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器歌
圆三五,
鼎身周围一尺五寸,以象三五之数。盖围尺五,则径五寸也。三五者,谓东三、南二,一五也。中五,二五也。北一、西四,三五也。本一太极○之中,而含三五之妙,变五行为三五,变三五为一○。金丹之妙,尽于是矣,故鼎器象焉。

寸一分。
厚一寸一分。
口四八,
四象八卦合之十二也。鼎口周围一尺二寸,以象一日十二时循环十二位,而不出鼎口之义也。
两寸唇。
鼎唇厚二寸,如两层之状,象乾坤两仪橐籥之形,亦如人有重唇也。
长尺二,
鼎高一尺二寸,象一年十二月,表周年火候满于一鼎。自十一月鼎底阳生一寸,至周岁,则满鼎矣。
厚薄均。
鼎上下厚薄均匀,表安炉立鼎无偏颇不均之处。
腹齐三,
安置鼎器须要平正,使鼎口齐鼎心,鼎心齐鼎腹,三者既齐,始无倾侧之患。
坐垂温。
鼎象人身,人象鼎。使口齐心,心齐腹,如是而坐。垂温者,用火不必猛,所谓温温铅鼎是也。
阴在上,阳下奔。
首尾武,中间文。
进阳火,则子、丑、寅为首,辰、巳为尾。退阴符,则午、未、申为首,戌、亥为尾。首尾俱用武火,至中宫沐浴,则用文火也。
始七十,终三旬。
始终百日之功,圣胎已就也。
二百六,善调均。
百日之后更须谨调,二百六十日火候足成,三百六十日满一周年之功也。
阴火白,黄芽铅。
阴真君诗云火候遇阴为太白是也。阴,黑也。黑中用白,阴中用阳也。至宝得阴火,方变作黄芽。产于阴方,黑铅故也。
两七聚,辅翼人。
阴真君《神室歌》曰:后土金鼎,生死长七。盖七者,火之成数也。所贵生界亦用七,死界亦用七,故曰生死长七。于阴阳两界用火不差,则两火聚,而自然辅翼其中之真人矣。
赡理脑,定升玄。子处中,得安存。
婴儿在鼎,恋玄而往。天玄在上,则婴随升。爱护安存,莫着外境。欲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
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情性纯。
闭固微密,使无漏泄之虞,则圣体渐大,而情性愈纯矣。
却归一,还本源。
圣胎既就,火候既终,则归一还源也。
至一周,甚辛勤。密防护,莫迷昏。
一年火候甚是辛勤,在修炼之士,尤宜密加防护,惺惺不迷可也。
途路远,复幽玄。
前辈诗云:一粒还丹大似拳,时人服了便登仙。莫教些子尘缘隔,阻隔蓬莱路八千。
若达此,会乾坤。刀圭沾,净魄魂。
修真至此,方能晓会乾坤之理,而盗天地之化机,日饮刀圭使魂灵魄圣也。
乐道者,寻其根。审五行,定铢分。
是理不出乎五行,苟好道参玄,寻其根源,审五行之细微,定铢分之轻重,则默而识之,不待口传而自悟解,在学者专心致意,精思入神而已。
谛思之,不须论。深藏守,莫传文。
学道之士,苟能因文悟解,则必传诸文字,漏泄天机。切在隐秘深藏,毋遗轻泄之谴。
御白鹤兮驾龙鳞。游太虚兮谒元君。受天图兮号真人。
丹成之后,白鹤龙鳞在我,神通自能变化,非出于外来也。世有不知修炼积功累行可致神仙,而妄想求真,有昼夜翘思而待天诏者,岂不谬哉?至有为鬼神所迷、妖怪所惑,化作龙舆凤辇,腾云驾雾,卒陷狐魅者,多矣。又岂知变化自我者,为正自外来者,未始不出于邪怪也。学者可不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