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导引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真实性
调查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针对性
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查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查报告,还需要把调查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查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查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三)逻辑性
调查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求用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查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因此,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可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三、调查报告的种类
(1)从内容上分,可分为情况调查报告、典型经验调查报告和问题调查报告。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伤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的一种调查报告。
(2)从形式上分,可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综合调查报告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做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后形成的报告。
四、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成文时间四个部分组成。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写法比较灵活,有以下四种方式。
1.公文式标题
公文式标题多由“事由+文种”的形式组成,如《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也可以由“调查机关+事由+文种”的形式组成,如《全国农业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发区占地情况百县调查报告》。
2.揭示主题式标题
用短语直接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给人的印象鲜明而强烈,如《切实解决农村党支部书记选用难的问题》。
3.设问式标题
设问式标题即用提问的方式写标题,起到启发人和吸引人阅读的作用,如《生活富裕后艰苦奋斗的作风还要不要》。
4.正副式标题
正副式标题即用正标题揭示报告的主题,副标题做补充说明,给人的印象清新活泼,如《科技与农村经济结合的成功之路——星火科技调查报告》。
(二)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前言是以简要文字交代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调查对象或范围、调查方式、取得的结果以及本文所涉及的主题。前言的写法有很多种,如概述式、结论式、设问式等。
(1)概述式前言。用概述方法,对调研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方式等基本情况给予概括回顾。这种前言,强调调查主体开展调研的情况,进入主题朴实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可以从概述调查客体即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开头,使人们对调查有一个概貌的认识,给读者以更加客观的感受。
(2)结论式前言。打破常规,先交代结论性意见。结论性意见本应放在结尾,但是,作者把它提到前言部分表达,具有先声夺人、画龙点睛之功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抓”住读者用心去阅读。
(3)设问式前言。将调查报告的重点内容用设问的方式放在前言部分,以引起读者注意。这种前言吸引力大,提醒人们带着问题读调查报告,这是很好的开头方式。
2.主体
主体由调查情况和研究结果两部分组成。调查情况旨在详细具体地叙述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研究结果则重点反映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分析,找出规律性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措施等。应当说,调查情况是形成研究结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研究结果则是对调查情况的理性分析和提炼升华,是调查报告的主要价值之所在,主体部分可以采用横向式结构、纵向式结构、综合式结构。
(1)横向式结构。将主体部分概括成几个并列的问题分别阐述。这样的写法容易做到条理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比较适合典型经验调查或社会基本情况调查。
(2)纵向式结构。按照事物发生发展过程或调查顺序展开议论和叙述。这样便于读者了解事实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比较适合事故或案件的调查报告和内容较为简单的调查报告。纵向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的调查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的写法多采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另一种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查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3)综合式结构。这种调查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查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采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查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查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调查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五、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以下方面。
(1)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2)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3)主题宜小,且宜集中。
(4)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符。
(二)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进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1)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2)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3)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三)布局和拟订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订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四)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一是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二是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三是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五)修改报告
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