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大武汉

第五章 保卫大武汉

先生要在救国的行动上教救国,学生要在救国 的行动上学救国,这样才是真正的救国教学做,这 样才是真正的民族解放教学做。

——陶行知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中共中央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日军立即转兵直逼南京。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南京失守前夕,国民党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机关大部西迁武汉。武汉成为全国抗日运动的中心。

面对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日军急切地在寻找一个能将中国彻底击溃的机会。于是,日军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战时首都——武汉。

1938年初,国民党政府任命陈诚为武汉卫戍总司令。

2月6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陈诚任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副部长,郭沫若担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三厅中的骨干多为共产党人和进步民主人士。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组织条例》规定,该部的主要职责是:1.关于陆海空军之政治训练事项;2.关于国民军训、民众组训及战地服务事项;3.关于宣传及政治情报事项。

新安旅行团所进行的唤起民众、共赴国难文化宣传工作,正属于政治部管辖的范围。

中共中央提出,当前的紧急任务是:保卫武汉,保卫全国,用一切方法削弱敌人,加强自己,克服一切困难与动摇,以持久战最后战胜敌人。

6月初,日军主力沿长江两岸向西推进。12日,以日军攻占安庆为标志,武汉会战全面打响。

这一天,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保卫大武汉”的社论,强调“保卫大武汉”对整个抗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号召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抗战。

6月27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颁发《抗战一周年纪念宣传大纲》,正式写入了“保卫大武汉”的口号。

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保卫大武汉”的战幕轰然拉开。在武汉外围广大区域,日军投入三十五万精锐兵力,中国参战部队近百万人。武汉保卫战是抗战开始后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1938年6月24日,新旅到达武汉,住在粮道街抗日教育研究会楼上。

甫一抵汉,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中央代表董必武就亲切接见了新旅全体团员。

周恩来在百忙之中也和汪达之等人见了面。他操着一口浓重的淮安口音兴奋地说:“家乡出现你们这个抗日儿童团体,我很高兴,希望你们努力工作!”

29日,《新华日报》专题报道了新安旅行团抵汉的消息。

所有这些,都让团员们感到了浓浓的温暖,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在黄鹤楼下,在龟蛇山前,在两江四岸,新旅团员激情似火,奔走呐喊,为保卫大武汉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振奋的英雄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