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释疑
惟昔圣贤,怀玄抱真,至忧悯后生,好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著为图籍,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盖谓古之圣贤既得此道以怀玄抱真,复忧悯后生好道之士不得其说,遂为之随傍风采,援古证今,著为图籍,以开示之。又不敢直直敷露,于是托号五金、八石而发明之也。所谓著为图籍,托号诸石,乃指古之圣贤如此,非谓后生好道之人如此也。此章彭真一、陈抱一皆体认错了,惟朱子注独得其旨。
三元,一本元作光,非是。
精溢,一本作津液,非是。
化形,一本化作变。
覆谬众文,谓反覆谬乱其文,而不敢径直漏泄也。一本谬作冒,非是。
传世,一本传作举。
不仕,一本仕作遂。
故为乱辞,一本为作非,非是。
玄沟,一本沟作远。
退自后,旧本后作改,非是。
关楗有低昂兮,周天遂奔走。周天两字,旧本皆作周炁,朱子疑周炁无义理,遂改为害炁,亦非是。害字与周字盖相似,炁字与天字颇相近也。
江河无枯竭兮,水流注于海。旧本无作之,非是。之无之误,中篇道无形象下已详释之。一本河作淮。
终复始,一本作复终始,一本作复更始。
张于,一本于作设。
白虎,一本虎作矾,非是。
苍龙,一本龙作液,非是。
压止,一本止作之。
龙鳞甲鬣,一本龙作鱼,甲作狎,非是。
接连,一本作杂遝。
自相守,一本自作而。
房六,一本六作七,非是。
正阳,一本阳作阴,非是。
三五并危一兮,都集归一所。盖谓房六、昴七、张二三方之气并北方危一,都会集而归于一处也。中间极有造化,盖南北张危,月也;东西房昴,日也。危一合房六,则为水之生成数。张二合昴七,则为火之生成数。房六在东,张二在南,木火为侣,六与二合而成八。昴七在西,危一在北,金水合处,七与一合而成八,应二八一斤之数。所谓本之但二物者,此也。一本并危一作并为一,又一本作之与一,皆非是。一本一所作二所,亦非是。当知魏公之作是书,无一语不合造化。若以为三五之与一兮,都集归二所。则造化何有哉?又况二所之说,尤其大谬。纵使果谓之二所,则当言分,不当言集。既谓之集,则当言一所,不当言二所也。
取甫,詹霞山注本作甫取。
赤色通表里,一本作赤黑达表里。
黍米,一本黍作稻,非是。
若山泽气烝兮,一本作山泽气相烝兮,非是。
亿世,一本世作代。
而可考,一本而作自。
心灵,一本心作魂。
忽自悟,一本忽作乍。
受图箓,一本作录天图,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