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性述补结构否定式“V不来”研究》简介
《能性述补结构否定式“V不来”研究》这本书是由.王晶晶, 汪子恒著创作的,《能性述补结构否定式“V不来”研究》共有50章节
1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 言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 二、研究现状 (一)“V不C”结构的研究 (二)“V不来”结构的研究 三、目前对“V不来”结构研究的不足 四、研究目...
2
第一章 绪 言
...
3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中表能性意义“V不C”结构中的“V不来”小类。 汉语在表达能性意义的范畴时,除借助能愿动词之外,还可以通过在现代汉语动结式或动趋式之间插...
4
二、研究现状
本书要研究的“V不来”结构属于“V不C”结构中的小类,因而对“V不C”结构研究现状的梳理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下属次类结构“V不来”研究的概况,并对我们继续研究“V...
5
(一)“V不C”结构的研究
1.“V不C”结构的本体研究 (1)“V不C”结构的句法研究 ①结构的内部划分。 吕叔湘在《与动词后得与不有关之次序问题》一文中将“V得C”与“V不C”并举,讨...
6
(二)“V不来”结构的研究
相比前人对“V不C”结构所作的研究,“V不来”结构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共时研究 (1)句法结构平面 宋玉柱把“V不来”与...
7
三、目前对“V不来”结构研究的不足
通过前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可见,在本体研究方面,国内学者目前已分别从共时、历时、语法化等角度对现代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不C”结构做了非常细致充分的描写。但对“V不...
8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根据前文对“V不来”结构研究现状的梳理,可见学界对这一次类结构的讨论较少,除宋玉柱、徐静茜、吴杭等人外,其余仅散见于一些工具书中,如吕叔湘所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9
五、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10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检索相关资料,对研究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在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本书研究对象“V不来”结构的理性讨论寻找理论依据,同时也为...
11
(二)语料来源
本书所使用之例句均来自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3]。 本书收集的外国留学生使用……“V不来”结构之语料来源有二: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4];暨南...
12
六、相关说明
...
13
(一)…术语的使用
因研究角度的差异,不同学者在“V得/不C”结构的术语使用上也不尽相同。 刘月华称其为“可能补语”,丁声树称其为“补语的可能式”,吴福祥称其为“能性述补结构”。张...
14
(二)其他说明
1.例句的排序 由于本书现代汉语例句较多,故每章之用例排序自成一个序列,另起章节则重新排序。 2.语料的统计 ①本书通过检索BCC语料库(“文学”及“报刊”类别...
15
第二章 “V不来”的部件考察与多维描写
“V不来”结构是“动词+不+来”的组合形式。本章主要进行几个方面的工作,先围绕此结构的各个部件讨论:“V不来”结构中V的入位条件及其特点,“不”的词性,“V不来...
16
一、“V不来”结构的部件考察
...
17
(一)动词V的特征及其允准条件
1.从动词的音节数量上看,V主要是单音节动词 (1)她的职业是给穷人们缝补缝补破鞋烂袜子;眼还没有花,可是手总发颤,作不来细活计了。(老舍/《火车集》) (2)...
18
(二)“不”的词性确认
“不”这个词表达否定意义,这一点没有疑问。但关于它的词性,不少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林焘、赵元任、吕叔湘等。 林焘在《现代汉语补语轻音现...
19
(三)“来”的语义分析
对“V不来”结构中的“来”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其复杂性主要来源于语义方面,词性属于趋向动词这一点没有异议。因此对“来”的分析,我们着重于从语义方面入手。 笔者通...
20
二、“V不来”结构的多维描写
...
21
(一)“V不来”的句法特征
…“V不来”结构可表达能性意义,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句法单位常在句中用作谓语、定语,也可带宾语。下面将结合具体语料分而述之。 1.“V不来”作谓语 “V不来”结构...
22
(二)“V不来”的语义特征:客观能性与主观能性
前文描写了“V不来”结构中“来”这一构件的语义,也留下了关于部件V应具备什么样的语义特征的疑问。本小节将就整个结构的语义作进一步的讨论,同时尝试解答之前的问题。...
23
(三)“V不来”结构主观性语义凸显的表现
基于前文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V不来”结构的表达带有较为明显的主观性语义。关于语言“主观性”的讨论,学界已有经典的论述: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约翰·莱昂斯认为语言的...
24
三、小 结
本章主要描写和分析了“V不来”结构的构成部件、结构整体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现小结如下: 第一,“V不来”结构中的动词V以单音节为主,可以是动作动词、趋向动词和...
25
第三章 “V不来”结构的整合度分析
...
26
一、概念整合及其层级性
...
27
(一)概念整合的含义
“概念整合”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概念整合理论也称概念融合理论,其诞生离不开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所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部认知语言学的...
28
(二)概念整合的层级性
张云秋、王馥芳等人在福柯涅尔和特纳等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具有“层级性”的观点。作者认为概念整合理论的提出者尽管考察了概念整合的多方面条件及整合途径,却...
29
二、考察范围与鉴别依据
...
30
(一)考察范围
前文从传统语法理论的角度分析了BCC语料库中合法的“V不来”结构的使用情况。笔者认为,跟“V不C”结构相比,“V不来”结构的V使用不管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从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