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抗衰老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衰老药物是一类以提高生命效率(生存时间与生命活力的总和)为最终目的的药物,其从多系统、多层次和多阶段来发挥其调整功能。现代抗衰老药物学是在衰老学说与抗衰老理论的指导下,专门研究抗衰老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阐明药物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构效关系、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可为抗衰老药物的研制和抗衰老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现代抗衰老药物按照其理化属性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抗氧化剂、维生素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微量元素制剂、生长促进剂、大脑功能增进剂、核酸制剂、膜稳定剂等。本节简介其中一些抗衰老药物的情况。
一、抗氧化剂
(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1938年,Mann和Keilin在进行牛血红蛋白分级离心时,发现一种淡蓝色的含铜蛋白质,称之为血球铜蛋白(Erythrocuprein)。至1969年,MeCor和Fridovich发现该蛋白能清除氧自由基,遂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现已知O2是机体内最早形成的活性氧/自由基(ROS/FR),其他ROS/FR均由O2衍生而来,并引发机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过氧化损伤。SOD作为机体内清除O2的唯一金属酶类,是机体内抗过氧化损伤的第一道十分重要的屏障,故SOD可治疗与O2有关的许多疾病和延缓衰老。SOD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实验证实机体内SOD活力随增龄而逐渐下降,老年人(60岁以后)红细胞SOD活力显著低于中青年人。但目前SOD主要作为人局部抗衰老剂使用,已有含SOD成分的功能品上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皮肤衰老,阻止脂褐质形成和防治炎症。
(二)过氧化氢酶(CAT)
1891年,Thenard首次发现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酶可分解H2O2产生O2,之后,Wolf和Stoecklin以及其他学者相继提纯了这种酶。该酶能催化H2O2产生O2,命名为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CAT主要分布在红细胞及某些细胞的微体(过氧化体)中,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过多的H2O2,避免H2O2和O2作用形成毒性更强的羟自由基。如在红细胞内,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共同保护血红蛋白和其他巯基蛋白(如膜蛋白、含巯基酶等)。CAT通常与SOD一起协同作用,可形成SOD-CAT复合酶,彻底清除ROS/FR,从而起延缓衰老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此外,机体内还含有GSH-PX、GST、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NADH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等,都具有清除ROS/FR的能力,属于辅助作用酶类。这些酶类虽与衰老关系密切,但作为抗衰老药物的报道很少,有待于人们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三)氯酯醒
氯酯醒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能使机体内许多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单胺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单脂酶等)的活力受到抑制,从而大大减少ROS/FR在机体内的生成。另外氯酯醒具有清除动物神经细胞中脂褐质的作用,从而改善和恢复学习和记忆力,可治疗老年性痴呆等其他老年疾病。研究表明,氯酯醒可降低神经细胞中K+而使NA+/K+比值上升,因为神经细胞中NA+/K+比值随增龄而下降。另有实验表明,氯酯醒可降低大脑和肝组织中水不溶蛋白的含量,这可能是氯酯醒具有抗氧化作用而抑制了水溶性蛋白发生交联,从而减少了水不溶蛋白的产生。氯酯醒可作为“膜稳定剂”,这也是其可延长生命的机制之一。目前普遍认为,生物膜的破坏,尤其是溶酶体膜的破裂,将使所含的水解酶大量释放,导致细胞组织坏死,加速机体老化。Hochschild等认为氯酯醒中的二甲氨基乙醇是胆碱合成的原料,后者又可合成为乙酰胆碱和卵磷脂。因此氯酯醒可增加胆碱的合成量而保护生物膜。氯酯醒的抗衰老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作为抗氧化剂、清除脂褐质的作用可能是十分重要的。氯酯醒临床主要用于抗衰老和治疗老年性疾病,适用于脑外伤性昏迷、老年性痴呆、酒精中毒等。
(四)茶多酚
茶叶作为传统饮料,其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历史悠久。随着对茶叶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其中尤以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s,CTPs)为主,具有多方面的营养、保健和药理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研究报道采用电子自旋波谱仪法(ESR法)、化学发光法(BCL法)、分光光度法3种实验进行测定,结果证明GTPs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效率达92%~98%,明显优于维生素C和维生素E。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采取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CTPs能够提高小鼠全血GSH-Px活力(P<0.01)和肝中SOD活力(P 0.05),降低肝和血清中LPO的含量,延缓心肌LF的形成(P<0.01)。大鼠Co γ射线照射前后口喂GTPs,其全血中的GSH-Px、SOD均有提高(P<0.01)等采用黄嘌呤(X)和黄嘌呤氧化酶(XO)后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的体外模型运用ESR法和BCL法发现CTPs具有很强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其中EGCG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效率达98%,约为维生素C的4倍。在猪油的防氧化酸败研究中发现,EGCG与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维生素E维生素C具有协同作用,且比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的BHT抗氧化作用更强以等摩尔浓度的抗氧化力强度依次为:EC<ECG<EGC<EGCG。有研究报道,GTPs在体外碱性条件下能够产生氧自由基和多酚类半醌阴离子自由基,其中EGCC的产生能力强于茶多酚复合体,GTPs的这一特性可能是在高浓度时产生毒性反应的实质,是高浓度下清除自由基作用减弱的原因,提示GTPs不宜超剂量使用,以免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和使毒副作用增强在中国医药典籍中,已有记载茶的61种保健作用和20余种药用功能,并已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应用天然食品或植物有效成分进行人类肿瘤的防治和调理身心健康的保健等,已是国际性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已确认GTPs为一种天然的强效抗氧化剂,其中尤以EGCC、EGC等作用最强,具有酚类抗氧化剂的特性,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突变、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二、维生素制剂
(一)维生素E
维生素E作为一种天然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属于非酶类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作用。维生素E在机体中具有如下药理作用:①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减少或阻止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A的氧化;②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含巯基的酶;③维持肌肉结构与功能,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降低胆固醇,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胶原酶;④抗不育;⑤抗衰老。临床用于延缓衰老与提高免疫能力,治疗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已有研究报道表明,人随增龄各组织中维生素E含量进行性下降。维生素E和硒可共同维持机体内GSH-Px的活力。维生素E还能预防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损伤作用使膜稳定,保护红细胞不被氧化而溶血。此外,维生素E还能防止胆固醇沉积,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多种老年性疾病。维生素E作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刺激物,具有推迟机体免疫系统衰退的作用,从而延缓机体的衰老。富含维生素E食物可增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缺乏维生素E可严重抑制脾脏淋巴细胞对T细胞分裂原ConA、PHA及对B细胞分裂原LPS的反应,维生素E是有效的免疫调节剂。维生素E还可通过促进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维生素E还能促进人体能量代谢,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保护肝脏等。
(二)维生素C
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人体本身并不能够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得到供给。维生素C在机体内具有如下药理作用:①参与机体还原性羟化反应,与胶原、细胞间质、神经递质、类固醇合成、红细胞发育成熟有关;②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加速血液凝固;③降低血脂和改善心肌代谢;④参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合成,与解毒作用、保持巯基酶活性有关;⑤促进抗体形成临床主要用于延缓衰老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维生素C和CS是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剂,维生素C能使维生素E自由基转变为维生素E,使维生素E重新发挥作用。所以,维生素C也是一种自由基修复剂,为一种天然的水溶性抗氧化剂,属于非酶类抗氧化剂,具有延缓衰老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作用。
(三)维生素A
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口服后极易吸收,主要在肝脏中贮存,几乎全部在体内被代谢,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在动物肠黏膜内可转化为活性维生素A。β-胡萝卜素也是脂溶性抗氧化剂。Facklman(1990年)研究表明,β-胡萝卜素能防治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多种老年性疾病,β-胡萝卜素具有阻止LDL被氧化形成氧化型LDL的作用,氧化型LDL会导致血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加速脂质在损伤部位的沉积形成斑块,以至阻塞血管,引发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维生素A制剂与用法:胶囊,5000IU,25000IU;鱼肝油:每g含维生素A1500IU、维生素D150IU口服维生素A,成年2.5万IU/次,3次/日或2~10毫升/次,3次/日。长期口服β-胡萝卜素,50毫克/2日,可防治一些老年性疾病。
(四)维生素D
维生素D为脂溶性维生素,是一类抗佝偻病维素的总称,其中O2、D3最重要,经注射或口服后均可吸收,经肠内吸收时需要有胆汁的存在。主要贮于肝脏中,给予1次足量后可供机体数月之需。在肝、肾细胞中羟化,并具有活性。维生素D在机体内的生物活性包括调节机体钙、磷代谢,促进成骨作用等。
三、免疫调节剂
胸腺素为人类胸腺的上皮细胞分泌。胸腺也是生成淋巴细胞的重要器官。人或动物到性成熟期胸腺便开始退化,胸腺皮质减少,胸腺质量随之减轻,胸腺素水平也逐渐降低。胸腺素可增强细胞免疫,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故胸腺素可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疾病。胸腺素可使骨髓产生的T细胞转化为干淋巴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其药理作用机制是①连续诱导T细胞分化发育的各阶段;②调节机体免疫平衡作用;③增强成熟T淋巴细胞对抗原或其他刺激的反应。当人体衰老时,胸腺呈现萎缩,T淋巴细胞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同时,胸腺素分泌减少,T细胞随之加速衰老。故临床上试图用胸腺素提高机体T细胞的免疫功能,防止或推迟衰老的到来,延缓一些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胸腺素临床主要用于中老年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细胞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也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功效。
四、大脑功能增进剂
(一)脑活素
脑活素是用生物技术标准化的酶降解纯化的猪脑蛋白制成的一种肽制剂,为脑蛋白水解提取的游离氨基酸及低分子肽的混合注射液,1m L脑活素相当于脑蛋白中含氮物质1g为治疗脑功能紊乱的药物。脑活素的药理作用机制:①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神经细胞中,从而改善脑内能量代谢;②可启动腺苷酸环化酶及催化其他激素系统,改善学习及记忆,提高应变反应能力。脑活素可加快小鸡大脑发育,对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及其呼吸链具有良好的作用,并同时刺激有关激素产生。实验表明,脑活素能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有毒物质的侵害,可加快几日龄大鼠的大脑成熟,对成鼠在迷路试验时的识别能力亦增强,且大鼠的葡萄糖在血脑屏障中转运速度显著加快。在几个临床对照试验中,脑活素能改善记忆和认知能力,改善A 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自我评价,在中风和颅脑损伤后用脑活素治疗可以加速恢复。对有治疗性低血糖昏迷的患者,脑活素有明显的催醒作用,脑电图也相应地恢复正常。脑活素亦可作为电休克治疗的辅助用药,可使患者更迅速地从健忘的困扰中恢复。脑活素临床主要用于注意力及记忆障碍的器质性脑性综合征、原发性迟行性痴呆(如早老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如多发梗死性痴呆)、混合型痴呆、中风、脑卒中、颅脑手术后脑功能障碍、脑挫伤或脑震荡后遗症、脑血管代偿功能障碍、神经衰弱及衰竭症状等病症。
(二)脑通
脑通又称为尼麦角林、麦角溴烟酯等,是一种周围血管扩张剂,具有α受体阻滞作用及促进脑部新陈代谢作用。主要药理作用:①可减少脑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流量和脑动脉血氧浓度及葡萄糖水平;②可减少肺血管阻力③可增加肢体血流量,特别是对由于功能性血管病变引起的血液灌注不足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临床试验显示,脑通可非常有效地改善大脑循环系统及肢体血流量不足的症状。脑通临床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脑血管障碍或脑血管代谢功能不良(如脑动脉硬化症、脑中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暂时性脑供血不足等),急性或慢性周围循环障碍(如肢体血管闭塞性疾病、雷诺综合征,其他末梢循环不良症状),慢性脑部功能不足症候群(如头痛、耳鸣、眩晕疲倦、失眠、视觉障碍、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缺乏意念、忧郁、不安等精神障碍症状),也适用于行动不便、语言障碍等症候群。
(三)吡硫醇
吡硫醇又称为脑复新、Neuroxin等,为维生素B6的衍生物,能促进脑内葡萄糖及氨基酸代谢,并能增加颈动脉血流量,从而改善脑供血。吡硫醇临床主要用于脑震荡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及脑膜炎后遗症等的头胀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改善,亦用于脑动脉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等。
(四)吡拉西坦
呲拉西坦又称为脑复康、酰胺吡咯烷酮等,为γ-氨基丁酸衍生物,能促进大脑对磷脂和氨基酸的利用,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缺氧。吡拉西坦临床主要用于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意外所致的记忆和思维障碍,亦用于药物中毒、脑外伤所引起的脑损伤和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的记忆和思维障碍,可用于老年退行性脑功能不全综合征,如反应迟钝、意识障碍、眩晕等。
五、核酸制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正常人一般从饮食中即可获得足够的核酸并不需要额外加以补充。但是,在某些病理条件下,适量地加入或补充RNA和DNA,可作为对某些老年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也有一些与其他成分配伍而成的复方制剂,但其是否具抗衰防老功效,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免疫核糖核酸可分为异种免疫核糖核酸、同种异体免疫核糖核酸和纯系动物免疫核糖核酸等。临床上所用的iRNA是从正常人或肿瘤痊愈患者的淋巴结中抽取或从被自体瘤细胞或相同组织的同种异体瘤细胞特异性致敏动物的淋巴细胞中提取。临床主要用于某些老年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
六、激素类生长促进剂
(一)人类生长激素
人类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前叶提取的水溶性蛋白,为191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生长激素由垂体前叶产生,其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控,包括下丘脑所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等。促使生长激素分泌增加的因素有:睡眠、体力活动、精神激奋和低血糖等。生长激素可通过促进长骨的软骨生长进而使动物骨骼长度增加,对于代谢也有广泛作用,如促进蛋白质合成,拮抗胰岛素的效应,妨碍葡萄糖的摄取与代谢(致糖尿病作用),引起氮、磷、钠、钾等滞留。生长激素临床主要用于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也用于60岁以上老年人的抗衰老。
(二)脱氢表雄酮
为正常成人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甾体,是性激素的前体,并不具有雄激素的生物活性。在血浆中,本品以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S)形式存在,DS是一个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个体指标,具有增龄性减低的特点。其血浆浓度分别为:男性20岁为3.49毫克/升,70岁为0.67毫克/升,女性分别为2.47毫克/升和0.45毫克/升。口服小剂量DS可降低血脂水平及食欲,提高脑记忆功能及机体免疫功能等。临床主要用于老年人的抗衰防老。
七、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体内单胺氧化酶活性,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增强记忆功能。
Gerovital又称为CH3为普鲁卡因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局部麻醉。1957年,在德国国际治疗学术大会上,罗马尼亚巴洪老年病研究所所长阿斯兰教授发表有关GH,研究结果,随后50多个临床医疗报告陆续得到报道,证实CH,对老年人病症的预防和治疗确实具有特殊的功效。阿斯兰教授经长期研究,并对5000名老年病患者治疗,均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世界各国医学专家对GH,进行试验后,均证明其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以普鲁卡因为主要成分的抗衰老药便风靡欧美。自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发现普鲁卡因是单胺氧化酶(MAO)的抑制剂后,对他作为抗氧化剂及MAO抑制剂的研究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因为MAO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特别是肝、肾、脑等组织中含量较高,其作用是使机体内的胺类氧化形成醛类,同时产生H2O2和NH3。大量实验表明,人到35岁后机体内MAO—B活性显著上升,而使单胺类递质不足并产生大量H2O2,进而产生毒性更大的OH-,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最终加速人体老化或患病。所以,普鲁卡因作为MAO的抑制剂可阻断氧化进程和H2O2的产生,从而起到延缓衰老和改善老年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的作用。
八、其他类别的抗衰老剂
(一)辅酶Q10
又称为Coenzyme Q10、泛癸利酮、U-bidecarenone、Co-Q10等,为细胞呼吸链中的一种质子移位元体及电子传递体,能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还具有保护和恢复生物膜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二)深海鱼油
为脂肪酸类制剂。多项研究发现,深海冷水鱼类含有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两者均为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母乳中DHA∶EPA为4∶1,能促进婴幼儿神经和智力发育,并有降血脂等功能。而且,这类不饱和脂肪酸也是ROS/FR(自由基)容易攻击的成分,因此,外源性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具有防老抗衰的作用。深海鱼油具有多种药理作用:①可增进神经系统功能,益智健脑,预防老年性痴呆。DHA是人脑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约占脂肪的10%,主要以磷脂形式存在于人脑细胞膜中。实验研究表明,缺乏DHA,脑细胞膜的形成将会发生障碍,也会使脑细胞突触逐渐发生萎缩,使脑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功能下降,还会使感观功能衰退。因此,补充外源性的DHA,可加速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避免脑细胞退化、记忆力衰退,故有人称之为“脑黄金”;②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③降血脂,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常见病,其致病的主要因素是血脂过高。实验显示,DHA和EPA能显著地降低血脂,使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而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④抗ROS/FR作用,具有抗衰老、抗炎和抗肿瘤功能等;⑤DHA在人眼视网膜脂质中含量高达50%~60%,故补充足够的DHA对活化视网膜细胞、保护视力十分有益。深海鱼油制剂,临床主要用于益智健脑,预防老年性痴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抗炎、抗肿瘤及保护视力等。
(三)植物血凝素
又称为Phytohemagglutinin、PHA,属于高分子糖蛋白,存在于一些豆类种子中,因对红细胞有凝集作用而得此名,能活化淋巴细胞,后者分裂增殖并释放出淋巴因子,进一步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且,对病毒侵袭的细胞也有杀灭作用,并诱导产生干扰素。体外实验表明,PHA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如艾氏腹水癌)的生长。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因免疫功能受损引起的疾病,如急性肝炎等。可用于抗衰防老。
(四)溴隐亭
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具有多巴胺能活性,可激动多巴胺受体,使纹状体内的神经化学恢复平衡。在使用较高剂量时,能有效地治疗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缺乏引起的帕金森病,可改善震颤、僵直、活动迟缓和帕金森病任何阶段的多种症状。通常疗效可保持多年。与左旋多巴合用可加强抗帕金森病的作用,并可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对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发生疗效减退或产生不随意的异常运动(如舞蹈病样运动障碍和疼痛性张力障碍等),用药末期失效和出现“开关”现象的患者,溴隐亭均可获得满意疗效。溴隐亭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抑郁症,与其具有抗抑郁作用有关。
(五)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可调节其他激素在机体内每天昼夜节律性变化,其作用如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调节因子,能增强或抑制许多不同细胞对其他外来信号的反应性。褪黑激素也是一种(自由基)强有力的清除剂,能防止组织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伤。褪黑激素的增龄性下降及循环中褪黑激素的水平均可受到药理和生理活动的影响。现已明确,限食能提高褪黑激素的水平,并可防止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动物实验及细胞培养都表明,褪黑激素可明显影响老化的某些环节和老化的相关疾病。褪黑激素能改善大脑和免疫系统功能,临床主要用于改善大脑和免疫系统功能。临床实际应用期间,应当明确长期褪黑激素治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老年和相关疾病受试者。此外,应格外关注褪黑激素制剂的用量、纯度和是否部分降解等情况。
(六)核酸花粉合剂(RDNA—2000)
核酸花粉合剂为复合制剂,可防治高胆固醇症。当外源性核酸经人体分解代谢后,可产生大量的ATP、UTP等,并使电子传递链活性大为增加,代谢中间产物被大量转化为iRNA,CoQ、CytC、维生素A、多萜烯磷脂等多萜衍生物,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成。与此同时,外源性和新合成的胆固醇在体内与大量磷脂结合后,也可以减少胆固醇与β-脂蛋白的结合。此外,该类复合制剂中含有维生素C等成分,能够降低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率,使血浆总胆固醇浓度下降10%~20%。该复合制剂主要是通过防治高胆固醇症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建立在对抗衰老机制不断认识的基础上,只有真正认识了衰老才能找到延缓衰老的特别方法。抗衰老药物研究将为药物研发打开一条新的通路,现在对抗衰老药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局限于抗衰老保健品,抗衰老药物品种较少。最近新发现治疗其他疾病的合成药物也具有预防或延缓衰老作用,这些药物的抗衰老作用有待于更深入地进行研究。药物抗衰老只是抗衰老方法的一种,应该在采取综合性保健措施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抗衰老药物,以期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延长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