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肺止咳药
润肺止咳的药物分为两类:润肺生津类、敛肺止咳类。
一、润肺生津类
(一)百合
百合,百合科植物,入药取其干燥的肉质鳞叶根。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根球植物,喜凉爽干燥的气候,较耐寒,怕水涝。百合原产于中国,目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有至少120个品种,其中55种产于中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南、四川、河南、江苏、浙江,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少部分为野生资源。其中江苏宜兴、湖南邵阳、甘肃兰州、浙江湖州栽培历史悠久,为全国“四大百合产区”。
百合,又名强蜀、山丹、倒仙、重迈、中庭、摩罗、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师傅蒜、蒜脑薯、夜合花等。《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邪气腹胀心痛,亦是散积蓄之邪。其曰利大小便者,性专降泄耳。其曰补中益气者,邪热去而脾胃安矣。”《医林纂要》说:“百合,以敛为用,内不足而虚热、虚嗽、虚肿者宜之。与姜之用,正相反也。”
1.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经。
2.功能主治
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止咳的功效。
主治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等症。
3.适用人群
适用于体虚肺弱患者,更年期女性,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头目晕眩、眼睛发黑甚至癔症的人群和睡眠不宁的患者。同时还适用于便秘燥症、肺燥咳嗽、中气不足的患者,另外,百合对气管病患者也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4.慎用人群
风寒咳嗽、脾胃虚寒出血及大便稀溏者应慎用百合。百合可补肺气,多服却伤肺气,服用需适量,孕期需慎用。另外,直接接触生百合的球茎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服用球茎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在对鼠类、犬类的实验中发现,长时间大剂量给它们口服百合对动物的肺、肾有损坏及对白细胞、血小板有影响,故百合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5.食用方法
百合多数用来煮粥、炒菜、煲汤。将干百合与粳米小火煮至熟烂即可食用。炒菜多用新鲜百合,也可用干百合泡发,与其他食材一起,如西芹百合。煲汤常见的有百合银耳羹,依据新鲜或者泡发的不同,煮百合的时间不一,煮至极烂即可。
百合可以单独蒸食。用鲜百合瓣与蜂蜜拌和,蒸熟后嚼食,干百合泡发后蒸熟也可以。
百合也可以泡水代茶饮。一般用干百合,洗净,开水冲泡即可。
(二)蜂蜜
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蜜蜂采取富含水分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储在食道后端贮藏花蜜的囊中,经过1日左右的浓缩,把多糖转化为单糖,形成了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糖的过饱和溶液,其水分含量少于23%,并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蜂蜜在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
蜂蜜,又名蜂糖、白蜜、食蜜、百花精、石蜜、石饴、蜜、白沙蜜、蜜糖、沙蜜等。《神农本草经》把“石蜜、蜂子、蜜蜡”列为上品,指出有“除百病、和百药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伤人”。另有郭璞在《蜜蜂赋》中描述蜂蜜:“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
1.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
2.功能主治
具有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解毒的功效。
主治脘腹虚痛,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风疹瘙痒水火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3.适用人群
适用于便秘人群及高血压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蜂蜜对胃酸有双向调节作用,过量食用,会抑制胃酸,少量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胃酸缺乏、胃口较差的患者,则应在饭前即刻少量食用。
4.慎用人群
蜂蜜中的糖主要是单糖,进入人体后能快速消化吸收,故血糖偏高和糖尿病患者慎用。且蜂蜜性寒质润,因脾虚泄泻或湿阻中焦导致脘腹胀满、苔厚腻的人群及体质寒湿的人群也需慎用。另外,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例如蜜蜂在采花粉的过程中可能会把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花粉和花蜜带回蜂箱,而肉毒杆菌芽孢的生存能力很强,甚至在100℃的高温下也可以繁殖生存。又因为婴儿肝脏的解毒功能差,特别6个月以下的婴儿,胃肠功能较弱,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从而引起中毒。故婴儿需慎用蜂蜜。
5.食用方法
蜂蜜最好使用40℃以下的温开水或凉开水稀释后食用,避免营养物质被破坏。为避免刺激肠胃,在饭前2小时或饭后2小时左右服用最宜。可在果汁、牛奶等饮品中加入蜂蜜饮用,也可在各种果茶中加入蜂蜜调味,如柠檬蜜茶。适量食用,每天20克左右为宜。
因蜂蜜特有的黏性和甜度,可用其取代糖来拌凉菜或沙拉,例如凉拌西红柿等。
制作糕点可以用蜂蜜水和面粉。
(三)蜂王浆
蜂王浆,是蜜蜂巢中培育幼虫的青年工蜂咽头腺的分泌物,是蜂王终生的食物。国际上公认地处纬度33°~38°,温度适宜,气候湿润的原生态山区(海拔1~3千米)是最佳蜜源地。中国唯一的世界级蜜源地是甘肃天水,所产蜂蜜和蜂王浆量多质优,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
蜂王浆,又名蜂皇浆、蜂皇乳、蜂王乳、蜂乳等。《证类本草》载“蜂子,味甘,性平、微寒,无毒。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疗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轻身,益气。”
1.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平。归肝、脾经。
2.功能主治
具有滋补强壮,益肝健脾的功效。
主治病后虚弱,小儿营养不良,老年体衰,传染性肝炎,原发性高血压病,风湿性关节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3.适用人群
适用于有头昏、心慌、胸闷、睡眠不好、心情不佳、记忆力差等症状的亚健康者;高血脂、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患者;精力不足、容易疲劳者;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等。
4.慎用人群
蜂王浆中含有大量的激素、酶、异性蛋白,服用后过敏概率非常高,故过敏体质的人群需慎用。因蜂王浆中含有类似乙酰胆碱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具有降压、降血糖的作用,故长期患低血压与低血糖的人群需慎用。蜂王浆可引起肠管道强烈收缩,故胃溃疡、肠道功能紊乱及腹泻的人群需慎用。另外,术后人群服用蜂王浆易虚不受补,而孕期女性则易受刺激导致子宫收缩,10岁以下儿童处于发育高峰期,微量元素平衡易受影响,故均应慎用蜂王浆。
5.食用方法
早上或者晚上,空腹吞服。也可以用温水送服。
可将蜂王浆与纯正未加工的蜂蜜1∶2兑服,或者与蜂花粉混合并打匀后吞服。
(四)银耳
银耳,是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银耳属中温性真菌,菌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应是22~25℃。银耳是中国的特产,野生银耳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也有分布。其中,福建省古田县被称为“中国食用菌之都”。
银耳,又名白木耳、雪耳、银耳等。其作为药用历史悠久,是滋补调养治疗虚证的珍贵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五木耳名糯,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新修本草》所载五木耳是指生于褚、槐、榆、柳、桑五种树上之木耳《品汇精要》说木耳有“黄、白、黑”色。据古代本草所描述的木耳颜色及其中软者可食的特点,当包括银耳科银耳属和木耳科木耳属。清宫侍女德龄著《御香缥缈·御膳房》论通江银耳说:“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可见银耳在古代的珍贵。
1.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平。归肺、胃、肾经。
2.功能主治
具有补肾强精、益胃润肠、补气和血、生津止咳的功效。《本草问答》曰“治口干肺萎,痰郁咳逆。”《增订伪药条辨》曰:“治肺热肺燥,干咳痰嗽,衄血,咯血,痰中带血。”《饮片新参》曰:“清补肺阴,滋液,治劳咳。”
《全国中草药汇编》讲到银耳主治病后体虚,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崩漏,大便秘结,原发性高血压病,血管硬化,虚劳咳嗽,痰中带血,津少口渴,病后体虚,气短乏力等症。
3.适用人群
适用于高血压、血管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咽喉干燥、声音嘶哑、眼底出血、慢性肾炎患者,以及身体羸弱、营养不良、病后产后虚弱、老年人皮肤干燥引起瘙痒的患者,体弱便秘患者。
4.慎用人群
银耳中含有的腺嘌呤核苷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所以各种出血病患者在止血的恢复期内不适合食用。由于银耳质润而腻,风寒咳嗽及湿痰壅盛者慎用,若食用后有大便泄泻者也应慎用。老年人本身的消化功能较差,多食、久食银耳易引起肠梗阻,也需慎用。
5.食用方法
煮粥汤羹。先将银耳放入凉水中泡发1~1.5小时(冬季可用温水),然后洗净,去硬块,撕成小块,与洗净的大米、红枣或冰糖等同煮至熟烂即可。
炒菜。银耳泡发,洗净,去除硬块,撕成合适大小,开水焯2分钟,焖5分钟,然后沥干。可凉拌或与其他食材同炒。
(五)燕窝
燕窝,是指雨燕目雨燕科的部分雨燕和金丝燕属的几种金丝燕分泌出来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质所筑成的巢穴。受所含矿物质影响,燕窝的颜色会有所不同,有白燕、黄燕、红燕之分,其中以白燕品质最佳,为金丝燕产卵前所筑巢穴。燕窝主要产自东南亚,东起菲律宾,西至缅甸沿海附近荒岛的山洞里,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东南亚一带海域及中国南海诸岛居多。
燕窝,又名燕菜、燕根、燕蔬菜等。燕窝具有丰富的营养及药用价值,自唐代起便被誉为滋补珍品,被称为“东方鱼子酱”。燕窝始载于《本草备要》。清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燕窝菜竟不辨是何物,漳海边已有之,海燕所筑,衔之飞渡海中,翮力倦则掷置海面,浮之若杯,身坐其中,久之复御以飞。多为海风吹泊山澳,海人得之以货。”
1.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2.功能主治
具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的功效。《本草纲目》曰:“燕窝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咳。补而能清,为调理虚劳之圣药。”主治虚损,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噎嗝反胃等症。
3.适用人群
适用于体质衰弱、营养不良的患者,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胃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体虚多汗、盗汗、自汗、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同时也适用于孕妇产妇、婴幼儿、学业紧张及工作忙碌的人群,病愈体弱、精神紧张的人群,老年人群及大部分女性。
4.慎用人群
燕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过敏的人群需慎用。燕窝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故而癌症晚期或未经治疗的癌症患者不宜食用。另外,新生儿的内部器官发育还不完全,不能完全吸收燕窝的营养,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所以未满4个月的婴儿不适合食用。正处于感冒发热中的人群也需慎用。
5.食用方法
炖燕窝汤。将燕窝干品置于常温水中泡发,燕窝与水的比例约为1∶3至1∶50,为避免细菌滋生,浸泡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将泡发的燕窝撕成条状,与浸泡用水一起放入锅内,不可隔水炖煮,煮至水沸腾后,转为小火煮约5~10分钟加冰糖或者蜂蜜调味后即可食用。
煮燕窝粥。泡发好的燕窝撕成条状,可以与粳米同煮。为避免营养丢失,先加盖隔水炖煮半个小时左右取出备用,然后与鲜牛奶一同稍煮即可食用,也可放入煮好的燕麦粥中,稍煮再食。可以用白糖或者蜂蜜调味。
二、敛肺止咳类
(一)五味子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入药取其干燥成熟的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五味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本草衍义》中提道:“五味子,《神农本草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本草》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既用主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1.性味归经
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2.功能主治
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
主治久咳虚喘,白浊肾虚,肺虚寒,疮疡溃烂等症。
3.适用人群
适用于久咳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的患者。
4.慎用人群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的人均不宜用。
5.食用方法
五味子代茶饮。开水冲泡即可,可安神,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夜眠不宁,乱梦纷繁,急躁健忘等症状。
五味子粥。取五味子10克左右与大米一同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文火熬煮至熟烂。以此方法食用五味子,具有养肝、补肾之功效。
五味子酒。取五味子5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15~20日后即可饮用。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心悸、健忘、烦躁等人群可以酌情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服1~2次。也可与西洋参、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药材搭配炮制药酒,可补益肝肾,养心安神。
五味子炖肉。取五味子约50克,与肉一起蒸或炖,可加调料,肉、汤、药俱服,有补肺益肾、止咳平喘的功效,特别适用于肺弱肾虚型的患者服用。也可将五味子嫩叶洗净炒熟,与猪肉等食材一同炖煮。
(二)南沙参
南沙参,桔梗科植物,入药取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轮叶沙参多生于草地和灌丛中,其产地主要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江苏、贵州等地区。
南沙参,又名沙参、泡参、泡沙参、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志取等。李时珍于《本草纲目》说:“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
1.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
2.功能主治
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的功效。
主治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等症。
3.适用人群
适用于有百日咳及肺热咳嗽,咯痰黄稠症状的患者;慢性肺支气管炎症,经常咳嗽、痰多,气急,低热患者;间质性肺炎、呼吸道过敏,如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结节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属阴虚内热的患者;慢性咳嗽、口咽干燥,有时咯血、舌红的患者;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肝炎有肝胃阴虚表现的患者;发热后、放疗后有口干、内热症状的患者;复发性口疮、白塞病口腔溃疡的患者。
4.慎用人群
风寒咳嗽者,即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及寒饮喘咳的人群需慎用。另有中寒便溏者,痰热咳嗽者,脾虚便溏者,痰湿内蕴者均应慎用。南沙参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使人心情兴奋、烦躁忧虑、失眠,并且出现人格丧失或精神错乱等类似皮质类固醇中枢神经兴奋和刺激症状,因此食用需对症且适量。
5.食用方法
南沙参主要的食用方法是代茶饮和煲汤。一般是切段或切片,一次5~10克,煮水后代茶饮,可以和其他食材一起煲汤。煲汤前先将其浸泡10分钟更好。
(三)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入药取其干燥的虫体。其产地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的上游,如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西藏自治区的冬虫夏草产量大约占全国冬虫夏草产量的41%,青海省的冬虫夏草产量大约占全国冬虫夏草产量的33%,云南省和四川省的冬虫夏草产量各占全国冬虫夏草产量的10%和16%。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冬虫草、中华虫草。冬虫夏草一直被誉为中国的“中药之王”,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补品,位列三大补品之首。《本草从新》称其具有“保肺益肾、止咳化痰、已劳嗽”之功。
1.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肾经。
2.功能主治
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补虚损,益精气的功效。
主治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畏寒,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等症。
3.适用人群
适用于肿瘤及放化疗患者;肾虚患者,即肾气不足、腰膝酸痛患者;慢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患者;肝炎患者及经常饮酒的人群;痰咳喘患者,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以及吸烟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低下的患者;亚健康者,如经常失眠、体力精力透支者;产后、术后人群及病后虚弱、免疫力低下者。
4.慎用人群
婴儿、发烧(急性高热患者)、妇女月经期禁服冬虫夏草;热性体质人群、高血压中风患者,以及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应慎用或不宜用;体内出血(如咯血、便血等)、脑出血人群不宜服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减量服用,有实火或邪胜者不宜服用。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应当慎用冬虫夏草,因冬虫夏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类似雄性激素的作用,可能导致青少年儿童早熟,故青少年儿童应慎用,或依据医生处方服用。
5.食用方法
一般是煮冬虫夏草代茶饮,不能开水冲泡。一壶冬虫夏草茶通常可加水反复煮3~4次。最后可以将虫草嚼食。
用冬虫夏草蒸肉或者炖肉时,可将虫草置于肉内(整体炖蒸鸽子时,可以放入鸽子腹中),小火蒸或者炖至肉熟。
可以磨粉自制胶囊,便于携带,方便每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