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寿宫殿堂陈设墨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熏)风。
玩墨赏碑,历来被视为文人雅事。
弘历把书法鉴赏作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将自身融入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生活,彰显了自己的生活情趣。
玩墨赏碑,历来被视为文人雅事。
弘历常用文具陈设来填充室内空间,特别是一些以观赏、陈设为主要目的的集锦墨,也被清代帝王们视为可以独立赏玩的精美宝物。此举不仅解决了文房用品的储藏问题,而且可以借此展示其志趣雅好。
康熙刘源贡玉燧墨上的“天府永宝”印
乾隆年制乐寿堂珍藏的“天府永宝”墨床式墨
他规定,在宁寿宫中几个重要殿堂的现场一定要有相应的陈设用御墨。署有殿名款的乾隆御墨,是了解弘历心境,把握其对文人理想生活向往的最好途径。
作为宝物的珍藏地,这些必备的陈设,皆有专人制作承办。如康熙年间的刘源贡墨被弘历视为御墨珍品。而某些墨品上的“天府永宝”印,恰恰表明了这些墨品的陈设目的。
正如《李廷珪古墨歌》中提到的:
檀匣锦囊重弆藏,龙宾那忍淬妃试。
龙宾,守墨之神。淬妃,传说中的砚神。在此诗中,弘历明确指出,这些珍墨,他是不舍得使用的,因而要好好保存起来。弘历在利用太上皇宫收集宝物的同时,表达着自己对先人、先贤、先圣的顶礼膜拜。更重要的是,他的志向不仅是想超越祖、父,更是打算直追三代,做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即《淳化轩记》所述:
为人君者,即不能以唐尧、虞舜为师,亦当以夏甲、周成为轨。
部分文房之器还具有一定的政治含义。例如早在康熙时代便开始制作的松花石砚,除了皇室本身自用外,还用来赏赐。康、雍、乾三代帝王对于儒家文化的热爱,有着表达认同中原传统文化,消弭满汉矛盾的政治意图。
在此基础上,文具也构成了君臣交谊活动的主要载体。君臣们在文具上题诗,帝王频繁赏赐臣下御制文具,以及封疆大吏向君主进献文具的行为,不仅密切了君臣关系,而且颇具人文情趣,即《墨云室记》中所述:
命诸臣各以己意和之,不必拘体赓韵,亦“西清”一段佳话。
毕沅进“翰林风月”墨及其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