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书房宝贝
除却文房中必备笔墨纸砚外,君子佩玉,文人博古,铜炉取玉之温润,谦谦和悦;常置案头,焚香一炷,秉烛夜读,红袖添香,实乃文房清玩之雅器。附庸者以物衬人,陶情者玩物见心。君子所伴之物,绝不仅仅只为满足悦目之欢,更在于对心性品格的滋养。这些案头摆设,只要能够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经由闲心雅意,在案头上巧呈妙用,便能为生活添彩,进而彰显主人的情趣。
太上皇宫作为乾隆盛世的宫殿建筑,殿内陈设包罗万象,既有书画、器物类又有织品类陈设,其材质、工艺水平堪称空前绝后。从兴工之日起,室内陈设物就开始制作,至乾隆六十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数量巨大。时又正值乾隆盛世,内有内务府总理造办处、如意馆、咸福宫作坊,外有两淮盐政、江南织造和粤海关提供金钱、物质、工艺保障,故乾隆盛世时所生产的极精美、极华丽、极细致之陈设物几乎全部集中于太上皇宫之中,蔚为壮观。
在弘历看来,颐养天年之时,读书写字念佛是最幸福的活动。我们亦可从弘历对于建筑的命名而推及殿名款的命名。例如淳化轩其名以《淳化阁帖》石刻廊得名。他年轻时很喜欢碑帖,很早便在建福宫收藏了许多历代名家作品,取名为《敬胜斋法帖》。后来又在长春园淳化轩将他的收藏进行了总结,形成了《淳化轩帖》。《淳化轩记》曰:“事起藏帖,则以帖名名之。”。
宁寿宫改建时,弘历又仿照淳化轩之制。巡视养性殿时,他总要用上好的文具,题诗一首,表示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在这种心态指引下,乐寿堂作为淳化轩在宫内的翻版,只能逐渐变为宝物聚集地。
乾隆款敬胜斋珍藏墨
御制淳化轩墨
弘历尤好收藏名帖,曾将《敬胜斋法帖》石刻嵌于宁寿宫乐寿堂、颐和轩东西前后回廊壁。甚至还在《快雪堂记》中专门指出:“筑堂为廊,以嵌石版,从淳化轩之例也。”
除古代碑帖外,还有其殿内陈设的众多珍玩。不仅包括内府收藏的历代珍宝,还有大量由宫中造办处、如意馆,宫外的江南织造、两淮盐政、粤海关等制作的珍玩。
这一时期,陈设品几乎使用了各种材质如金、银、珍珠、珊瑚、翡翠、水晶、玛瑙、砗磲、珐琅、青金石、绿松石、螺钿、象牙等,制作了各种器物如杯、盘、瓶、尊、壶、鼎、炉、盆等,各种工艺日臻完善,纺织、陶瓷、玉石、金属、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工艺无与伦比。
太上皇宫为此建有众多的多宝格以珍藏、展示珍宝,实际上成为乾隆时期的一座珍宝收藏地。这些陈设品材质优良,工艺水平高超,且与建筑内部结构布局完美结合,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
乾隆款“淳化轩记”墨
乾隆款“快雪堂记”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