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紫禁城.文房之趣》简介
《遇见紫禁城.文房之趣》这本书是由.林欢著创作的,《遇见紫禁城.文房之趣》共有45章节
1
总 序
本系列丛书重在展示乾隆皇帝与书房之间的关系。无论他是在书房里慎独修炼,还是走出书房感受自然,皆以自己的思想历程,阐释他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
2
前 言
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唐】李峤《笔》 诗人遥想手中握着毛笔,站在屋的一侧,在山...
3
目录
目 录 总 序 前 言 第一章 开 笔 腊月书福 1.元旦书福 2.龙笺红斗方以及清宫纸张 开笔 “万年青”笔 1.传统制笔 2.做笔与做人 第二章 重华宫诗宴...
4
第一章 开 笔
弘历云:“何处生春早,春生书福中。” 清宫里的大年是在“书福”仪式中开始的。 一个“福”字,凝聚着帝国统治者与王公大臣、平民百姓之间的心念与愿力。 按制,当时书...
5
腊月书福
...
6
1.元旦书福
腊月初一,大清帝国的权力中心——紫禁城内,一座座殿宇巍峨壮观,在寒风中更显庄严冷峻。一切似乎如常,又有些不同。温暖如春的重华宫漱芳斋内伺候的太监们满脸喜气。他们...
7
2.龙笺红斗方以及清宫纸张
(1)红色描金银龙戏珠绢斗方 乾隆帝特别讲究书“福”的仪式。他在动笔前一定要先焚香,然后开始挥毫。在他之后的各位皇帝,每年写“福”字也都是按着这一套典仪进行。皇...
8
开笔
1.封笔与开笔 清高宗乾隆皇帝(1711—1799),名弘历,爱新觉罗氏,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作为新年所有典仪的中心和主角,他上须祭神明和祖先,下...
9
“万年青”笔
毛笔属于软笔的一种, 材质多样、装饰喜庆, 具有柔软刚健、富有变化的书写特点。 据记载, 清帝元旦开笔所用之笔铭有“万年青”或“万年枝”三字,均寓意吉祥长久。 ...
10
1.传统制笔
中国毛笔使用历史十分悠久。毛笔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笔头、笔管、笔帽等部分构成。又称“毛颖”“管城子”“中书君”“毛锥子”等。毛笔属于软笔的一种,主要以动物的毫...
11
2.做笔与做人
(1)复杂且苛刻的制笔工艺 明人虞堪在《题赠笔生王纯与径山愚庵及公同赋》一诗中提到: 心力尽于初画妙,眼睛全在一毫头。 竹管“大净羊毫”笔 择毫精妙是决定毛笔...
12
第二章 重华宫诗宴
...
13
重华宫诗宴
重华宫诗宴是清朝读书人最想吃的一顿饭。能吃到的人,人生境遇一般都不会差。吃饭的人由皇帝亲自仔仔细细地敲定。这顿饭的食材很“雅”,主要是吃“三清茶”,乾隆皇帝认为...
14
对砚的整理
中国品砚史上的经典《西清砚谱》,竟然是一份工作总结。 读书人把砚台称为“砚田”,需要仔细耕耘。的确,用于磨墨的砚是从粮食研磨器“研”演变而来的。 早期砚台的研盘...
15
1.砚的简史
中国早期砚台,由于人们对其审美需求并不高,而且不注重外观,此时的砚台多为圆形或长方砖式,制作和使用起来都以方便为主,尚不具备观赏和收藏的作用。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
16
2.石质砚台的发展
端砚是利用端溪石材制成的砚台,属于中国传统四大名砚之一。端砚之石材,因产于端州斧柯山之端溪(今属广东肇庆)周边而被命名为“端石”。 史料记载,端砚自唐朝初年就开...
17
3.清宫砚台的整理
(1)按照等级重新装箱 在清点藏砚时,弘历发现宫廷藏砚的等级分类有很大一部分不符合自己的心思,于是下令让造办处“广木作”等相关部门将鉴选过的砚按不同等级进行了重...
18
4.制作新砚
在整理旧砚的同时,乾隆时期的造办处还新制了一批砚台。其原则:一是在砚品命名上摹仿前朝砚;二是在造型上摹仿前朝砚。 弘历对于砚台的制作以及安设地点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19
5.成品御砚的去向
新制成的御砚去向大致有三: 一是送回到原处摆放。等级较高的砚品多出自宁寿宫、乾清宫、养性殿、养心殿、懋勤殿等地。经由造办处整理之后,绝大多数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陈...
20
6.乾隆时期内廷砚台整理活动的特点
“三藩”平定后,熟谙儒家文化的康熙帝,试图通过文化认同换得汉族士大夫的政治认同。 清人《万国来朝图》 弘历在位时期重视文化典籍的收藏与整理。其中最突出的文化成...
21
第三章 归政养性殿
...
22
筹建宁寿宫
弘历登基之初,年轻的皇帝对上天承诺: 执政六十年后即退位归政,交出自己的皇位。宁寿宫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修建的颐养之所,他希望能够像祖父康熙皇帝那样治理好国家...
23
1.归政
乾隆四十一年(1776)元旦,按照旧例,乾隆帝召大学士及内廷翰林于重华宫举行茶宴。这一年联句的主题内容是庆祝宁寿宫落成。当着众位大臣的面,弘历在《新葺宁寿宫落成...
24
2.失子之痛
为什么弘历如此执着于长寿? 修建宁寿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弘历内心强烈企盼自己有无穷儿孙的思想。他曾在八十大寿接见英国公使马戛尔尼时,当着永琰的面,跟英国人谈起之...
25
打造心仪的书屋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讲学和藏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读书人平生最称心的事,便是拥有一处读书、藏书和写诗作画之所。 当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
26
第四章 书房宝贝
除却文房中必备笔墨纸砚外,君子佩玉,文人博古,铜炉取玉之温润,谦谦和悦;常置案头,焚香一炷,秉烛夜读,红袖添香,实乃文房清玩之雅器。附庸者以物衬人,陶情者玩物见...
27
宁寿宫殿堂陈设墨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熏)风。 玩墨赏碑,历来被视为文人雅事。 弘历把书法鉴赏作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将自身融入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生活,彰显了自己的生活情趣...
28
1.墨云室墨
自康熙年间以来,国家的强盛与帝王的爱好,使得清宫御墨的样式愈加丰富。这些御墨作为独立赏玩的精美工艺品,既可以抒发情感,陶冶性灵,又可以修身养性,例如现藏于中国台...
29
2.宁寿宫集锦御墨(四十锭)
弘历在宁寿宫贮宝的过程中,命令内廷大量制造新式墨品,并鼓励臣下和民间巧匠积极参与到御墨制造工作之中。在继承传统的背景下进行新的解读与发挥,是弘历御墨的重要特点。...
30
明清时期的制墨工艺成就
绘画时,墨有“五色”之分。 书法创作时,墨的颜色则越黑越好。那么油烟墨好还是松烟墨好?墨的出现,比其他三“宝”早得多。 形容一个人“一肚子墨水”,不只是指学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