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导引

知识导引

一、通报的概念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其作用是表扬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批评不良行为和错误事件,传达上级重要精神或需要各单位知晓的重大事项。

二、通报的特点

(一)教育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宣传成功的经验或批评错误,打击歪风邪气,以起到警示作用,因此其具有教育性。

(二)典型性

不是任何的人和事都可以作为通报的对象来写的。通报的人和事总是具备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鲜明的个性。

(三)严肃性

通报是针对真人、真事和真实情况制发的,无论是表扬、批评或通报情况,都代表着一级组织的意见,具有表彰鼓励或惩戒、警示的作用,其使用十分慎重、严肃。

三、通报的种类

(一)表彰通报

用于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成功经验,以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倡导新风尚。

(二)批评通报

用于批评、处分错误,通报事故或反面典型,要求被通报者和大家吸取教训,以引起有关方面注意,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

(三)情况通报

用于传达情况、沟通信息、指导当前工作。此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四、通报的写作

通报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写法一般有三种:一是写明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文种,即写出完整的、标准式的公文标题;二是写明发文事由和文种,省去发文机关;三是只写明文种,这种标题通报内容比较简单,不作为正式文件发布,在机关内部使用。

(二)主送机关

写明通报发送的范围。大多数通报有主送机关,普发性通报则可以不标明主送机关,或者在正文或印发范围内加以说明。

(三)正文

正文是通报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其写法应视通报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通报种类的不同,其写法也就稍有不同。

1.表彰性通报

首先,简要写明表彰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先进事迹,以及对此的赞扬和肯定的态度;其次,比较具体地写明表彰对象先进事迹的基本过程、主要的感人的情节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所具有的性质、重要意义和作用,使人从中受到茅塞顿开的启迪和深刻的教育;最后,写明表彰的决定,给予表彰对象的荣誉称号或奖励,或者针对性地提出希望、要求、号召。有的通报则把表彰的奖励写在前,把表彰的事迹和分析写在后。

2.批评性通报

首先,写明被批评对象的基本情况;其次,具体写明有关事项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违法乱纪、事故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根源、实质、应该吸取的教训;最后,写明对此做出的决定。有的通报把决定写在前面,然后进行分析,提出希望或要求。

3.传达重要情况的通报

首先,简要地写明所要通报的情况;其次,按照事物或情况的本来面目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如实地、准确地、简明地叙述清楚,但要抓住重点,掌握关键;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注意事项。

(四)落款

在正文之后右下角写明制发通报的机关名称和制发日期,并加盖公章。

五、通报的写作要求

(一)通报的内容要真实

通报的事实,所引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动笔前要调查研究,对有关情况和事例要认真进行核对,客观、准确地进行分析、评论。

(二)通报决定要恰如其分

无论哪一种通报,都要做到态度鲜明,分析中肯,评价实事求是,结论公正准确,用语把握分寸,否则通报不但会缺乏说服力,而且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三)通报的语言要简洁、庄重

表扬和批评的通报还应注意用语分寸,要力求文实相符,不讲空话、套话,不讲过头的话。

六、通报与通知的区别

(一)行文目的不同

通知的主要目的是告知下级机关某种工作要求,要求下级机关去执行,涉及为什么、什么事、怎么做三方面的问题。通报是通过典型事例的宣传,达到教育的目的,只涉及“什么事”和“为什么”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告知事项的同时,还要分析事件的实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所以从行文目的方面,前者重在执行,后者重在教育。

(二)内容范围不同

通知的内容多是发布行政法规或文件,传达需要办理和周知的事项,批转或转发公文等,内容相对较广。通报则报道正面、反面的事例,或重要的情况,达到传达重要精神,教育人的目的,内容相对较窄。

(三)写作要求不同

通知一般只需要把告知的事项用叙述和说明的文字写清楚,告知人们什么事,怎么做就行,叙述很具体,语言平实;而通报除简单告知事项外,一般还需辅以议论的文字进行分析,强调要告知事项的性质和重要性以引起重视。因此在表达方式上,通报富于变化,可以叙述,也可以议论、说明,有较强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