆得和畅。
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昏浊,谓水。清明,谓金。金体既成,水性自灭也。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浅深。
小术,谓吞日月之精,为房中之法,导引服气,正念存思,徒积劬劳,终无利益。岂知大还丹之道,神妙无方也。
弃正从蹊径,欲疾阏不通。
阏,塞也。正,谓大还也。疾,谓小术。言还丹迟而无效,谓小术疾而有征,孰知塞其所为,反其正道?
盲者不柱杖,聋者听宫商。
好小术之人,如盲者不策杖,聋者听音而无所辩。
投水捕雉兔,登山索鱼龙。
雉兔居山,鱼龙在水,捕索异处,岂可得乎!亦如还丹,非类不合也。
植麦欲获黍,运规以求方。
以喻还丹,非类不获。
竭力劳精神,终年不见功。
虽竭其智力,劳其精神,不知金水之由,徒尽终年之费。
欲知服食法,事约而不烦。
还丹之道,唯金、水、水、火四者之用,省约不烦。虽日月至多,而所费甚寡。
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
流珠者,汞也。汞出于丹砂。丹砂者,太阳之精,汞之别名,得火便走,故曰常欲去人。烧合之时,非金华不能留水。金华水造,水被金留,是以相因展转,无失者也。
化为白液,凝而正坚。
火气销金,金化为液,金与水合,渐成坚冰也。
金华先唱,食顷之间,解化为水,马齿玕。
金华得火,先化为水。水与金结,如马齿形也。
阳乃往和,情性自然。迫促时阴,拘畜禁门。
阳者,金也。阴者,水也。金和于水,性禀自然。拘系器中,人所为之也。
慈母养育,孝子报恩。遂相衔咽,咀嚼相吞。
金生于水,故云慈母。水反为金,故曰报恩。咀嚼相吞,金水会同之貌也。
严父施政,教敕子孙。
土生金,金生水。土是金父,水是土孙。使金水不离流,唯土之功也。
五行错王,相据以生。火性销金,金伐木荣。
春木王,夏火王,秋金王,冬水王。还丹之道,春、夏金王,秋、冬水王。又火王,此即五行错王者也。土虽生金,而制于金。金被阳销,入于水为正道,安得不荣?
三五与一,天地至精。
水数一,火数二,一与二为三。土数五。一者,器中之水,是三五与一也。还丹之道,唯此四般。四般合成,和遂成真宝。至精者,阴阳之精气也。
可以口诀,难以书传。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道之微妙,书岂能传也?
子当右转,午来东旋。
子为阴,右转。午为阳,左旋。阳为金,阴为水,俱得火而流转。
卯酉界隔,主定二名。
日出在卯,月生在酉。月以喻水,日以喻金。金水相成,唯水能定。二名之谓金水也。
龙呼于虎,虎吸其精。两相饮食,俱相贪荣。
青龙为水,白虎为金。金水缠食,甘于人口。
荧惑守西,太白经天。杀气所临,何有不倾。
荧惑,火也。太白,金也。金得火气,流转器中,故云经天。杀气,谓荧惑也。
狸之捕鼠,雀之畏鹯。各得其克,何敢有声。
阴水之得火,如狸犬之捕田鼠,鹰鹯之逐鸟雀,无敢不伏也。
不得其理,难为妄言。
不得金水之理,徒怀妄想之言。
竭弹家产,妻子饥贫。自古及今,好者亿人。讫不谐偶,希有能成。
广求石药,竭尽资财,既与道违,自无成也。
如审遭逢,睹其端绪。以类相况,揆物终始。
以类者,金生水,水结为金。揆度阴阳,即知终始也。
五行相克,更为父母。母含滋液,父生禀与。凝精留形,金石不朽。审专不泄,得为成道。
《神枢·灵辖》曰:二气交会,各立五行。金、木、水、火、土如循环之无竭也。故金作而水生,水流而木荣,木动而火明,火炎而土平,土积而金成,此五行相生也,而更相爱者也。金入火而销亡,火得水而灭光,水遇土而不行,土植木肿疮,木逢金而折伤,此五行相克而相恶者也。金为父,水为母,父母相交,禀精气于水火。水火不息,金水各流其形。形不流,得成正道。正道者,还丹之谓也。
立竿见影,呼谷闻响。岂不灵哉,天地至象。
立竿则影见,呼山则响应,睹此尚为灵异,阴阳岂不神哉?阴阳者,天地之源。乾坤者,还丹之本。天地,谓金水也。
若以野葛一寸、巴豆一两,入喉辄僵,不得俯仰。当此之时,周文揲蓍,孔父占象,扁鹊操,巫咸叩鼓,安能令苏,复起驰走?
谓野葛、巴豆毒,人食必死之征。金水,大还丹必成之物。
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染垢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欲将制之,黄芽为根。
河上姹女,水之异名。倘不入黄芽,独烧于火,虽器厚盈尺,固塞百重,火动则飞。黄芽之能止,须臾去尽,不见纤毫。如鬼之隐于冥中,如龙之匿于泉下,纵有骊珠之目,亦不睹其踪由,必使水不东西,唯黄芽之力能制,故曰金之根。
物无阴阳,违天背元。牝鸡自卵,其雏不全。夫何故乎?配合未连,三五不交,刚柔离分。施化之精,天地自然。
天地者,阴阳也。阴阳合万物。万物变化,有如牝鸡食谷,肥则自生其卵,虽成复无雏也。盖谓雌雄未合,达彼事原。三五,谓水、火、土。刚柔,谓金水。水火之气未交,金水之形不合。水火、金水,皆是阴阳。阴阳之精,化为真宝,自然之理,违此无成也。
犹火动而炎上,水流而润下。非有师导,使其然也。
自然之理,证使为之。金水相须,亦如是也。
资始统政,不可复改。
《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谓乾道变化,不可改移。乾,金也。金能变化,故取喻于斯矣。
观夫雌雄交会之时,刚柔相结而不可解,得其节符。
刚柔,谓金水。雌雄,谓水火。水火气交,则金水凝结而不可解,为得节符。节符,谓八卦依八节而施寒暑,顺八卦而列阴阳也。
非有巧夫以制御之。
巧夫,谓造物者。刚柔自然而交,非造物之能制御也。
若以男生而伏,女偃其躯,禀乎胞胎,受气元初,男则背阳而向阴,女则背阴而向阳,非徒生时看而见之,及其死也,亦复效之。此非父母教令,乃阴阳之顺宜其然。率在交媾,定置始先。
以喻金水自然生成,非由于人抑令和合。
坎男为月,离女为日。日潜遁而沉彩,月施德以舒光。日受月化,体不亏伤。
《说卦》曰: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坎为男,离为女。坎卦阳在阴中,故称男。离卦阴在阳中,故称女。日沉其彩,谓金入水中。月施其德,谓水入金内。月变日化,受符复行。水化于金,体不亏缺也。
阳失其契,阴浸以萌。晦朔薄蚀,掩冒相倾。阳销其形,阴凌生灾。
日月薄蚀,必于晦朔之间。月掩于日,谓之薄食,盖谓阴凌于阳也。言水冒于金,此于日月阴阳交会,常有此灾也。
男女相须,含吐以滋。
男女,谓金水相含,渐成滋蔓。
雄雌杂错,以类相求。
雄雌者,金水也。金合于水,以类相交是也。
金化为水,水性周章。火化为土,土不得行。
金得火气,化而为水。水入于金,周章成文。火变为土,土填水凝,即是水以土为鬼,土填水不起。
故男动外施,女静内藏。
男,火也。女,水也。火动之时,水藏器内。
过度淫节,为女所拘。
金得火气,散入水中,却为水之拘执也。
魄以检魂,不得淫奢。
阳神曰魂,阴神曰魄。魂魄相合,水不淫奢。淫奢,过差也。
不寒不暑,进退得时。各得其和,俱吐证符。
看进退以候时,顺寒暑而施火。欲知金水之和合,先视卦节而证明。即是朔旦屯直事,其暮蒙当受也。
丹砂水精,得金乃并。
水生于砂水,得金而体易。体易之后,即是金水相并。
金水相比,水火为伍。
金水既相比和,水火自相邻伍。
四者混沌,列为龙虎。龙阳数奇,虎阴数偶。
四者,谓金水、水火也。金水得水火之气,混沌而未分。龙为水数一,虎为金数四,而为奇为偶也。
肝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为子,气为五行之始。
肝主东方木,木色青;东方,纯阳之位,故称父。肺主西方金,金色白;西方,纯阴之位,故称母。肾主北方水,水色黑,水是金之子,故称子也。五行,子者气之始。气者,五行之源,还丹之始。以直言之,青为木,白为金,黑为水,气为火,赤也。
三物一家,都归戊己。
戊己者,土也。三物,谓金、水、土。水欲去,土能制之,故言都归戊己。
刚柔迭兴,更历分布。
刚,金;柔,水也。金位在西,金水得火,流转无常,故言更历分布也。
龙东虎西,经纬卯酉。
东方青龙,木也。西方白虎,金也。日月为经,五星为纬。此言阴阳交感,如经纬之织络也。日出为卯,月生为酉,为金为水。日月为金水交错,亦如经纬之相逐矣。
刑德并会,相见欢喜。
阳为德,阴为刑。阴阳相会,感而遂通,故称欢喜。阴阳者,金水也。金水和会,欢喜亦同也。
刑主杀伏,德主生起。
阴为刑,刑主杀。阳为德,德主生。即是金水、水火之位。
二月榆死,天魁临卯。
立春,木王,甲从召乙。乙怀金气,以还应甲,故仲春杀榆荚。榆荚,白象,金也。春分,金气在卯,盗杀春草,故榆荚落。《神枢·灵辖》曰:卯为河魁。二月建卯,日月合,宿在卯,其神河魁,万物皆生,各依本根,以类合取水,故曰河魁也。
八月麦生,天刚据酉。
立秋,阳气在酉,盗生施养,故麦生。《神枢·灵辖》曰:枝条已定,核实俱刚,故曰天刚。榆死麦生,皆是阳盗施生养。即是金王之时,水入金也;水王之时,金入水中也。
子南午北,互为纲纪。
子为水,午为火。水火气交,更相为长也。
九一之终,终则复始。含元虚危,播精于子。
九者,阳也。一者,阴也。阴阳循环,终而复始。元者,道之本。为还丹之道,起于建子之初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雄不独处,雌不孤居。
雎鸠,黄离也。关关者,雌雄相求之声。言金水和合于器中,亦如黄离相求于洲上。水中可居,曰洲。
玄武龟蛇,盘纠相扶。
玄武者,龟蛇也。龟与蛇合,盘虬相依,即今之人画龟以蛇盘之是也。以喻金水阴阳相须也。
以明牝牡,竟当相须。
须,相也。牝牡两求之,亦如金水俱来合也。故取龟蛇明之。
假使二女共室,颜色相殊。令苏秦通言,张仪结媒。发辩利口,奋舒美辞。推心调谐,成为夫妻。弊发腐齿,终不相知。
苏秦、张仪同事鬼谷先生学,摆合六国,谈说却秦。然犹使二女为夫妻,不可得而成也。亦如使二水相合而成金焉。谓纯阳、纯阴不能交结也。
药物非种,名类不同。分剂参差,失其纪纲。
以水投石,种类不同,若更分两乖张,自然差失纲纪。
虽黄帝临炉,太乙执火,八公捣炼,淮南调合,立宇崇坛,玉为阶陛,麟凤脯腊,茅藉长跪,祝祷神祇,请哀诸鬼,沐浴斋戒,冀有所望。
药物既乖,分两殊别,虽先圣咸集,鬼神并臻,刺血刳腹,亦无所成也。
亦犹和胶补釜,以硇涂疮,去冷加冰,除热用汤,飞龟舞蛇,终不可得。
诸石药和水用合还丹,同此数流反相乖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