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波涛激荡
1938年2月28日,新旅抵达兰州。
兰州,甘肃省省会,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塞和商埠重镇,以“金城汤池”之意别名“金城”。
与归绥、包头、银川这些大西北的城市相比,兰州更加偏远。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于1937年10月先后占领归绥、包头,战火正在向大西北腹地燃烧。但此时的兰州,依然封闭而沉寂,犹如铁板一块,密不透风。有位诗人无可奈何地写道:“静静的兰州,像一潭死水。轻微的风波,根本不能使它激荡。”
但是,新旅的到来,如同在这潭死水里投进一块巨石,顿时碧波激荡,冲天飞腾。
新旅抵达当天,记者就前来采访。3月1日,甘肃《民国日报》刊登了《新安旅行团昨抵兰》的消息:
……见各团员,均系十五六岁之少年,一个个表现着活泼泼的态度,艰苦沉勇的精神,均带着远行的路色……我们在兰的工作,是早有计划,除以往的各种宣传如电影、歌咏、文字、口头等等,本团于今、明日将内部一切整理后,拟于后天(2日)借省党部大礼堂,招待本市各机关长官并各界父老。我们招待的礼物,就是电影歌咏等,招待完毕后当向民间从事宣传。
安顿好住处之后,新旅便开始了在兰州的工作。他们除放映电影以筹划旅费外,还积极推动歌咏运动、改进团务、拟定工作大纲,所有团员都异常忙碌。
3月7日晚,新旅在省党部大礼堂举行招待会,各界来宾挤满了会场,就连窗户外面都站满了人,但会场秩序井然。女宾在楼上,男宾在楼下。
七点一刻,在观众热烈期望中,主席宣布开会。联合剧团、抗敌后援会、青年抗战团、青年铁血抗敌团等代表讲话。
一位代表讲话说:“新安旅行团到兰州是客人,我们是主人,我们不去招待客人,反而是客人招待主人……”
“是的,新旅不过十几个孩子,他们跋涉万里,不畏辛苦,做唤醒民众、组织民众的工作,现在又来招待我们,惭愧至极。”又有代表这样讲。
各代表讲话完毕,新旅全体合唱了《热血》《我的中国》《大刀进行曲》等救亡歌曲,并同步放映了字幕、图像幻灯片。这种新颖的宣传方式,引得现场一片欢呼。
一位记者写道:“幻灯片是宣传救亡的有力工具。它不但将抗战画片、标语、口号放在民众面前,还可使民众亲眼看见敌人种种罪行。”
接着,新旅又与民教馆联合剧团合唱了《救国进行曲》《救亡进行曲》《打回老家去》和《新安旅行团团歌》。
最后是放电影。先放《小五义》,当放映到坏老四被一群小孩子捆起来拷打的时候,楼上楼下的观众群情激愤,“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如山洪暴发般。第二部放《民族痛史》,这是一部卡通片,讲述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但当时的统治者实行卖国投降政策,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剧情发展,全场观众涌起异常的愤恨!当片尾出现了孙中山先生的“联合世界上弱小民族共同奋斗”时,观众激动得掌声雷动,泪光闪闪。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慷慨激昂的歌声,久久回荡在会场上空……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在新旅的积极推动下,甘肃省妇女慰劳抗战将士分会同新旅一起举行纪念大会。
这天一大早,甘肃省政府门前广场就已人山人海,许多市民还是第一次听说“妇女节”这个名称。
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担任大会主席。新旅顾问汪达之、妇女救亡运动的先驱者曹松华等人,先后在大会上发言。他们讲解了抗日救亡和妇女解放的关联性等问题,这对推动甘肃妇女解放和民族救亡起到了思想启迪作用。
在兰州,新旅团员仍然积极为当地报刊撰写文章,一方面广为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另一方面也能获取一些稿费。4月4日,兰州《妇女旬刊》第7期刊登了三篇新旅团员的文章——左义华的《我们要做打疯狗的人》、范政的《大人救国小孩也要救国》和曾兆寿的《谁说我们年纪小》。曾兆寿写道:
中国自从抗战以来,我们小孩子的力量,可以说是拿出来了。如果说一个国家没有儿童,这个国家能生长下去吗?可是在中国抗战以前,有许多人说我们小孩子们能做什么?一天到晚玩玩,长大了才能做事呢!我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我们一定不承认这一句话。……我们要在现在的全面抗战的时候,把儿童的力量拿来,贡献给国家,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我们全中国的小朋友们都能团结起来,把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拿出来,有钱的出钱,就是把每一个人平常吃零嘴的钱拿出来,不是有很大的数目了吗?
同时我们也可以做宣传民众的工作。就是我们都组织起来,到各地方去,对不知道国家事情的老百姓,宣传我们怎样打日本鬼子,现在打得怎么样了,我们怎样才能争取最后的胜利。我们知道抗战不是几个军人们能打胜的,没有老百姓是不成功的。如果老百姓都跑光了,那么军队到了那一个地方,什么也没有了,他们能生存吗?八个月抗战以来,给我们的教训也不少。这种宣传工作,不都是我们儿童可以做的吗?
所以我们要在这次的抗战中,把我们的力量完全拿出来,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我们儿童才能得到自由。
在兰州,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处长伍修权,亲切接见了新旅团员,并向他们讲述了全国抗战形势和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工作任务。谢觉哉还特别邀请团员们去听他作的“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统一战线问题”等报告,并为新旅题词:“以艺术武装你们的手口,以理论武装你们的头脑,从工作中锻炼你们成为铁的战士。”
伍修权还特意找徐志贯、张杰和张敬茂,询问汪达之先生的情况。
徐志贯对伍修权说,汪先生对来自八路军方面的指导意见,从来都十分尊重。但汪先生认为,新旅所从事的工作,既是民族解放事业的一部分,又是他个人从事的一项事业。无论他个人还是新旅这个团体,他都希望保持某种程度的独立性,这是他不积极要求加入共产党的主要原因。
伍修权说,事实证明,汪先生是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你们不但要尊重他,而且要处处团结他。他不要求入党,不可勉强他,将来总有一天他要入党的。新旅的一切工作,除了党组织要对他绝对保密外,其他一切都要把他作为党内同志相待。
伍修权的这些意见,对新旅今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4月25日、26日两天,新旅连续在兰州举行“新安旅行团游艺大会”。甘肃《民国日报》特辟“新安旅行团游艺大会”专栏,进行了广泛宣传和高度评价:“新旅比别的团体大有希望,更有光明的前途。”
4月底,国民党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决定,以他的司令部和省政府的名义,在省政府礼堂为苏联援华人员举行招待会,特地邀新旅出席,为招待会表演节目。
这是新旅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招待会——客人来自工农国家,大家都感到十分兴奋。苏方人员和新旅过去在上海见到的那些洋鬼子完全不一样,对团员们非常客气,也很亲热。在会上,新旅表演了歌曲、歌舞剧等节目,受到热烈欢迎。团员们还观看了苏联电影《夏伯阳》,这是苏方驻兰州机构放映的。第一次看到这样完整的革命电影,在新旅团员们的生活里也算是一件不小的事情哩!
5月初,诗人塞克和音乐家王洛宾,被这群小好汉深深打动,联手谱写了《新安进行曲》,为新旅放声歌唱、呐喊助威:
新安,新安,
新中国的少年。
不怕苦,不怕难,
不怕敌人的凶残!
我们从抗战中生长,
一切都为了抗战!
抗战,抗战,
胜利就在眼前,
胜利就在眼前!
这首慷慨激昂的《新安进行曲》一经推出,立刻就在兰州大中小学和文教团体中广为传唱,并很快传遍全国……
1938年6月5日,兰州《苦干月刊》专门刊文,介绍了新旅在兰州的主要工作:
1.电影:放映十四次,观众二万人。3月12日总理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晚间之放映为最有意义,观众一万二千人。
2.幻灯:放映次数及观众与电影相等。他们根据新的现实环境制了好几套新灯片,有《全国总动员》、《儿童与抗战》;图书方面有《抗战漫书特辑》及《保卫大西北》的连环图。
3.话剧:公演过三回。剧本为《扬子江暴风雨》、《最后一计》、《最后一课》、《炮火中》等。他们还帮助了两个小学排练了三个剧,把十二个剧本分送给三个小学和一个儿童歌咏团。
4.歌咏:表演有三十几次,教歌的地方有二十多处,义务教唱抗战歌曲很受欢迎。
5.舞蹈:表演过八次以上,主要几个为《劳作舞》、《农民舞》、《海军舞》、《儿童舞》等,并担任几个学校的教舞工作。
6.座谈会:他们主持过两次兰州话剧界的座谈会,参加过兰市各种座谈会。
7.参加集会:他们参加过兰州的“三八”妇女节、“三一八”及反侵略运动大会、儿童节纪念会、雪耻兵役宣传周等。在每一次的集会中,都尽可能地争取说话的机会,以影响群众。
他们的工作对兰州的抗战运动有巨大的影响,对于儿童抗战运动、歌咏话剧方面的影响显得特别深刻。
伍微:《新安旅行团在兰州》(节录)
在新安旅行团的影响和协助下,兰州诞生了第一个由儿童自治的救亡团体——儿童歌咏团,成为推动兰州儿童救亡运动的新生力量。
在兰州,新旅又增加了几位小团员,其中有九岁的王德乾(王山)和十一岁的王德威兄弟俩,还有十三岁的藏族女孩益希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