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延缓衰老方法
一、推拿按摩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是以按法、揉法、擦法、攘法等手法作用于全身各部体表,刺激皮部(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经筋(包括筋膜、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使皮部受到良性刺激或使经筋张力发生改变的推拿医疗技术。皮部经筋推拿技术作用于皮部,则有舒缓放松、镇静安神或醒神兴奋、温通气血等功效。
脏腑推拿技术是以按法、揉法、摩法、振法等手法作用于胸腹部、头面部等脏腑对应的体表部位,使脏腑受到手法直接刺激的推拿医疗技术。本法具有和中理气、通腑散结、行气活血等功效。
关节推拿技术分为关节运动推拿技术和关节调整推拿技术。关节运动推拿技术是以屈伸法、摇法等手法作用于关节,使关节在生理运动极限范围内做屈伸、旋转等运动的推拿医疗技术。本法具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适用于全身各关节。关节调整推拿技术是以按压法、拔伸法、扳法等手法作用于关节,调整关节周围组织张力、关节位置、肢体力线,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状态,或使关节位置恢复正常的推拿医疗技术。本法具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整复错位、松解粘连的功效。
经穴推拿技术是以按法、点法、推法等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起到推动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作用的推拿医疗技术。本法具有推动经气运行、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二、痧疗
痧疗是中医临床特色疗法之一,因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价廉无毒副作用,故长期流传于民间。
痧疗也称揪痧疗法或拧痧疗法,民间称为“揪疙瘩”。痧疗是指应用痧疗器具或手指蘸取润滑介质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的皮肤上进行反复刮动或提、捏、揪、扯,使局部皮肤表面出现瘀点、瘀斑,即所谓“出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医生还可以通过收集痧象信息,进行综合诊断,识别病变部位涉及脏腑,病情轻重程度,判断疾病的转归,深窥患者隐藏在脏腑深处的疾患。
三、罐疗
罐疗,古称角法,也称吸筒疗法、拔火罐等。罐疗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罐疗作为中医传统特色无创外治疗法,历史悠久。其能解决很多西医学解决不了的健康问题,在调理身心健康、养老、医疗保健及家庭保健方面应用广泛,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欢迎。
四、灸疗
灸,就是烧灼的意思,即将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腧穴或病痛处借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艾绒、艾条是最常见的灸疗材料,灯芯草、桃枝、斑蝥、白芥子等也可用于灸疗。姜、蒜、盐等可作为灸疗的辅助材料。
灸疗能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强身健体,特别在虚寒性疾病和防病保健方面应用广泛。灸疗包括直接灸、间接灸、悬灸等。
此外,艾灸还可与针刺结合使用,即温针灸。是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使用适当长度的艾条固定在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以治疗疾病。温针灸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应证较广,常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肌肉关节疼痛、便溏腹胀等。
雷火灸是由多种中药配制结合灸具使用的一种灸法,能充分发挥药力峻、火力猛(温度达240℃)、灸疗面广、渗透力强的特点,有较强的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常用于失眠、青少年近视、干眼症、过敏性鼻炎、咽炎、盆腔炎、痛经、各种痛症、皮肤病、肥胖症等的治疗。
五、中药外治法
中药贴敷:在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指导下,用相应的中草药制剂敷贴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以治疗疾病和防病强身的方法。本法除能治疗疾病以外,尚有独特的预防作用,如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可采用冬病夏治之法。根据辨证选穴及药物的作用,敷贴可有多种治疗作用,同时可防病保健。常用的贴敷剂型有散剂、糊剂、膏剂、饼剂、酊剂、丸剂。酒调贴敷药,可行气通络、消肿止痛;水调贴敷药,专取药物性能;油调贴敷药,可润肤生肌。配方常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祛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药物,如姜、葱、韭、蒜、元胡、甘遂、细辛、斑蝥、白芥子、威灵仙、毛茛叶、吴茱萸、桑枝、石菖蒲、木鳖、穿山甲、蓖麻、皂角等。中药贴敷首先应辨证选穴,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以便完成敷贴过程,如背部腧穴多采用俯卧位或俯伏位。选取穴位后,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酒精棉球擦净,也可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将助渗剂与药物调和后备用。
中药熏蒸:是借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熏蒸患处的一种外治技术。本法以中药蒸汽或烟雾为载体,辅于温度、湿度、力度的作用,以起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作用。本法临床广泛应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及骨伤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疗。
中药泡洗:利用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可促进血液淋巴循环,起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杀虫消毒等作用。本法不仅适用于痈、疮、肿毒、癣、痔、烫伤、外伤、骨伤等局部疾病,也可用于发热、失眠、便秘、中风、关节炎、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患。根据具体需求,中药泡洗可分为全身泡洗和局部泡洗。
中药热熨:是将中药加热后,热熨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使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法通过药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祛风除湿,主要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疼痛及各种关节炎的治疗。热熨必须在伤后两日后方可使用,情况严重者至少在5日后方可使用。本法可分为干热熨法和湿热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