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公德,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遵守社会公德,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荷荷和妈妈在公园里散步,忽然荷荷看到公园角落里的垃圾桶,便指着垃圾桶问妈妈:“妈妈,垃圾桶为什么有四种颜色啊?”妈妈正好之前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想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好好讲讲。

妈妈说:“因为垃圾需要分类啊。比如废弃的塑料瓶子、过期的报纸等是可回收垃圾,这些垃圾要丢进蓝色的垃圾桶里,回收之后再加工就又能被人们使用了;比如蔬菜叶子、苹果核、香蕉皮是厨余垃圾,这些垃圾要丢进绿色的垃圾桶里,回收后经过处理就能化为肥料;比如电池、灯泡、药品是有害垃圾,就要把它们丢进红色的垃圾桶里,回收后集中处理,不让它们污染环境;比如使用过的塑料袋、餐巾纸等是其他垃圾,要把它们丢进灰色的垃圾桶里,回收后进一步处理。”

荷荷认真地听着,连连点头说:“我懂了。我们以后要分类丢垃圾,保护我们的环境!”妈妈笑着点头说:“对喽!”


给垃圾分类,保护环境,这些只是社会公德的一小部分。家长可以先让孩子了解社会公德包含哪些内容,再通过举例子、作对比的方式告诉孩子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回答:“如果有人遛狗不牵绳,你认为是对还是不对?”孩子回答后,家长可以具体说说正确的做法,让孩子有正确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遵守社会公德:

1.教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教孩子讲文明,先要让孩子学会使用文明用语,比如,接受他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麻烦别人时要说“劳驾”,给他人造成麻烦或影响时要说“抱歉”“对不起”,等等。教孩子懂礼貌是让孩子学会向他人问好,比如早上起床说“早上好”,晚上睡觉前说“晚安”,见到老师说“老师好”,见到爷爷奶奶或叔叔阿姨要主动打招呼问好,等等。

2.引导孩子助人为乐。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格,看到老年人、残疾人、弱小的人需要帮助时,都要积极地给予帮助。当同学、朋友遇到困难时,也要主动去帮助他们。

3.告诉孩子要爱护公物。家长可以利用平时带孩子去公共场合的机会,告诉孩子公交车上的座椅、商场里的洗手池、卫生间里的厕纸、马路上的路灯、公园里的花草树木,还有共享单车等,都是公共物品,它们能给人带来便利,我们不能占为己有,更不能故意破坏。

4.和孩子一起保护环境,守护绿色家园。家长可以利用适当的机会,让孩子明白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每个人都要爱护。日常生活中,家长先要做到节约用水、用电,使用公共餐具,尽量少使用塑料袋,购物使用布袋子,低碳出行,等等。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5.教导孩子遵守纪律。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家长要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不扰乱课堂纪律;课后听老师安排,不打闹,不影响其他同学;按时到校上课、放学;出行听从班干部、老师指挥;等等。