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他建议
除了以上的认知或外界因素影响,从情绪方面也可以与前者结合得出一些启示。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最重要的个体因素之一,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其中的内在动机主要是自身的情绪或情感在起作用,影响不言而喻。笔者认为,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先了解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强度以及不同国家留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根据其各自的特点进行教学。
此外,外在动机也会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努力激发留学生的外在动机。马优在《二语习得情感因素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中指出“初级和高级的学生在工具型动机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初级学生受工具型动机的影响程度比高级学生强烈”。提示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初级学生和高级学生在工具型动机上的差异,相对应地采取适合的方法。比如对于初级学生来说,可以利用初级学生工具型动机强烈这一因素来进行教学,采用激励的办法,适当地安排一些利用汉语而进行的作业以及任务,充分利用他们的工具型动机。还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利用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及艺术等的好奇,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中国文化的有关知识,充分利用他们的融入型动机;在教材的编写上则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适当地增加一些关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内容,即前文提到的“本土化”教学。然而不管留学生是因何种学习动机进入汉语课堂,教师都应利用各种动机相互结合的优势来更好地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并督促其坚持学习,持之以恒,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会产生更大的积极性。
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情绪、情感有关,也与他们的性格有关。就留学生而言,对外汉语教师应积极引导留学生的学习态度,针对学生性格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克服不利的性格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哪种性格的学习者,在某些方面都有他们各自学习语言的优势。因而在对外汉语的课堂上,对外向型学生和内向型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外向型学生来说,可以多设置一些课堂讨论活动,让他们多与其他学生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他们注意语言形式的严谨性、词汇的正确使用等。对于内向型学生来说,可以在阅读、写作等僻静的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鼓励并帮助他们去研究语言形式,同时也激励他们在口语或活动课上表现自己,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他们的回答多鼓励少批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