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笔
1.封笔与开笔
清高宗乾隆皇帝(1711—1799),名弘历,爱新觉罗氏,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作为新年所有典仪的中心和主角,他上须祭神明和祖先,下须犒赏臣子和百姓,外有番邦外族要宴请,内有宗室亲朋要眷顾。
随着新年的临近,皇帝愈加忙碌起来。他只能在除夕下午“封笔”,给自己放假,可算是朝廷里最后放假的一个人。他会在宫中亲手点燃名香,向所用御笔致敬,道一声辛苦。从除夕封笔到元旦子时开笔之间几小时内,他不能动笔写字。如果有紧急的军务报告,只能让身边的大臣代替他写。
金嵌红绿石斋戒牌
即便如此,除夕当天,他已经在保和殿内宴请了蒙古王公,观看了戏曲表演,晚上还进行了守岁。然而事情还没完,待到子时,皇帝会在元旦这日,继续迎来更加繁忙的一天。
从元旦子时开始的“开笔”仪式是与除夕下午举行的“封笔”仪式相对应的。“开笔”意思是大年初一凌晨,皇帝在黄笺上写下新年的第一笔字。这也代表着新的一年工作的开始。元旦开笔,又叫“元旦举笔”“元旦动笔”,本来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习俗。
元旦这天,老百姓会在红纸上写两句话,第一句话写“元旦开笔”,第二句话写自己当年最大的心愿。开笔内容随人所写,并无一定,如“元旦开笔,百事大吉”“元旦开笔,读书进益”等。既然士农工商都如此,帝王当然也不会例外。据记载,清宫中元旦子时“明窗开笔”之典,起于雍正元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正皇帝经过多年殊死争斗,终于脱颖而出,荣登大宝。雍正元年(1723)元旦,刚刚登基四十多天的胤禛迎来了自己作为皇帝的首个新年。他在朱笺上写的是:
“春韶介祉,开笔大吉”以及“一入新年,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民安乐业,边尘永息,大吉大吉”。
他在位的前几年中,绝大部分的元旦开笔都在祈求宫中“清泰平安”或“清吉和宁”等。只是雍正八年六月,雍正皇帝得了一场大病,几乎殒命。经过这场生死大劫后,雍正九年元旦开笔中,他写道:
新年节令……无灾无病,此吾之愿也。
祈愿的是自己的身体康健。我们不难看出,其元旦开笔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非常个人化。雍正以后,此举遂成清代定制。
喜好书法的乾隆帝,曾御笔亲书“明窗”二字牌匾在养心殿东暖阁的墙上,所以也就称为“明窗开笔”。
此屋明窗是一面镶玻璃的窗户,在养心殿前殿东次间南窗。当时大面积平板玻璃稀缺,宫中窗户大多数还是裱糊高丽纸,这处大玻璃窗户殊属难得。弘历在养性殿《明窗》诗中注曰:
养心殿东暖阁临窗坐处,颜曰明窗,固取窗纸通明,亦寓明目达聪之义。养性殿虽仿其制为之,然系他日归政后所居,仅取明窗本义。
养心殿前殿东次间
清帝的元旦开笔活动,较民间不仅增加了庄重的礼仪程序,而且在内容上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政治意义和思想内涵。
每年元旦子时,也就是除夕的午夜,刚刚进入初一的时刻,在爆竹声中,居住于养心殿后寝宫的皇帝,便起床洗漱毕,走到前殿东暖阁南端的明窗之前举行“开笔之典”。
在开笔仪式进行之前,侍者们早就把几件必备物品准备好:
一是叫作“玉烛长调”的烛台。“玉烛长调”有四时合序、风调雨顺之意。
二是先帝在元旦开笔时曾使用过的那支笔,笔身刻有“万年青”或“万年枝”三字。
三是镶满珠宝、名为“金瓯永固”的金杯,杯中注满屠苏酒。“金瓯”指酒杯,亦可指国土。“金瓯永固”一语双关,既可视为希望此杯完美无缺,代代相传,又寓意大清疆土完整,政权永固。
另外还需要一本新刊布的时宪书。
以上物件不仅是开笔仪式的御用器物,更成为统治者希望政权稳固、国祚绵长的象征。
乾隆款“玉烛长调”青玉烛台
竹管“万年青”翠毫笔
乾隆款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
皇帝在开笔前,首先要默祷上苍,然后将默祷的话语归纳成吉祥的词句,书写在笺纸之上。其窗前的紫檀长案上,陈设着注满屠苏酒的金杯;另有朱漆雕云龙盘,内盛古铜吉祥炉八、古铜香盘二。
乾隆帝着龙袍书写像
皇帝亲手点燃旁边烛台上的蜡烛。借着烛光,用“万年青”毛笔先御朱砂,后染墨翰,写下开笔吉语。
彩色“三阳开泰五福临门”字方蜡(左) 彩色“天下太平宜春”字圆蜡(右)
在民间,吉语一般都写在朱笺上,雍正皇帝早期亦间用黄笺,但自乾隆皇帝以后,则皆用黄笺。其格式一般是先用朱笔书中行,再用墨笔书左右行。如果一张纸不够,亦可另附他纸。少者二三十字,多者上百字。
朱笔所书内容为乾隆皇帝期许的盛世和谐景象,墨笔所写则抒发了乾隆皇帝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内容不外是祈愿政权稳固、国家安定、风调雨顺、百姓乐业等。
与民间书写吉语不同的是,皇帝写好的吉语径直封存,放入专门的黄匣,不许任何人开看,待到第二年开笔,将新写的吉语仍放入该匣。皇帝去世后,其历年所书吉语应即封存。即便新君即位后,也不得开看先皇的元旦开笔吉语。
书毕,饮下屠苏酒,又将钦天监新进的时宪书浏览一遍,表示皇帝已经为天下苍生“授时省岁”,寓意新年已经开始,人们应做好本年的规划。
饮屠苏酒是自唐宋以来的习俗。北宋诗人王安石曾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此酒用大黄、桔梗、白术、肉桂、乌头等多味草药,辅以冰糖和木瓜酒制成。由于屠苏酒的成分及制作方法均有利于祛疫,因而具有医学科学性。据说在大年初一喝了这个药酒,就可以除去过去一年的污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迎接新年。
总之,皇帝在“明窗开笔”礼俗中,所有程序和物品,皆寓意新年、新月、新日、新时的开始。开笔仪式结束后,所用“万年青”笔、“玉烛长调”烛台和“金瓯永固”杯等均收贮起来,以备来年开笔时再用。
描金八宝云蝠纹朱墨(左) 天章云汉墨(右)
《大清乾隆六十二年岁次丁巳时宪书》
2.内容
皇帝的新年寄语,事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种美好寓意的事物。字数不多,一般是两三行,内容都是祈求国泰民安、江山永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类的话。除江山社稷和农业收成外,针对上一年发生的大事难事,在清帝开笔中也有所祈求,如任人唯贤、国富兵强、敬祖行孝、后宫和睦以及子孙绵延等内容。
元旦开笔虽然是春节文化的一种习俗,但作为一国之君,他的祈望反映的是其执政思想和理念,解读他们的开笔吉语,不仅可以看出其本人的思想变化,甚至可以从中找到清朝社会兴盛衰亡的影子和思想根源。例如在乾隆元年,初登皇位的乾隆皇帝二十五岁。此时的他,意气风发,憧憬着能够像祖父康熙皇帝一样,创就一世伟业,成为一代圣主。他心中的宏图壮志难以抑制,便破天荒地开笔写了三笺心愿。第一笺上写道:
登基宜良,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日月光明,万民乐业,四海清宁,刀兵永息,长享升平,所求如愿,所愿遂成。
第二笺中行用朱笔写道:
元年元旦,海宇同喜,和气致祥,丰年为瑞。
左右行用墨笔写道:
愿天下臣民永享升平,所愿必遂,所求必成,吉祥如意。
最后在第三笺中更尽情发挥,先用朱笔写了:
天清地宁,海宴河清,天下太平,万姓安生,雨旸时若,百谷丰登,臣民乐业,上下安宁,中外清吉,所向皆从,风调雨顺,大有年成,所求如愿,所愿皆成。
又用墨笔写道:
新年大喜,四季八节十二时永永平安,吉祥如意。
或许是心情过于激动,竟然忘记换笔,“新”字仍用朱笔书写。
这篇吉语多达一百五十六字,证明了此时的乾隆皇帝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也正是在这不断的期望、不断的奋斗中,清朝社会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乾隆帝元旦履端集庆册(左)
乾隆帝乙卯元旦诗稿(中)
乾隆帝壬辰元旦试笔斗方(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