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唐】李峤《笔》

诗人遥想手中握着毛笔,站在屋的一侧,在山峦起伏的地方挥毫泼墨,霜毫在竹简之上挥洒,优美的文字仿佛从梦中走来。鹦鹉衔来美文,麒麟带来绝句。诗人感慨如何才能遇到优秀的史家,以笔撰史,发挥笔的神奇才能。

中国古代文具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笔、墨、纸、砚及其辅助用品。它们是书斋中用于书写、绘画的清雅文具的泛称,同时,它们也指一切可供文人休闲娱乐、案头把玩的陈设雅玩。它们具有种类众多、形制各异、内涵丰富、极具个性等特点,因而又有“文房四宝”之名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之情。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好文艺,曾将“文房四宝”特指为诸葛笔、李廷珪墨、澄心堂纸以及龙尾砚。而目前我们所周知的“文房四宝”,则为湖笔(浙江湖州)、徽墨(安徽歙县)、宣纸(安徽泾县)、端砚(广东肇庆)。

在历史的长河中,笔墨纸砚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历史上,不仅有如司马迁、班固、司马光等秉笔直书的史家,也有如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影响诗坛的文豪,他们挥毫泼墨,如椽巨笔,让中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传诵千年。即便是万人之上的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也崇尚文雅,雅好古风。特别是对书法艺术的酷爱,导致其对笔墨等文具喜爱有加。而自康熙时代以来,国家的强盛与帝王的爱好,使得清宫御用文具的样式愈加丰富。这些御用文具作为独立赏玩的精美工艺品,既可以抒发感情,陶冶性灵,又可以修身养性。

就普通人而言,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理想,是古代读书人的一个高远的志向。《论语》有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无论自己是否状元及第,从孩提时代起,古代读书人都是经由小学、四书、六经循序渐进地问学。在问学的过程中,文房用具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书写工具,也是书房陈设的常用物品。正是这种人生目标与精神境界的追求,使得古代读书人对文房四宝情有独钟。一笔一墨,一纸一砚,透过文具,反映出古人的人生追求,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的确美哉!即便辞别了人世,拥有这些文房用具的主人依然对这些生前之物有着很大的眷恋。因此,他们常常嘱托家人将文房用具带入地下,以示永远陪伴自己左右。这便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与追求。例如河北张家口辽代张文藻家族壁画墓的壁画中,就有将笔、墨、纸、砚同绘于一处的文房四宝图画。墓主人张文藻卒于辽代咸雍十年(1074),与苏易简、梅尧臣等人生活的年代甚为相近。而在福建福州市茶园山发现的南宋人许峻的墓中,也有将整套文房四宝随葬的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追溯历史长河,借助乾隆皇帝的新年“开笔”礼,回望他的那段近九十年,交织着幸福、痛苦、喜悦、希望、惆怅等各种人生况味的笔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