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级:次高整合度“V不来3”
次高整合度层级的“V不来3”结构和次低整合度“V不来2”的表现形式类似,多以“动作动词+不+来”的组合方式呈现。笔者通过对所收集到的语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可进入“V不来3”的动词V共有42个。同样根据其使用频率与特征,笔者筛选了15例“V不来3”作为考察对象,按音序排列分别是:
办 唱 答 等 搞
急 讲 开 看 算
写 学 演 用 装
处于次高整合度层级上的“V不来3”结构多表示“(事件)完成”义,表达出“主体(不)具备完成某事的能力”的含义。下文将结合具体语料对其进行词义属性及句法表现方面的分析。
1.V3和“来3”的词义属性
次高整合度“V不来3”中的V在词义上大多是存在具体实在的意义的,如:
(17)“别怪母亲宠她,她做事又周全又痛快,除了她,别人是办不来的!”[冰心/《冰心全集(第二卷)》]
“办”表示“处理;治理”,在这里仍表示基本义。
(18)引进人才可以促进大学快速发展,但是无法实现稳步发展。不过,培养人才是急不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4月30日]
“急”表示“急躁、着急”,同样是动词的基本义。不同的是“来”的基本义在“V不来3”中被进一步虚化至不再表示主体移动的方向,也不表示主体对某事某物的获取。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在次高整合度的“V不来3”结构中,动词V仍然以本义或基本义为主,和“V不来1”“V不来2”中的动词V不同,“V不来3”中的动词V不具备终点(F),笔者以V3(I)表示。同时,“来”的基本义被继续弱化,需要和整体结构一起表示“主体不具备完成某事的能力”,语义多指向“V不来3”中动词V的完成。
因此,“V不来3”的整体意义已难以通过各个组成部件的基本义推导而出。同时,由于“V不来3”中V的动作性不及“V不来1”和“V不来2”强,“来”的词义也进一步被虚化,因此在次高整合度的“V不来3”结构中,不存在参照物的焦点。
2.“V不来3”的句法表现
通过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V不来3”的V在动作性和及物性上与“V不来1”和“V不来2”相比已弱化不少,…“来”也基本不再表示具体实在的“趋向义”,整体结构的整合度较前两者而言略高,各部分组合则较为紧密,在层次上,我们难以将其划分为“V‖不‖来”或“V‖不丨来”形式。“V不来3”亦无法删去“不”转化为结果补语:
办不来 → ?办来 急不来 → ?急来
学不来 → ?学来 作不来 → ?作来
写不来 → ?写来 用不来 → ?用来
讲不来 → ?讲来 答不来 → ?答来
在与其他句法成分结合的能力上,次高整合度的“V不来3”可带宾语,但其前仍不可加程度副词进行修饰。如:
(19a)我是个大老粗,装不来文化人。
(19b)?我是个大老粗,很装不来文化人。
次高整合度的“V不来3”和次低整合度的“V不来2”有相似之处,都是动词V以本义或基本义表示具体动作的情况,“来”不再标识主体移动的方向,但“V不来3”中“来”多指向动作V(的完成),动作V则指向受事,如:
(20)警察皱起眉头。“写看完全不会?自己名字也写不来?”(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来”指向“写”动作的完成,“写”指向受事宾语“名字”,下同。)
(21)当我问他上不上网时,他惊讶地盯了我一眼:“我上什么网?我连电脑都还开不来呢!”[《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2月16日]
(22)对于企业来说,扶贫也注定算不来投入产出的经济账,产出更多是社会责任和价值层面的实现。(《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