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澎湃的日夜

18.激情澎湃的日夜

辛丑冬月,我来到江城,追寻八十三年前新旅在“保卫大武汉”时的足迹。

伫立桥头,俯瞰宽阔江面,波涛依然不舍昼夜地滚滚东去。

走进街巷,景象焕然一新,路面、墙壁、房舍丝毫不见往昔的影子。

岁月斑驳,时光漫漶,物非人非。但是,在苍老的话语里,在厚重的书页间,在江城的魂魄中,处处铭记着八十三年前那群小好汉的往事:

他们铿锵的脚步声依然回响在大街小巷里,他们昂扬的身影依旧映照在江面上,他们高擎的火炬始终熊熊燃烧在武汉上空,他们度过的那些激情澎湃的日夜依然历历在目。

1938年7月17日,汉口三民路市第九小学,武汉各儿童团体首次联席会议正在这里召开。

民众献金活动结束后,新旅决定携手在武汉的其他儿童抗日团体,开展为期一周的义演活动,把所得的票款捐给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英勇将士。

为保证义演活动顺利进行,促使各儿童团体加强团结,新旅联合孩子剧团、七七少年剧团、抗战儿童救国团、战时儿童救济协会等十一家儿童团体,举行了这次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共同组织武汉“儿童星期座谈会”作为常设联络机构,以便沟通信息,协调工作,充分发挥武汉地区儿童团体在抗日救亡中的作用。

会后,各儿童团体开始分头准备义演节目。

7月18日,“献金义演音乐大会”在光明戏院广场隆重举行。

盛夏的武汉,真像大火炉,空气热又闷。但广场上却是人山人海,热血沸腾。

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亲临大会,首先演说:“(广大民众)要保持精诚团结的精神,更加团结起来,团结成钢铁一般。把所有一切的力量贡献给抗战建国,才能保证抗战的胜利,把日寇赶出中国,建设灿烂的自由幸福的中国!”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在黄中一的指挥下,新旅团员齐声唱响《保卫大武汉》:

热血沸腾在鄱阳,

火花飞迸在长江,

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

保卫大武汉!

……

粉碎敌人的进攻,

巩固抗日的战线,

用我们无穷的威力,

保卫大武汉!

“保卫大武汉!”“团结起来,支援前线!”歌声未落,广场上爆发出海啸般的呐喊!

呐喊声中,在黄中一的指挥下,孩子剧团又唱响了另一首《保卫大武汉》:

保卫大武汉!

保卫大武汉!

拿出你们力量,

拿出你们金钱。

加入正规军,

坚持持久战。

组织自卫军,

发动游击战。

不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一齐上前线,

保卫大武汉!

“武汉老百姓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大武汉是我们的,是我们的!”人群中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

接着,前几天刚加入新旅的女团员徐莎,演唱了童常教给她的北方民歌《要打得日本强盗回东京》:

忽听得鬼子们杀声一阵,

男女哪老少们无处逃生。

先占我东北,再占我平津,

你看他七年以来多残忍!

眼看着鬼子兵步步逼近,

叫一声同胞们细听分明。

大家来抗战,救国最要紧,

快把那日本强盗赶出境!

莫怕他鬼子兵到处进攻,

坚决地抗战全国同情。

大家一条心,万人拼性命,

要打得日本强盗回东京!

虽然小徐莎的嗓音细细柔柔且又“南腔北调”,但她演唱时眼里迸发出愤怒的火花,小拳头攥得紧紧的,仿佛恨不得马上打死几个日本鬼子,引得人们掌声如雷。

随后,其他儿童团体轮番上台,歌曲、舞蹈、快板精彩纷呈,掌声和欢呼声一次次响彻广场。

伴着《义勇军进行曲》,人们纷纷走上舞台,慷慨捐献。

最后,范政登台发出一个倡议:“武汉的小朋友们,让我们拿起笔来,每周为前线将士撰写十封慰劳信,鼓舞他们奋勇杀敌!”

广场上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7月24日,新旅再次组织召开“儿童星期座谈会”,会议决定:7月27日下午在汉口中山公园体育场举行武汉各儿童团体露天歌咏大会。

由于特殊情况,露天歌咏大会推迟到28日下午正式举行。

歌咏大会分为全体合唱、各团体分唱、教师演唱三个部分。新旅黄中一指挥着儿童合唱队,演唱了桂涛声和冼星海刚刚创作的《在太行山上》: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

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五百名儿童倾情合唱,场面宏大,气势磅礴,荡气回肠,具有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强大力量,这是武汉抗日救亡宣传中的空前创举,在武汉军民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7月28日,武汉《新华日报》又刊发了《新安旅行团访问记》:

……自从他们到武汉之后,就积极的参加着保卫大武汉的工作。在“七七”抗战周年宣传中,他们尽了很大的力量,参加献金台的歌咏宣传工作。但他们还觉得把工作集中在市区是不好的,所以他们在百忙中还下乡去宣传。他们曾经与抗战教育研究会到武汉近郊的青山镇、红庙、油坊岭去宣传。小朋友很有条理的告诉我:

“我们在这些地方,和小学生与农民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我们每到一个乡镇时,首先分为几个小队,有的到学校教歌、讲话……,有的在街头宣传。我们打起锣鼓来,唱起歌来,把图书挂起来,用粉笔在墙上写通俗标语,吸引了许多的民众。

“我们的宣传方式很多,我们带了许多糖果去,‘卖梨膏糖’呜啊呜啊啊。我们打快板,我们跳舞、唱歌和演戏。我们贴了许多大幅的漫画,进行种种方式的宣传。农民都很快活热烈。老百姓们自动烧了许多茶送来,这边又送来了木凳,那边又提来浆糊帮我们贴壁报、图画……有些农民说:‘我们也要打日本守武汉,但是没有枪怎么好打呢?’叫我们这些‘先生们’帮他们想办法哩。”

“对小学生做的工作更有效果,因为新旅是一个少年团体。我们表演了许多有趣的玩艺儿,又讲了许多有意义的话、生动的故事。所以他们对我们很亲热,就和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最近油坊岭小学的儿童剧团,来了一封恳切的信,叫我们到乡下去住一个礼拜,帮他们组织起来,活动起来。我们今天决定派三位同学去工作。”

他们为几个工厂放过抗战电影,并运用电影场合做了不少宣传。工友们都很爱他们。有的工友说:“小朋友都起来了,我们还不起来保卫大武汉吗?”

他们又去慰问难民。“我们用了许多方法向他们宣传。起初他们没有什么表示。后来我们说:我们的家也被鬼子占了,我们也是在外流浪的。并谈了许多生活上事情,我们拿了抗战周年筹备会的慰问金,每人分给他们二角,他们才热烈起来了。”

7月30日下午,新旅和众多儿童团体,又移师汉口中山路民众教育馆,再次举行歌咏大会。上千市民,闻讯而来,盛况空前。

这一次,孩子们表演了极富特色的“连环唱”——歌声像圈圈涟漪,又如层层波浪,循环激荡,此起彼伏,悠长而雄壮!

先唱《保卫大武汉》,接着唱《大刀进行曲》,再唱《打回老家去》,最后以《中华民族不会亡》收尾:

奋斗抵抗,

中华民族不会亡;

国难当头,

不分党派齐奋斗。

暴日欺凌,

男女老少齐抵抗;

齐心奋斗,

合力抵抗,

中华民族不会亡。

歌咏大会中,孩子们还利用这个机会,宣传和动员民众保卫大武汉,投身抗日救亡。

歌咏间隙,王德全和范政先后登台演讲:“同胞们,我们小孩子都起来救亡了,你们这些大人更该起来呀!有钱的拿出钱来,有孩子的让孩子参加救亡工作吧!要等日本鬼子来了,钱和孩子都要叫强盗抢走了呢!”

“同胞们!快快团结起来吧,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把鬼子赶出国境!”

他们的演讲,饱含激情,铿锵有力,恳切动人,极富鼓动性。

台下的观众们,兴奋异常,热血沸腾,不断高呼口号:“团结一心,保卫大武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支援前线,抗战救国!”

一些市民争先恐后登上讲台,有的要送孩子参加新安旅行团,有的要送儿子上抗日战场,还有几个学校、工厂邀请新旅去他们那里教唱抗战歌曲。

一时间,台上台下汇成一片群情激昂的海洋……

7月31日晚,新旅邀请各方来宾二百多人,在武汉市总商会大礼堂举行工作报告会。

团务会总干事徐志贯,向来宾汇报了一个月来新旅在武汉的工作情况,对各界人士给予新旅的支持和帮助表达了感谢,并介绍了他们在大西北的修学旅行情形。

《抗战日报》编辑常任侠、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女作家安娥等几位来宾先后作了演讲,对新安旅行团的光荣历史和在保卫大武汉中的突出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女作家安娥写过著名抗战歌曲《打回老家去》。她对新旅这群小好汉非常钦佩,对他们在武汉的工作很是熟悉。她说:“我知道,你们来汉后的一个月里,做了许多工作,完全打开了局面。除了成功举办献金义演外,你们还到工厂放映抗战电影,利用机会宣传抗日。工友们都很喜欢你们,更钦佩你们的爱国热忱,他们说,小朋友们都起来了,我们还不应该起来保卫大武汉吗?你们还去慰问难民,难民把你们团团圈住,反映了许多实际困难,你们也都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

说到这里,安娥提高了声音,动情地说:“新旅小好汉,抗战大丈夫!”

话音未落,掌声雷动!

这次工作报告会之后,抗战局势日益紧张,国民党军政机关开始撤出武汉。

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新旅决定:留下六位团员组成精干的武汉工作队(后为新旅第二团),继续坚持在武汉工作,其余团员在汪达之的带领下先转移到长沙,然后再去桂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黑云压城的危局,留在武汉的团员们毫无惧色,依然斗志昂扬,日夜奋斗在“保卫大武汉”的宣传阵地上。

卢沟桥事变后,随着日寇铁蹄向华北、华中践踏,越来越多死去父母、无家可归的孩子流落到武汉街头,成为难童。

8月7日,新旅武汉工作队和其他儿童团体代表再次召开“儿童星期座谈会”,商议如何协助武汉成人抗日团体抢救难童。最后决定,立即筹组武汉儿童工作队,并推举新安旅行团和孩子剧团联手起草简章,负责抢救武汉难童的筹划工作。

8月8日,新旅武汉工作队协助武汉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三民路孙中山铜像前,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抢救难童宣传活动。

当时《新华日报》报道了这次街头宣传的盛况:

这是武汉儿童星期座谈会扩大保卫武汉抢救儿童街头宣传的第一晚……一千多的观众,团团围成了圈子,满怀期待地观望着。场中几位负责的小朋友跳来跳去地在布置着一切。

新安旅行团的小朋友范政,永远带着他那聪慧和活泼,跳上凳子领导大家唱了党歌。他以稚嫩但是宏亮的声音,宣布了开会。

游艺开始了。到会的几个儿童团体都贡献了他们最精彩的节目。这里充分表现出了儿童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大人们钦佩,甚至学习的!

新安旅行团由范政小朋友表演小快板《日本鬼子到我家》。老练的姿势和生动的内容,使观众听得张开了惊奇的眼睛……等到范政小朋友手里的快板“啪”的一声停止,他们才一致喊出了:“再来一个!”

谁说他们年纪小,这些小朋友们比有些大人更懂得:要动员民众,得有深入群众的宣传鼓励。

事实证明他们做得对,千百个拳头跟着他们的小拳头像桅杆似地举起来:“我们要组织起来,保卫大武汉!”

在孙中山铜像前,新旅武汉工作队和其他儿童团体开始合唱《祖国的孩子们》:

起来吧,起来吧,

祖国的孩子们!

起来吧,起来吧,

殖民地被压迫的奴隶牛马!

……

我们要反抗!反抗!反抗!

到奴隶们能够自由抬头向上!

我们不愿做马牛!

我们要战斗!战斗!战斗!

战斗到胜利属于我们的时候!

慷慨激昂的大合唱,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尤其是范政的指挥,他那神气十足的样子,令人击掌叫好。

大合唱完毕,范政又向听众说明抢救难童的意义,希望民众们遇到流落街头的难童,就把他们送到保育会去。范政说得有条有理,博得全场阵阵掌声。

《抗战文艺》记者何容写道:

他们之所以能够动人,一半是因为他们的歌曲,一半却是因为他们是孩子。

人们的赤子之心和他们的赤子之心起了共鸣。大人们不能把国家弄好,使这些天真的孩子们作了流浪儿,而且还担负起救亡的工作,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不觉得惭愧的。

看了这些流浪的孩子们,再想到战区内那些被轰炸、被遗弃、被践踏、被屠杀的孩子们,各种不同的情感会一齐涌上心头,真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天空骄阳似火,街头脚步奔忙,新旅武汉工作队的孩子们的脸庞和胳膊都已晒得紫红灼烫。为了救助那些流落街头的难童,他们一刻不停地奔走在大街小巷。

在江边码头一带,树荫下、马路边、趸船上,处处可见从战火中逃来的难童。

饥饿无力的,倚墙而坐,用惊恐的目光看着向他们走来的新旅武汉工作队成员;患了疾病的,躺在地上,无助地向他们看一眼,就又把眼神投到别处去;那些光背赤脚跑来跑去的,脸上挂满泥污,正在做挑夫,做车夫,弓起的脊背上只剩了几根骨头!有几个女孩子,正在向西装革履的阔人讨小钱,却被投以馋涎的目光!

一个十来岁的女孩,瞪着两只满含希望的小眼睛,望着走来的新旅武汉工作队成员。

左义华问她:“小妹妹,你有家吗?”

“没!”

“你有爸爸妈妈吗?”

“没!”

“你从哪里来的?”

“河南!”

“从河南一个人来的吗?”

“嗯!”

“我们是儿童保育会宣传队的,那里给你吃饭,给你住宿,你跟我们去好吗?”

“好!”

……

凄惨景象,惨不忍睹。孩子们更感到抢救难童一事急迫而繁重!

在众多儿童团体的共同努力下,五天时间里,武汉地区就有一千一百名战时难童被送到了第一临时保育院,让他们不再惊恐、不再挨饿……

此后的日日夜夜,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处处都留下了新旅武汉工作队团员们奔走的身影:

8月9日,夜色降临,长江两岸开始了一场火炬大游行。新旅团员们擎起火把,高唱着“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

8月21日到27日,在一周之内,新旅武汉工作队参加了三次抢救难童宣传活动。并动员十几个儿童团体,为前线抗战将士写了一千三百多封慰问信。

8月30日下午,在“武汉各界慰劳委员会”为驻汉守军举行的慰劳大会上,范政代表武汉“儿童星期座谈会”发表演讲,他攥着小拳头说:“武汉是我们军事政治文化的中心,武汉是我们的家乡,武汉也有成千成万的儿童,我们要保卫它。诸位亲爱的伯伯叔叔,在今天有保卫武汉的工作,是多么伟大啊!我谨代表儿童星期座谈会的全体小朋友,全武汉的小朋友,全中国的小朋友,向诸位亲爱的伯伯叔叔致敬!”

这一天,童常和其他团员还奔赴老河口,慰问了李宗仁将军的官兵。

10月1日,陶行知在国外开展“国民外交”、宣传抗日救亡两年后回国到达武汉。

“陶太师回来了!”这个消息让新旅武汉工作队的孩子们高兴得连蹦带跳。

10月4日晚,武汉战时儿童保育院为陶行知举行欢迎茶话会。陶行知在演讲中,首先谈了战时保育难童工作的重要性,又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小先生制”等问题,发表了他的一贯主张。

又和自己日思夜想的陶太师见面了,新旅小团员们围着他问长问短。最后,他们和陶太师一起合唱了《新安旅行团团歌》:

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口号: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拼命的做工拼命的跳,

一边儿学习一边儿教,

别笑我们年纪小,

我们要把中国来改造!来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