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寿的祈愿

1.长寿的祈愿

弘历归政后,过了3年的太上皇生活。宁寿宫是他的退养之地,体现他对于长寿的祈愿。四十一年(1776),在太上皇宫落成之时,踌躇满志的弘历率领群臣至宁寿宫区,作《经筵罢因至宁寿宫》诗。在这首诗中,弘历首次透露出了他要活到一百岁的愿望。他向众大臣解释,太上皇宫之名沿袭了康熙时的旧名,是希冀自己归政后能活到一百岁。他希望在那时给自己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嘉庆二年(1797),87岁的弘历最后一次来到乐寿堂,欣然挥笔写下《新正乐寿堂》诗一首。

在诗中,他称自己即位以来,在养心殿居住60余年,没有出现什么差错。故希望自己能够一如既往在养心殿训政。如今年近九旬,身体康健,但能否活到100岁不是他说了算的,所以他只能“惟敬待天恩”,如果有幸,即会迁居宁寿宫以享天年。

碧玉交龙纽“十全老人之宝”

但弘历毕竟是一位帝王,他心目中的归隐与古代乱世文人逃避现实的归隐有着本质的区别。宁寿宫虽已建成,但此地并不是自己现在就可以随心所欲的。

在他的心中,饮酒酬唱,赏风赏月,观戏怡情,那是归政后才享受的事。他从小就立志要像大舜那样,做一名大德者。据说大舜之伟大,在于其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能与民同甘苦,整年为百姓辛劳,一点也不为自己考虑。因而一个人公而忘私方为大德,大德者必长寿。这才叫真正的“乐善”。正因为大舜到老还勤于政事,直至天下太平,且自身年老不胜政事之辛劳时才让位归政。所以弘历说,他只有像大舜那样,才可以放下重担而去享受真正的快乐。

弘历的榜样还有西周初年的周公姬旦。姬旦曾以辅佐周成王名垂千古。他要像周公那样,虽然退位,但需继续辅助年轻的继承者。此时,嘉庆皇帝刚初登大宝,用人理政还不如他那样有经验;况且自己精神强健,怎么能够忍心贪图享乐呢?故而训政筹谋,待嘉庆皇帝熟练掌握了治理国家之道时,自己再放心归政。

这不仅是嘉庆皇帝的福气,也是弘历自己的福气,更是天下臣民的福气。

他需要向世人昭示:即便对古代文人雅士的隐逸之举特别向往,但是作为帝王,他又必然有所克制,其一言一行不能任由性情左右。他反对类似“竹林七贤”的放浪生活。弘历抑制自身的欲望,想尽心尽力做好治理国家的大事。他名为归政,实非退位,只不过是变亲政为“训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