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失子之痛
为什么弘历如此执着于长寿?
修建宁寿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弘历内心强烈企盼自己有无穷儿孙的思想。他曾在八十大寿接见英国公使马戛尔尼时,当着永琰的面,跟英国人谈起之前他的多个皇子相继离去,使他甚感悲戚。
长寿本是人类祈求生命延长的一个平凡的愿望。在古人看来,自身的长寿算不了什么,毕竟人总有一死。唯有儿孙满堂才可体现自身的长寿,进而使自身的生命价值得以延续。
弘历坚信,只有把个人的长寿与帝祚的延续结合起来,才能延续国运的长久。那么怎样才能够传递帝祚这根香火呢?显然要靠后代来接续。帝祚永续是每个帝王的梦想,乾隆帝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帝王,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皇位一代代地传下去,故而选定一位合格可靠的皇太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大臣们说:
如果唐高祖不立李建成而立李世民,明太祖不立朱允炆而立朱棣,就不会有玄武门之变和金川门之变,更不会出现骨肉相残、忠良惨戮的局面。
乾隆元年(1736),弘历毫不犹豫地选择年仅7岁的次子永琏作为皇储。永琏是弘历与嫡妻富察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因为永琏“聪明贵重,气宇不凡”,除深得祖父雍正钟爱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弘历虽然是清代第一个以秘密建储方式获得帝位的皇帝,但实际上,弘历这时对秘密建储的做法深为鄙视。
弘历最初崇尚的是公开建储的传统方式,而把秘密建储作为一种暂时的考察方式对永琏进行一番考察。雍正当初赐名永琏时,就已经有“隐示承宗器之意”。不想仅仅过了两年多,即乾隆三年(1738)十月十二日,永琏却突然夭折,死时还不足10岁。
悲痛万分的弘历在永琏去世的当天,即命人将“元年密藏匣内之谕”取去,同时公开宣布他早已将永琏建为皇储,只是差册封仪式而已,遂令以皇太子的礼仪为其治丧,还给永琏上谥号为“端慧皇太子”。他连续五天没有上朝,并对永琏的葬礼和墓地还极其重视。可见弘历对于爱子夭亡有多么悲痛。这种嫡子承位的传统观念牢牢束缚着他的思想,使他在考虑皇位继承人时,不愿做其他选择。
直至乾隆十一年(1746),皇后富察氏又为弘历诞育一子,满心欢喜的弘历给这个孩子命名为永琮,并对他寄予无限的希望。然而在乾隆十二年(1747)除夕,永琮却因出痘而亡,年仅两岁。这使弘历痛彻心扉。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弘历两次痛失寄予厚望的嫡子,这对他精神上打击之沉重是可想而知的。永琏、永琮的相继早逝,同时给孝贤皇后富察氏带来的悲痛和打击更加沉重。乾隆十三年(1748),富察氏病逝于随弘历东巡返京的御舟之中,年仅37岁。
在永琮和皇后相继去世时,丧妻失子的悲痛和宗庙社稷付托不得其人的烦恼,使正当盛年的弘历变得暴躁易怒。在恶劣情绪支配下,由对永瑝、永璋在迎灵仪式上的不恭强烈不满,引发弘历对公开建储制度的全盘否定。
弘历向内外大臣明确宣布,他将效法皇祖、皇考,今后不再明立皇太子。他还为此向众臣提出了警告:今后在满洲大臣内,如有具奏当于阿哥之内选择一人立为皇太子者,那就是有意离间父子、惑叛国家之人,将被“立行正法”。他要求后世子孙永远遵守此制不再改变。
弘历曾一度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继承人的问题,直到五阿哥永琪逐渐展现出才能。
永琪生母虽出身低微,但永琪自身才能卓越。他除了有语言天赋外,还在文化、武技等方面出类拔萃。更难得的是,他的人品还很高尚,至诚至孝。甚至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失火时,能够不顾危险冲进火中救出弘历。不过很可惜的是,永琪也英年早逝了,年仅25岁。
名义上拥有十七子的弘历在考虑建储时,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弘历希望帝位落到他满意的皇子头上,选来选去,他曾经属意的三个继承人不是夭折就是早逝,许多偶然的因素,使永琰被弘历在不十分情愿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密建为皇储,经历了严格、漫长的暗中考察。最终在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已经85岁的乾隆皇帝宣布,早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即已秘密册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并宣布第二年本人退位,改元嘉庆,永琰也改名颙琰,进而成为嘉庆皇帝。
然而他迟迟定立太子的举动,未尝不引起人们私下里谈论他贪恋宝位。他60多岁时,又反复向臣民证明自己没有贪恋宝位的心思,他说等到自己过完六旬大庆后,即下旨营建宁寿宫,作为将来优游颐养之所。对于一个归政的老人来说,他最想留住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弘历想到归政后,应该给自己留下点什么,供自己欣赏和怀念。他要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人物,还有自己的情感意志都可以装进去,时间再长,也永不褪色。这也是其毕生未曾实现的愿望。也许,只有在他面对自己的爱妻与诸子之时,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与幸福。于是在宁寿宫的修建过程中,他在书房中装饰了许多通景画,上面多有儿孙嬉戏的场面。
清人画孝贤纯皇后朝服像轴
乾隆帝行书孝贤皇后挽诗卷
通景画,是一种画幅尺寸较大甚至与墙壁等同的贴落画。它是根据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法,再结合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而绘制成的绘画作品,它可以粘贴于室内墙上,随时观看欣赏。
其写实的画面和巨大的尺寸,让人倍感亲切。它使得画中情景如真实状态一样,历历在目,极具写实性。通景画将室内的真实景物与室外景物巧妙结合,使观者产生对空间的视觉幻象,看来就如真实场景的再现。
这是弘历最喜爱的一种室内装饰方法。而归政后,花园更是他必去的地方。仿佛只有在那个时候,他才能和几个逝去的孩子与富察氏皇后等人得以团聚。
园林仕女图贴落
厅堂仕女图贴落
贾全画玉粹轩贴落
清人画弘历妃及颙琰孩提时像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