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血染北秦庄

24.血染北秦庄

1941年6月,敌情日趋紧张。为应对日伪的“扫荡”,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先从盐城转移到了湖垛镇(今江苏建湖县建湖镇),后又移驻陶家舍。

敌人占领盐城后,便四处搜寻新四军军部的去向。

当时,根据陈毅的指示,新旅团员们深入盐城五区洪桥、小阜庄一带,配合部队反“扫荡”,并帮助群众搞夏收。

一天上午,张杰、张平、张敬茂和左义华四个人,到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陶家舍汇报工作。陈毅在百忙中特地过来看望他们:“现在敌情很紧,你们先在招待所等几天,有空我们再详谈。”

次日下午,指挥部来人告诉他们,敌人正在包围过来,情况万分紧急,必须马上转移。为了减少军部目标,决定年长体弱的同志随军部转移,其他同志分别随华中抗大和华中鲁艺行动。张平等四人被安排随同鲁艺二队行动。

鲁艺二队有两百多人,由比较有战斗经验的邱东平、许晴和孟波带队。许晴热情关照他们说:“你们就跟着我们走吧!我们要去还没有战争、比较安全的地方打游击。”

对于反“扫荡”,张平他们只是在桂林时从《新华日报》的报道中了解过一些。至于游击战,他们还从来没有亲身体会过。但是,他们都很有信心。

7月22日傍晚,他们这支队伍趁着暮色出发了。

这支队伍的成员,大部分是刚从上海等城市来的进步青年。全队仅有一个六人组成的战斗班,每人一支步枪、五六发子弹、两颗手榴弹。许晴带着三个人作尖兵,邱东平另带三个人殿后。张平他们四人紧随许晴之后,作为第一班的成员。

入夜,四周一片漆黑。除了耳边蚊群的“嗡嗡”声和远处偶尔几声蛙鸣,大地一片寂静。

队员们左臂扎上白毛巾,悄悄行进在水网地的田埂上。不时有人跌入稻田,弄得满身泥水,又赶紧爬起来,不声不响跟上队伍。

午夜时分,队伍走到一条河边。费了近两个小时,才渡过河继续前进。

越走越疲劳,越走越瞌睡,夜里两点,队伍来到了北秦庄。

找到一个祠堂,领队传话:“原地休息一下。”一问老乡才知道,费了半夜时间才走了十八里路!

“就在这里宿营吧!我们都走不动了啊!”

“我的脚早打泡了,疼得不敢落地!”

一些城里来的没经过磨炼的文艺青年们,都要求天明后再走。

队部同意了大家的要求,说:“吃点干粮,就地宿营。”

黎明时分,忽然从远方传来一阵“嘟嘟嘟”的汽艇声。

大家都被惊醒了:“汽艇?这是日军才有的水网交通工具啊!”随即,不少人慌乱起来,赶快跑到队部去问怎么办。

“马上集合!”队部下令。很快,队伍就齐刷刷站在了祠堂院子里。这时,村民们都在“呼呼隆隆”向村外乱跑……

但汽艇的声音,却停止了。

许晴吩咐小勤务员说:“出去看看,有没有情况?”

勤务员匆匆跑到大街上张望了一番,回来说:“报告!没有情况!”

“马上出发!”说着,许晴带着尖兵和第一班在前面领路,走出了祠堂。

刚出村西口不远,只见西南方有一队人正在由西向东走。

“许晴同志,你看那边有支队伍!”张敬茂报告说。

霞光里隐约可以看到,那支队伍有近百人。为首的骑着大白马,后面人人肩扛长枪,一边走一边叽里咕噜说着话。

许晴停下脚步,定睛望了一望:“是新四军!”说着带着队伍继续前行。

张敬茂心里有些犹豫,边走边盯着那支队伍。忽然,他从晨光中看到,那些人的帽顶是尖的,刺刀闪闪发亮。他断定那不是新四军,马上急切地对许晴说:“不对!新四军的帽子是平顶的,他们怎么是尖顶的呢?”

听张敬茂这么一说,许晴立刻传令:“就地蹲下隐蔽!”

脚下是水网地的田埂,两侧的稻子已经成熟。蹲下来,队伍就埋在了稻田里。天更亮了,他们屏住呼吸,注视着前面的动静。

突然,那支本来向东行的队伍,向北转来,正好和许晴他们迎面相撞。这时,彼此相距不足百米,一切都看清楚了:这是以日本兵为主夹杂着伪军的敌人!

一时间,那些没有经历过战斗的队员立刻骚动起来,有的向回跑,有的向稻田里钻。

“战斗班开火!其他人撤退!”许晴大声命令。

话音未落,枪声大作!

张杰、左义华和一群人随许晴向东南方向奔去,张敬茂、张平和一些人沿原路往村里跑。田埂很窄,人群一乱,烂泥飞溅,背包、杂物纷纷掉落稻田。

嗒嗒嗒!敌人的子弹雨点般扫射过来,大家立刻趴在地上。

枪声一稀,他们就又起身飞奔。

当时,张敬茂和张平还穿着从桂林转移时化装用的仿绸大褂,一沾泥水紧紧裹住两腿,动弹不得。张敬茂快速脱下大褂,只穿背心和内裤。张平脸色蜡黄,有气无力地说:“我这几天拉肚子,实在跑不动了!”

“那就赶快爬进稻田深处藏起来吧!”说罢,张敬茂继续向村里跑去。

这时,敌人发现对面是一支没有什么火力的队伍,就用猛烈射击死死封住通往村子的两座小桥,并狂叫着:“冲啊!抓活的!”

当张敬茂气喘吁吁跑到第一座桥头时,恰巧遇上了邱东平,他说:“我都喘不上气了,趴在这里歇一下再跑吧!”

“不行,只要打不死就得赶快跑进村子去,决不能让敌人抓住!”邱东平一边朝张敬茂大喊,一边用左轮手枪向追过来的敌人射击。

这时,桥上的木板被机枪打得飞了起来。张敬茂屏住气,趁敌人射击的空隙,快速翻滚过了第一座小桥,紧接着跳进第二条小河游了过去。奔到村里,遇见一群刚刚跑进来的同学,他们想到老乡家躲起来。好心的老乡指点说:“敌人进村来搜,非常危险,东北方向没有鬼子兵,还是赶快跑吧!”

于是,一群人奋力跑出了村子……

脱险的人们会集起来后发现,新旅总干事张平、新旅苏北分团团长张杰,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是新旅从淮安出发六年来,第一次有团员在战场上牺牲。

得知消息后,范政和几位团员哭喊着跑向了北秦庄。

枪声早已停息,四野一片寂静,烈士们殷红的鲜血浸染着这片大地……

陈毅和刘少奇闻讯后,立即派参谋金冶化装前往,处理善后。同时,派警卫团找到新旅分散的团员,把他们带到军部驻地顾家集。

在军部,陈毅接见了张拓和从北秦庄突围出来的张敬茂,鼓励他们不要因失去了战友而悲痛,并让新旅随军部直属队一起行动。

8月底,反“扫荡”胜利结束后,华中局决定将新旅划归盐阜区党委领导。张敬茂和几位党员前去向区党委书记刘彬报到。

刘彬勉励他们说:“你们刚来苏北,就遇到敌人大‘扫荡’,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啊!现在我们胜利了,整个盐阜区的青少年工作,决定交给你们去做,区党委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此后,由张敬茂担任新旅苏北分团团长,继续开展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

苏北阜宁县芦蒲乡芦蒲村,至今仍然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塔两旁的石碑上,镌刻着一行行英烈的姓名,其中就有新安旅行团在北秦庄牺牲的张平、张杰和后来积劳成疾病逝的女团员岳荣烈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