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

第五节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的药物分为两类:活血调经类、活血止痛类。

一、活血调经类

(一)牛膝

牛膝,苋科植物,入药取其干燥的根。牛膝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200~1750米的山坡林下,其产地除东北外全国均有分布。朝鲜、俄罗斯印度、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均有分布。

牛膝别名牛磕膝,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衄血等症。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谓其:“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1.性味归经

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

2.功能主治

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

生用可活血通经,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熟用可补肝肾,强腰膝,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

3.适用人群

适用于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的妇女,小儿行迟,肝肾不足、腰膝疼痛的中老年人。

4.慎用人群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滑精,月经过多者及孕妇慎服。

5.食用方法

牛膝可以入菜。取牛膝适量,与其他材料如蛤蜊、益母草、杜仲、鸡脚红豆、黑豆等一起煲汤,一般大火煮沸后,小火炖熟炖烂即可。牛膝洗净切片后与其他适宜食材同炒或同蒸,如牛膝蹄筋。

牛膝可以泡酒。可将牛膝与其他适宜药材研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放在容器里,加白酒,密封浸泡20日左右去渣即成。每日取适量饮用,每次服20毫升为宜,如风湿止痛药酒。

(二)红花

红花,菊科植物,入药取其干燥的花。红花为一年生草本,喜温暖干燥气候,抗寒性强,耐贫瘠,抗旱怕涝。其原产于中亚,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北、华南、西北等地区。

红花,又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等。红花为活血化瘀的经典中药之一,其供药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本草纲目》谓其:“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又有《开宝本草》谓其:“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1.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2.功能主治

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等症。

3.适用人群

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等超过15岁的女性患者;周身疼痛、痛经、跌打损伤瘀痛,以及关节瘀痛的患者;忧郁痞闷、惊悸的人群,血热、斑疹大热、血质稠、肺炎、血行不畅等患者。对冠心病、血管栓塞、高血压、脉管炎、心肌梗死、神经衰弱等老年人易出现的各种症状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4.慎用人群

因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妇及月经期间的女性人群需慎用。另外,红花具有消肿、止痛,以及清热解毒的作用,故脾胃虚弱者也不宜服用,避免增加脾胃的压力。溃疡病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也需慎用红花,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5.食用方法

红花常用于泡脚。温水(温度可在38~46℃之间)加入适量红花艾叶每日坚持泡脚至微微见汗,可活血通经。

红花代茶饮。用凉开水浸泡红花30分钟或开水冲泡15分钟即可饮用。

红花可泡酒。红花洗净晾干装入纱布袋后放入酒坛,密封,浸泡7~1日,内服外用皆可,饮用宜每日1~2次,每次20~30毫升,外用无特殊剂量限制,皮肤损伤及黏膜处禁用。

二、活血止痛类

(一)三七

三七,五加科植物,入药取其干燥的根茎。其产地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云南文山州种植三七的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

三七,又名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汉三七等。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中,谓其:“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1.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

2.功能主治

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症。

3.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头昏眼花、剧烈头痛的人群;体质虚弱、易疲劳、失眠、记忆力减退的患者;脸色苍白、贫血、早衰的患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及慢性胃炎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及肺脓肿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及贫血的患者;各类血症患者(吐血、呕血、咯血、便血、尿血、瘀血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及产后恶露不停,小腹瘀滞疼痛等的妇女人群。

4.慎用人群

三七性偏温,阴虚内热、火气大的人群需慎用三七。由于三七活血化瘀力强,女性正常月经期间及孕妇怀孕期间不宜服用,血虚无瘀者忌服,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元气大伤,阴阳损竭等患者慎用。服用三七当日,应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等。

5.食用方法

三七最常用、最简便服用的方法是研粉冲服,三七粉3~6克,每日分2~3次用温水冲服即可。

蒸制后煲汤。可用三七整根或者切碎泡酒,一般浸泡30日左右,可以外用,祛瘀消肿(皮肤损伤及黏膜处禁用),也可内服(每日1~2次,每次10毫升左右)。

(二)当归

当归,伞形科植物,入药取其干燥的根。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当归为低温长日照作物,适应高寒凉爽气候,在海拔1500~3000米栽培最为适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栽培最佳,不宜在低洼积水或者易板结的黏土和贫瘠的沙质土栽种,忌连作。当归产地主要分布在甘肃、云南、四川,其中甘肃定西市的岷县所产当归品质最佳。

当归又名干归、秦归、西当归、岷当归、云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属中品,谓其:“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当归被医家喻为“补血圣药”。

1.性味归经

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2.功能主治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

3.适用人群

适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气血不足,头痛头晕,便秘等患者。

4.慎用人群

当归配伍禁忌始载于陶弘景编撰的《本草经集注》,讲到当归“恶茹,畏菖蒲、海藻、牡蒙”。后世医家增加了“畏生姜、制雄黄、热面”的记载。

《现代中草药汇编》描述当归的证候禁忌,讲到“热盛出血患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泻者慎服”“当归甚滑,大便泻者须忌”“风邪初旺及气郁者,宜少用之”。谢昌仁根据其临床经验提出:“胃阴不足者,阴虚肺热者,热迫出血者,肝阳痰火者,脾运失健者,冲任热郁者,肾虚湿热者,此七者忌用。”

5.食用方法

当归煮粥。取当归约20克洗净切片后放入砂锅内,用温水约6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煮沸后再慢煎25~30分钟,共收汁150毫升。然后将米、红枣、冰糖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药汁,添水适量熬煮。

当归煲汤。将当归切片,与适宜食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煲汤,如大家熟知的“生姜当归羊肉汤”

当归代茶饮。取当归饮片与其他适宜药材加清水共煮10~20分钟,每周2~3次代茶饮用,如当归黄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